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學人文」王金萬教授:如果需要,我一定毫無保留,竭盡全力

內科 王金萬 主任醫師

簡介:

腫瘤內科資深專家, 中央保健會診專家。 掌握各種常見腫瘤的診斷及治療, 尤其擅長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內科治療及抗腫瘤新藥的臨床試用。

從事腫瘤內科臨床30餘年。 共發表文章一百余篇, 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時代的選擇讓我成為了醫生

我們這代人就是徹頭徹尾接受的共和國教育。 我1973年進入大學, 那個時候上學必須推薦, 學習再好如果沒有被推薦也不可以參加考試, 通過了才能參加考試。 我們那個時候都是接受國家的安排, 不會像現在這樣, 你可以有自己選擇報考什麼專業的自由。

複試的時候, 老師來找我們談話, 我們才知道可能會去哪個學校, 根本沒有什麼填報志願這一說。 由於當時國家暫停好幾年大學教育, 中學畢業的年輕人都是到兵團、插隊、當兵或者到工廠接受部隊、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再教育。

所以當時的我沒有選擇, 也沒想過我能夠上大學, 沒想到能夠學醫。 我們班裡當時有人比我學習好, 但是也沒機會上大學。 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後才有中學時的同學進入大學。 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特點。 沒有選擇, 我們畢業的時候也不知道會分到中國醫學科學院, 這一切都是國家安排。

從66年到73年國家的大學7年時間都沒有招生了, 因此我們那一年算是正式恢復了大學招生。 那年和77年還不一樣, 77年適齡者都有權利報名參加考試。 我們那個時候就必須推薦, 這個是前提。 因為太長時間沒上學了, 入學後先是補習文化課, 有些東西沒學過, 需要努力去學習。 當時精神也比較緊張, 頭髮因為上學都掉了很多。

不過那個年代也有非常令我懷念的東西, 比如說我們那個時候上學也不用花錢, 國家規定那個時候生活費最低每個月8塊錢, 但是國家每個月給我們大學生的生活費十七塊五, 這個標準在當時是不低的, 女同學還能有的剩。 這也體現了國家對培養大學生的重視和關懷。 那個時候的醫護關係也非常和諧, 病人對醫生是絕對信任, 根本沒有現在說的醫患矛盾。 患者是非常實誠的, 沒有紅包這種東西, 他們要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就是寫封感謝信或送一面錦旗。 一些家住農村的病人會帶上家裡種的一些油菜之類的東西送給醫生表示感激。 那個時代, 患者和醫生之間都是全身心的信任。

當時醫生的心思也是全心為患者服務,

初衷都是很純粹的。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臨床實習, 遇到一個病人, 用了一種叫做細胞色素C的注射劑。 結果這個藥給病人打完了以後, 他馬上出現休克。 當時我們才上二年級, 但是對於搶救知識多少瞭解一些。 我們有一個同學就口對口給這個患者做人工呼吸, 另一個就做心臟按摩, 幾分鐘後, 病人醒過來了。 現在的話, 你口對口都會想一想是不是有傳染病?我是否安全呢?不一定所有人會這樣做, 但是當時我們就沒考慮這些事情。

畢業正式參加工作以後, 遇到的病人就多了。 其中有一位病人, 從七歲得病就在我這裡治療, 現在他已經32歲了。 這個孩子患的是淋巴瘤, 對化療很敏感, 但只要治療結束後不久就復發,

先後復發了五次。 我當時就考慮是不是要給予維持治療, 因為都是白血病患者推薦這樣的維持治療, 淋巴瘤患者幾乎沒有這樣推薦的。 當時心裡很矛盾, 對這樣一個很特殊的病人維持治療是不是可行?會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會不會有同行對我的治療方法存在質疑?掙扎了一番還是決定維持治療, 這個孩子第一次服藥5年, 結果停藥半年又復發, 這樣的過程反復了數次, 長達十幾年。 幾年前這個孩子碩士畢業, 在一家證券公司工作, 前景不錯。 由於長期服用甲氨蝶呤維持治療, 他現在出現了脂肪肝。 我當時就想是否要考慮停藥, 與患者和他的母親進行溝通後認為, 目前用藥量很低, 不良反應又不大, 擔心停藥後再次復發,決定還是繼續維持治療為好。因此至今仍然服藥。說心裡話,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停藥合適,停藥後是否還會復發。但病人和家屬對目前的結果已經很滿意了,特別真誠的表達對我的感謝。雖然醫生這種職業很辛苦,但是當看到這些患者和家屬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激,我心裡都會有一種感動和滿足。

