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肥鄉人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零食嗎?請自備紙巾!

有些食物長大後難以再見,

即使偶爾吃到,

卻再也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但是,

那些逐漸遠去的兒時味道,

都深深地烙印在回憶裡。

偶爾想起、偶爾出現,

盡是親切和快樂。

嘴裡的零食,

心裡的童年。

先問問, 你們那兒管這個叫什麼?

這東西, 在不同的地方, 有不同的叫法, 比如:有的就叫崩花兒, 有的叫蓮花棍、江米酥、爆玉米條、康樂果、泡泡、米卷、米花筒、米棍……

名字真的太多!咱們就叫它長條爆米花吧

長條爆米花

那時候, 有人開著拖拉機來到村裡加工這種小零食, 孩子們一看見就以最快的速度沖回家, 催著媽媽拿用最大的袋子去排隊。

一口咬下去, 咕吱咕吱嚼起來, 透著一股淡淡的米香。 吃它的樂趣大概是一半在吃, 一半在玩。 套在手指上, 邊寫作業邊吃, 心滿意足。

大米花

正確吃法是, 抓一大把, 往嘴裡一塞, 完了兩手一拍, 先幹點兒別的事兒, 等待嘴裡的食物下嚥。

崩大米花, 你一定記得它發出的聲音, 巨大一聲“嘭”, 太有魔力了, 小夥伴們一邊捂住耳朵, 一邊往跟前湊兒。

山藥幹

一到秋季紅薯豐收的季節, 媽媽總會曬很多的紅薯乾, 直接吃又香又甜且韌性十足, 純天然的美味零食。

炸薄脆

過年的時候,很多人家裡都會做。做法很簡單,就是一張方形的面皮中間劃一刀,然後翻幾下,然後油炸~它吃起來很酥脆,特別是剛出鍋的~經常是媽媽一邊炸,我們一邊偷吃,有時候還會因為偷吃而不小心燙了嘴。現在是直接一張面皮油炸,放進煎餅果子裡,是絕配哈~~

南瓜籽

小時候,遇到老南瓜,一定要挖出瓜瓤,淘洗一下,撿出南瓜子曬乾,在鍋裡炒一下,撒一丁點兒鹽。抓一把,邊走邊嗑,那叫一個香啊~

炒葵花子

也稱炒瓜子,有的地方叫炒旺蓮,小時候自己家幹炒的葵花子,味道特別香。看露天電影時裝一把在兜裡,香極了!

炒黃豆

小時候花生是稀罕物,家裡不會常炒花生仁,但是炒黃豆相對就容易了。炒好了,一半放上醬油當菜吃,一半被媽媽分給孩子們當零嘴。

柿餅

柿餅長得不好看,表面一層厚厚的白霜。

一口咬下去,厚厚的果肉有種沙沙的質感,但是很甜。

棉花糖

棉花糖曾是童年裡見過的最美麗的食物,一層層地包裹著卻不臃腫,像是天上的雲朵,賣棉花糖的手藝人那兒總是排長隊。

吃棉花糖時總是露出一副幸福而滿足的表情,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最初最純粹的甜蜜了。

饊子

一大塊油水面搓成條,盤成一圈一圈的,炸得金黃金黃,幹吃香脆可口,泡在湯裡入口即化。

糖稀

這個一般是街邊叫賣的零食,黃色糖漿在兩根竹簽之間攪來攪去,一股濃濃的香味便慢慢散開來,吃糖的樂趣便在於此。

芝麻糖

長長的芝麻糖,外面包裹著很多的芝麻,咬一口下去能夠甜到心坎裡。芝麻糖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粘牙,咬一口能夠粘在牙齒上好久。

蛋捲

這個蛋捲也是過年時常吃的點心,與現在的蛋捲相比,童年時的蛋捲更厚更硬,一端常常會有加了紅色素的糖。咬下去,咯吱咯吱響,趕腳幸福哭了~

糖瓜

在農村,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早早地準備好漿糊,將佛龕神像貼在鍋臺附近的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都要祭灶,並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讓他“上天言好事”。

