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邁向高水準」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成為暨大首個綜合改革示範區

摘要:自2015年成立至今, 經濟與社會研究院碩果累累, 教師高水準論文頻出, 僅2017年就獲得3項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9項暨南大學科研培育與創新基金立項, 社會調查中心也成功開展多項社會調查項目, 如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RUMiC)、中國家庭就業調查(CHES)、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發展追蹤項目(LSCD)等。 如今, 經濟與社會研究院成為我校綜合改革示範區, 如何探索出發展新路徑, 我們拭目以待。

9月30日, 暨南大學校長辦公會議決定, 將經濟與社會研究院設置為首個“暨南大學綜合改革示範區”試點單位,

並將職稱評定、評聘自主權下放至研究院, 賦予了研究院更高的人事、學生培養及智庫建設自由權。

在經濟與社會研究院未來的規劃中, 五年內全職教師規模將達到50-80名, 涵蓋應用經濟學各主要領域。 教師隊伍中海外畢業博士比例達到90%, 組建一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聘教授隊伍, 輸送學生到世界排名前50學校繼續深造。 以資料調研為特色, 打造國際先進、國內一流、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新型國際化智庫。

為實現這一目標, 研究院制定了《經濟與社會研究院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方案(2017-2022年)》(簡稱《建設方案》), 明確了核心目標和系列改革措施。

實行“教師聘用雙軌制” 符合條件教師可轉軌

10月, 對於經濟與社會研究院孫偉增來說是特別的,

因為他成功地由研究軌轉為教學科研軌, 完成了自我轉型。 未來他將會把集中精力做好學術和教學工作, 讓二者相長。

孫偉增是研究院“教師聘用雙軌制”改革的受益人之一。 “雙軌制”包括教學科研軌與研究軌, 其中, 教學科研軌以科研標準(如高水準論文發表等)考核教師;研究軌以智庫相關的政策研究成果作為主要考核標準。 雙軌之間可以靈活轉換, 但必須經單位考核與同領域國內外專家評審, 並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同意。

“‘雙軌制’允許教師綜合考慮自身的學術表現、科研興趣及發展方向, 對自身定位進行調整, 是研究院重視人才個性化發展的體現。 ”經濟與社會研究院院長馮帥章表示。

自主評聘 教師滿六年可獲一學期帶薪休假

研究院自主評聘教師, 對教師實行准聘長聘制。 教學科研軌含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長聘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正教授(Professor)四個職級。 研究軌含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長聘副研究員、正研究員四個職級。 任職滿六年的教師可以獲得一個學期的帶薪學術休假。

每年, 符合條件的教師可以向研究院提出升職申請。 初審合格後, 申請人材料將送交國內外同領域專家, 進行同行評議。 之後, 由研究院教師及若干名院外專家組成升職評審委員會, 綜合考慮申請人各方面情況, 形成推薦意見, 交由院長最終決定。

今年10月, 經過同領域國內外專家評審、研究院升職評審委員會審核, 穀一楨、史煒晉升為經濟與社會研究院副教授。

穀一楨表示:“如今的評聘機制與國際知名高校的相關制度非常接近。 研究院沒有期刊目錄, 更看重同領域專家的評審意見。 ”

以資料為核心 做 “專注中國問題”的高水準智庫

《建設方案》中明確了兩個核心目標, 其中之一是“建設以中國問題為特色的學術及政策研究隊伍, 特別是在勞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方向要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準”。 其實, 自2015年研究院成立時, 研究院便以資料為導向, 持續關注中國社會, 打造“專注中國問題”的高水準智庫, “接地氣”的研究成果不斷湧現。

馮帥章的團隊聚焦於人口流動背景下的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問題。 他與團隊實地跟蹤調研了3000名包括隨遷子女在內的小學生的學習、健康、家庭背景、學校與班級等情況,

並出版《城市的未來——流動兒童的上海模式》一書, 總結近十年的研究成果, 引發了社會輿論對該問題的關注。

谷一楨則應用全國的土地交易資料庫和北京的容積率調整資料, 進行容積率控制的研究, 並提出了一種衡量容積率控制強度的方法。 薄詩雨、宋彥關注醫鬧事件對高考生源報考醫學專業的影響, 孫偉增關注中國開發區政策, 蔡澍關注精准扶貧問題, 劉詩濛聚焦中國城市吸引力研究……

“無論是及時把握國情脈絡, 還是系統總結中國經驗, 乃至對傳統理論進行創新, 都離不開細緻艱苦的資料收集工作。 ”研究院院長馮帥章說。 因而, 研究院成立了社會調查中心、政策研究中心、發展交流中心, 以此為平臺搜集大量資料,一步步明晰經濟社會問題背後的機制。

力推精英模式 著力打造國際化特色

研究院從成立之初,便一直在打造精英化教學模式。去年5月,研究院啟動了首期碩士生培養招生工作,從500多名推免生中選拔了8名學生。同年10月,研究院啟動了本科國際化創新班的招生工作,從已經入學的大一學生中選拔55名預培養的學生開始上課。

《建設方案》明確了經濟與社會研究院“打造鮮明的國際化特色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制”的核心目標之一。未來,經濟與社會研究院的博碩招生與培養模式,將與國際一流經濟系培養模式接軌,並單獨制定博碩研究生導師資格認定標準,報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通過後實行。本科創新班作為本科教育的改革試點,採用一流師資和北美經濟教育模式。

負責學生相關事務的穀一楨與研究院的本科、研究生接觸後,欣慰地說:“這些學生都很活躍、很聰明,對學術研究充滿興趣。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擔任老師們的助研,為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出色的幫助!”

(經濟與社會研究院 李蔚 徐夢瑤)

責編:李偉苗

編輯:吳曉媛

以此為平臺搜集大量資料,一步步明晰經濟社會問題背後的機制。

力推精英模式 著力打造國際化特色

研究院從成立之初,便一直在打造精英化教學模式。去年5月,研究院啟動了首期碩士生培養招生工作,從500多名推免生中選拔了8名學生。同年10月,研究院啟動了本科國際化創新班的招生工作,從已經入學的大一學生中選拔55名預培養的學生開始上課。

《建設方案》明確了經濟與社會研究院“打造鮮明的國際化特色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制”的核心目標之一。未來,經濟與社會研究院的博碩招生與培養模式,將與國際一流經濟系培養模式接軌,並單獨制定博碩研究生導師資格認定標準,報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通過後實行。本科創新班作為本科教育的改革試點,採用一流師資和北美經濟教育模式。

負責學生相關事務的穀一楨與研究院的本科、研究生接觸後,欣慰地說:“這些學生都很活躍、很聰明,對學術研究充滿興趣。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擔任老師們的助研,為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出色的幫助!”

(經濟與社會研究院 李蔚 徐夢瑤)

責編:李偉苗

編輯:吳曉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