當然,也有一些患者儘管我盡了洪荒之力,最後還是離開了人世,可是家屬對我依舊是真心實意的感激。可以說在做醫生這一條路上,我獲得了很多內心的滿足和感動。不過也有很痛苦的時候,不做醫生不知道,做了就明白有時會有很多的無奈。比如說一個治療方案,對病人來說很適合,甚至是一個根治的方案,但是病人家裡很窮,治療一個月要花上幾萬塊錢,治療還不是一次兩次,可能是十次八次,但是這樣的花費對於一個月收入只有幾千塊錢的患者來說是巨大的負擔。那麼要不要告訴患者這樣一套豪華的治療方案?這個時候我就會很糾結、很痛苦。我就會像和病人聊天一樣拉家常,家裡怎麼樣啊,幾個孩子,工作收入如何等,以瞭解病人的資訊。如果患者的家庭條件根本不足以支持這樣的治療,而且即使接受該治療也未必可以治癒,通常這樣的治療方法我就不說了,因為說了以後太殘酷了。能治的病但沒有錢治,比不能治癒的病更讓人痛苦。

真心誠意與患者溝通

一個大夫面對病人的時候,只有全心全意為他們考慮,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和信任。病人和家屬對於大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非常敏感的,醫生的一個眼神一句話,家屬就可以判斷出來你是不是真的關心患者,還是搪塞。

現在國內醫患矛盾之所以這麼嚴重,一方面與我國的醫療投入不足,醫保不夠完善,老百姓看病的負擔重有關係,另外也跟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對於醫療事故和一些醫生不良行為推波助瀾的報導有關。老百姓看了這些報導後,心中有怨氣,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認為作為醫生,要解決好醫患矛盾,最關鍵就在於和病人的溝通。

我是一個脾氣比較急的人,但是可以說幾十年從醫經歷,沒有和患者發生過衝突。我也從來不會對患者發脾氣,除非是因為我對患者的治療建議對他們的預後極其重要,而且反復交代過,但是患者不聽。結果復發了來找我,這個時候我說話可能會帶有一些情緒,但是心裡確實是希望他們好。這些病人復發或轉移後再來找我看病時,我心裡其實特別難過。不過,就算我語氣可能不是那麼溫和,患者也是非常理解的。因為他們完全能夠體會到我是真心實意為他們好,從他們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的。錯失最佳的治療機會對腫瘤患者的預後影響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的老師就曾經說過,他說王金萬脾氣很急的,但是從來沒有病人來告他狀,相反有些醫生平時看起來脾氣挺好,卻不斷有患者來告狀,到底是什麼原因?我現在想想就是醫生和病人交流沒到位,你是不是關心病人,病人和家屬是完全可以體會出來的。

我自己也患過腫瘤,我完全能夠理解腫瘤患者包括家屬他們那種心理狀態和想法。

病人和醫生有衝突,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就是沒有充分溝通,或者家屬覺得大夫不關心病人。門診病人很多,充分溝通也很困難,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其實來看病的病人和家屬都不是來和大夫找茬的,誰好好的來醫院和大夫找茬呢?所以和病人家屬交流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比如有些家屬不希望你和患者說他得的是惡性腫瘤或癌症,你就要換一種方式。通常在國外,病人一定要具有知情權。儘管中西文化不同,但我認為有行為能力的病人,特別是那些很想瞭解自己病情的患者,應該讓他們有瞭解自己病情的權利。要儘量向患者交代清楚,並告訴家屬我們選擇的治療方案對病人有什麼幫助和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這樣困擾就少。

說清楚了患者就很好的配合治療,隱瞞反而會製造太多的治療麻煩。遇到過這樣的家屬,他們希望隱瞞病情不希望醫生坦誠告訴病人病情。但是當我耐心說清楚原因以後,家屬都能夠理解。而且病人自己未必像家屬想的那樣脆弱。如果沒有告知患者真實情況的話很難在治療過程中與患者很好的互動。我的意見就是要告訴患者真實情況,要清楚的告知患者治療的具體方案和效果,但是可以適當的將病情說的樂觀一點。讓患者充分樹立對疾病的治療信心,這一點尤為重要。