除了上面這些需要別人做的食物

還有很多由我們自己採摘的天然零食

酒盅花

酒盅花其實是中藥材地黃開的花,花朵根部有一絲絲的甜。就是那一絲絲的甜,讓小時候的我們那麼迷戀,只要看見了,總要揪下幾朵來吸一下。

玉米稈

長勢不好的玉米秧讓大人發愁,可是卻讓小孩子們很開心。玉米秧子越發黃,它的杆越甜。這貨和甘蔗有著類似的吃法。用牙撕下皮,咬一口,嚼幾下,脆生生,甜津津,甜汁嚼的滿嘴,消渴解暑。

野葡萄

好多地方稱之為“野葡萄”,其實它的學名叫龍葵,也是中藥。龍葵果酸甜可口別具風味,營養可豐富啦,能提高免疫力哦。

茅 針

拔出茅草萌出的嫩芽兒,剝去外面一層厚一點的皮,然後把那軟軟的芯蕊放到嘴裡一嚼,軟軟的,甜甜的,既好玩又可解饞。

甜 根

白茅根,中藥材,別名:茅根、黃茅、蘭根、絲茅根、甜根。沙地裡特多,我們管其叫“甜根”,從土裡刨出來,找嫩的一頭,洗一下,嚼一嚼,甜絲絲的!

桑 葚

那時候農村都會種幾棵桑樹,桑果子隨便吃到飽。摘一大把一顆接一顆直吃到手上嘴上烏紫烏紫的。

洋槐花

一到五月份,槐花開得正茂,香氣四溢,吃在嘴裡甜甜的。鮮洋槐花用粗一點的麵粉拌勻後蒸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汁原味和營養。若再加一點臘肉末、蒜泥、味精、醬油醋少許拌食,口感更佳。

麻籽

檾[qǐng]麻鮮嫩的果實,剝開吃裡面的白白的籽,有點甜有點麻。

酸 棗

山上隨處可見哦,秋天果實成熟了,酸酸甜甜的,一路走一路摘著吃,真是愜意~

野毛桃

也就是野桃,個頭小,皮上附有一層細細的茸毛,如果是熟得很好的還有點點甜味兒,大部分野桃子都不是很好吃,有點酸苦味。

酸棵子

學名叫酸模葉蓼,野草,葉子酸酸的,小時候常在野地裡找來吃。

榆錢

小時候院裡院外房前屋後種的最多的,應該就是榆樹了。 生吃時清香甜蜜,涼拌更是可口。用來蒸窩頭或者貼餅子,更是讓人垂涎三尺!掀開鍋蓋的那一刻,伴著白白的水蒸氣撲面而來的,還有榆錢兒的清香。

很多年過去了,再沒吃過媽媽做的榆錢兒窩頭和貼餅子,只剩下那個純真快樂的童年的背影,攜著榆錢兒的清香,不時縈繞。

相信好多人看完要吐槽

對以上東西叫法不夠準確

肥萱萱想說

十裡同鄉不同俗

要是你還知道上面不同叫法

還有你戀戀童年的美食

留言大家一起交流吧~

編 輯 | 馮浩然(檢察院)

校 對 | 徐素霞

審 核 | 張志民、李笑波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過年的時候,很多人家裡都會做。做法很簡單,就是一張方形的面皮中間劃一刀,然後翻幾下,然後油炸~它吃起來很酥脆,特別是剛出鍋的~經常是媽媽一邊炸,我們一邊偷吃,有時候還會因為偷吃而不小心燙了嘴。現在是直接一張面皮油炸,放進煎餅果子裡,是絕配哈~~

南瓜籽

小時候,遇到老南瓜,一定要挖出瓜瓤,淘洗一下,撿出南瓜子曬乾,在鍋裡炒一下,撒一丁點兒鹽。抓一把,邊走邊嗑,那叫一個香啊~

炒葵花子

也稱炒瓜子,有的地方叫炒旺蓮,小時候自己家幹炒的葵花子,味道特別香。看露天電影時裝一把在兜裡,香極了!

