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服務將成為產業黃金賽道

農業服務, 是指通過為農業生產環節提供技術、勞務、資訊、資本等生產要素, 協助生產者實現生產效率提升, 並通過節約存量或創造增量來分享價值。 農業服務值得關注。

第一, 產業變革機遇。 長久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結構以“農業龍頭+分散小農戶”為主, 農資企業通過層層管道將產品銷售至農戶, 很難直接獲得用戶回饋;農戶再通過層層環節將糧食賣給用糧企業, 不關注終端需要何種產品。 這種協作模式導致供需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 十八大以來土地制度改革及近兩年農業供給側改革, 皆旨在解決此矛盾。

但我國農業資源特徵和城鎮化現狀決定了走類似美國的大規模生產、大流通之路並不現實。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游會以“適度規模化”為主。 而規模化又是下一階段農業生產力提升的基本前提, 因此必然要由具備規模效應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承上啟下, 扮演“賦能”于中小農戶的平臺角色, 形成“農業龍頭+農業服務體系+適度規模化農戶”的協作結構。

第二, 從產業鏈特徵來看, 農業是典型的微笑曲線, 中游環節附加值低、波動性強、進入壁壘不高, 很難依靠集中度提升產生大企業。 而上下游則有一定規模效應, 依靠品牌和技術等為生產環節提供有效服務構築護城河。 全球大市值的農業企業也基本出自微笑曲線兩端,

如孟山都市值3400億元, 農機巨頭迪爾市值2500億元, 四大糧商之一的ADM1600億元, 不一而足。

第三, 政策催化。 2017年8月農業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佈《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明確提出要大力拓展服務領域、培育服務組織、創新服務方式, 將“生產性服務”定位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歷史任務”。 9月農業部再發《關於大力推進農業生產託管的指導意見》, 進一步強調發展生產託管等新型服務模式的重要意義。 未來配套落地政策有望陸續推出。

——和君諮詢資深諮詢師 王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