年輕醫生和病人交流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說話要講究藝術,說出的話自己都不愛聽,那病人怎麼能接受呢?一定要用患者接受的方式去告訴患者病情和治療情況。核心原則一切為患者考慮,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患者一定會理解的。

所以現在培養青年醫生一定看重人品,他是不是心思純正,是不是能夠真心實意為患者考慮,你不要上來就考慮如何能多掙點錢,這樣的人再聰明我也不會培養的,這樣的人也成不了合格的大夫。

毫無保留,竭盡全力

作為醫生首先要明白,你的治療選擇,你的建議對患者到底有沒有幫助,醫生腦子裡要非常清楚。第二點就是晚期腫瘤能夠治癒的情況非常少,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為病人提供一些姑息治療和鼓勵,因此我們經常要去鼓勵病人,要讓病人克服內心的障礙和恐懼,配合治療,這樣對患者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作為醫生我們給患者只是提供一些建議,告訴他們怎麼做是最適合他們的,讓他們能夠有一種正確對待生命的態度。所以如果是科學的有利於健康的事情,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多做。比如說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得病以後心態要平和,要接受現實,接受迄今能夠提供的最好治療。

這麼多年來,應該說那個時代的烙印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因為那個年代是國家培養的我,所以我本人還是有很濃厚的集體情懷的。我現在已經66歲了,已經算是步入老年了,我所期待的就是在以後我還能工作的日子裡,把我所有的經驗傳授給青年醫生,幫助更多的患者。在有生之年,用我的知識,盡最大努力,為病人服務。這不是唱高調,是我真心想要做的事情,現在推這個MDT也是這樣一個初衷。

我們過去不論是外科,內科,放射治療科,都是單兵種作戰,自從推出MDT後,現在就成為了集團軍,這樣在幫助病人對抗疾病的過程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就是我們MDT最根本最核心的宗旨和初衷。根據病人的病情、身體狀況、經濟狀況,我們就能很快制定出一個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我們幾個科室的醫生要達成彼此認同的治療方案,避免了患者到各個科室單獨就診治療,節省了病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而且由於現在腫瘤患者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同時也是一個知識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一個科室的醫生不可能瞭解所有的治療資訊和方法。通過這樣一個MDT團隊協作,病人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過去可能被我們認為是沒有希望的病人,通過MDT這樣的醫療方式很可能找到治癒的希望和可能。

經過幾年的協作,我們醫生團隊也都有了很大提升,比如我們內科醫生現在對於外科手術的適應症也有了進一步瞭解,哪些病人適合做外科手術,可以做。對於適合手術的患者到我們內科就診時就會特別推薦到外科。這樣對於我們現在分科比較細的情況下,對於年輕大夫的培養是非常有好處的。

文|王金萬 整編|桔梗之魂

轉自:消化道腫瘤多學科協作組xhdmdt

把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後,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擔心停藥後再次復發,決定還是繼續維持治療為好。因此至今仍然服藥。說心裡話,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停藥合適,停藥後是否還會復發。但病人和家屬對目前的結果已經很滿意了,特別真誠的表達對我的感謝。雖然醫生這種職業很辛苦,但是當看到這些患者和家屬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激,我心裡都會有一種感動和滿足。

當然,也有一些患者儘管我盡了洪荒之力,最後還是離開了人世,可是家屬對我依舊是真心實意的感激。可以說在做醫生這一條路上,我獲得了很多內心的滿足和感動。不過也有很痛苦的時候,不做醫生不知道,做了就明白有時會有很多的無奈。比如說一個治療方案,對病人來說很適合,甚至是一個根治的方案,但是病人家裡很窮,治療一個月要花上幾萬塊錢,治療還不是一次兩次,可能是十次八次,但是這樣的花費對於一個月收入只有幾千塊錢的患者來說是巨大的負擔。那麼要不要告訴患者這樣一套豪華的治療方案?這個時候我就會很糾結、很痛苦。我就會像和病人聊天一樣拉家常,家裡怎麼樣啊,幾個孩子,工作收入如何等,以瞭解病人的資訊。如果患者的家庭條件根本不足以支持這樣的治療,而且即使接受該治療也未必可以治癒,通常這樣的治療方法我就不說了,因為說了以後太殘酷了。能治的病但沒有錢治,比不能治癒的病更讓人痛苦。