炒黃豆

小時候花生是稀罕物,家裡不會常炒花生仁,但是炒黃豆相對就容易了。炒好了,一半放上醬油當菜吃,一半被媽媽分給孩子們當零嘴。

柿餅

柿餅長得不好看,表面一層厚厚的白霜。

一口咬下去,厚厚的果肉有種沙沙的質感,但是很甜。

棉花糖

棉花糖曾是童年裡見過的最美麗的食物,一層層地包裹著卻不臃腫,像是天上的雲朵,賣棉花糖的手藝人那兒總是排長隊。

吃棉花糖時總是露出一副幸福而滿足的表情,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最初最純粹的甜蜜了。

饊子

一大塊油水面搓成條,盤成一圈一圈的,炸得金黃金黃,幹吃香脆可口,泡在湯裡入口即化。

糖稀

這個一般是街邊叫賣的零食,黃色糖漿在兩根竹簽之間攪來攪去,一股濃濃的香味便慢慢散開來,吃糖的樂趣便在於此。

芝麻糖

長長的芝麻糖,外面包裹著很多的芝麻,咬一口下去能夠甜到心坎裡。芝麻糖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粘牙,咬一口能夠粘在牙齒上好久。

蛋捲

這個蛋捲也是過年時常吃的點心,與現在的蛋捲相比,童年時的蛋捲更厚更硬,一端常常會有加了紅色素的糖。咬下去,咯吱咯吱響,趕腳幸福哭了~

糖瓜

在農村,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早早地準備好漿糊,將佛龕神像貼在鍋臺附近的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都要祭灶,並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讓他“上天言好事”。

除了上面這些需要別人做的食物

還有很多由我們自己採摘的天然零食

酒盅花

酒盅花其實是中藥材地黃開的花,花朵根部有一絲絲的甜。就是那一絲絲的甜,讓小時候的我們那麼迷戀,只要看見了,總要揪下幾朵來吸一下。

玉米稈

長勢不好的玉米秧讓大人發愁,可是卻讓小孩子們很開心。玉米秧子越發黃,它的杆越甜。這貨和甘蔗有著類似的吃法。用牙撕下皮,咬一口,嚼幾下,脆生生,甜津津,甜汁嚼的滿嘴,消渴解暑。

野葡萄

好多地方稱之為“野葡萄”,其實它的學名叫龍葵,也是中藥。龍葵果酸甜可口別具風味,營養可豐富啦,能提高免疫力哦。

茅 針

拔出茅草萌出的嫩芽兒,剝去外面一層厚一點的皮,然後把那軟軟的芯蕊放到嘴裡一嚼,軟軟的,甜甜的,既好玩又可解饞。

甜 根

白茅根,中藥材,別名:茅根、黃茅、蘭根、絲茅根、甜根。沙地裡特多,我們管其叫“甜根”,從土裡刨出來,找嫩的一頭,洗一下,嚼一嚼,甜絲絲的!

桑 葚

那時候農村都會種幾棵桑樹,桑果子隨便吃到飽。摘一大把一顆接一顆直吃到手上嘴上烏紫烏紫的。

洋槐花

一到五月份,槐花開得正茂,香氣四溢,吃在嘴裡甜甜的。鮮洋槐花用粗一點的麵粉拌勻後蒸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汁原味和營養。若再加一點臘肉末、蒜泥、味精、醬油醋少許拌食,口感更佳。

麻籽

檾[qǐng]麻鮮嫩的果實,剝開吃裡面的白白的籽,有點甜有點麻。

酸 棗

山上隨處可見哦,秋天果實成熟了,酸酸甜甜的,一路走一路摘著吃,真是愜意~

野毛桃

也就是野桃,個頭小,皮上附有一層細細的茸毛,如果是熟得很好的還有點點甜味兒,大部分野桃子都不是很好吃,有點酸苦味。

酸棵子

學名叫酸模葉蓼,野草,葉子酸酸的,小時候常在野地裡找來吃。

榆錢

小時候院裡院外房前屋後種的最多的,應該就是榆樹了。 生吃時清香甜蜜,涼拌更是可口。用來蒸窩頭或者貼餅子,更是讓人垂涎三尺!掀開鍋蓋的那一刻,伴著白白的水蒸氣撲面而來的,還有榆錢兒的清香。

很多年過去了,再沒吃過媽媽做的榆錢兒窩頭和貼餅子,只剩下那個純真快樂的童年的背影,攜著榆錢兒的清香,不時縈繞。

相信好多人看完要吐槽

對以上東西叫法不夠準確

肥萱萱想說

十裡同鄉不同俗

要是你還知道上面不同叫法

還有你戀戀童年的美食

留言大家一起交流吧~

編 輯 | 馮浩然(檢察院)

校 對 | 徐素霞

審 核 | 張志民、李笑波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