真心誠意與患者溝通

一個大夫面對病人的時候,只有全心全意為他們考慮,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和信任。病人和家屬對於大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非常敏感的,醫生的一個眼神一句話,家屬就可以判斷出來你是不是真的關心患者,還是搪塞。

現在國內醫患矛盾之所以這麼嚴重,一方面與我國的醫療投入不足,醫保不夠完善,老百姓看病的負擔重有關係,另外也跟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對於醫療事故和一些醫生不良行為推波助瀾的報導有關。老百姓看了這些報導後,心中有怨氣,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認為作為醫生,要解決好醫患矛盾,最關鍵就在於和病人的溝通。

我是一個脾氣比較急的人,但是可以說幾十年從醫經歷,沒有和患者發生過衝突。我也從來不會對患者發脾氣,除非是因為我對患者的治療建議對他們的預後極其重要,而且反復交代過,但是患者不聽。結果復發了來找我,這個時候我說話可能會帶有一些情緒,但是心裡確實是希望他們好。這些病人復發或轉移後再來找我看病時,我心裡其實特別難過。不過,就算我語氣可能不是那麼溫和,患者也是非常理解的。因為他們完全能夠體會到我是真心實意為他們好,從他們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的。錯失最佳的治療機會對腫瘤患者的預後影響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的老師就曾經說過,他說王金萬脾氣很急的,但是從來沒有病人來告他狀,相反有些醫生平時看起來脾氣挺好,卻不斷有患者來告狀,到底是什麼原因?我現在想想就是醫生和病人交流沒到位,你是不是關心病人,病人和家屬是完全可以體會出來的。

我自己也患過腫瘤,我完全能夠理解腫瘤患者包括家屬他們那種心理狀態和想法。

病人和醫生有衝突,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就是沒有充分溝通,或者家屬覺得大夫不關心病人。門診病人很多,充分溝通也很困難,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其實來看病的病人和家屬都不是來和大夫找茬的,誰好好的來醫院和大夫找茬呢?所以和病人家屬交流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比如有些家屬不希望你和患者說他得的是惡性腫瘤或癌症,你就要換一種方式。通常在國外,病人一定要具有知情權。儘管中西文化不同,但我認為有行為能力的病人,特別是那些很想瞭解自己病情的患者,應該讓他們有瞭解自己病情的權利。要儘量向患者交代清楚,並告訴家屬我們選擇的治療方案對病人有什麼幫助和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這樣困擾就少。

說清楚了患者就很好的配合治療,隱瞞反而會製造太多的治療麻煩。遇到過這樣的家屬,他們希望隱瞞病情不希望醫生坦誠告訴病人病情。但是當我耐心說清楚原因以後,家屬都能夠理解。而且病人自己未必像家屬想的那樣脆弱。如果沒有告知患者真實情況的話很難在治療過程中與患者很好的互動。我的意見就是要告訴患者真實情況,要清楚的告知患者治療的具體方案和效果,但是可以適當的將病情說的樂觀一點。讓患者充分樹立對疾病的治療信心,這一點尤為重要。

年輕醫生和病人交流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說話要講究藝術,說出的話自己都不愛聽,那病人怎麼能接受呢?一定要用患者接受的方式去告訴患者病情和治療情況。核心原則一切為患者考慮,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患者一定會理解的。

所以現在培養青年醫生一定看重人品,他是不是心思純正,是不是能夠真心實意為患者考慮,你不要上來就考慮如何能多掙點錢,這樣的人再聰明我也不會培養的,這樣的人也成不了合格的大夫。

毫無保留,竭盡全力

作為醫生首先要明白,你的治療選擇,你的建議對患者到底有沒有幫助,醫生腦子裡要非常清楚。第二點就是晚期腫瘤能夠治癒的情況非常少,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為病人提供一些姑息治療和鼓勵,因此我們經常要去鼓勵病人,要讓病人克服內心的障礙和恐懼,配合治療,這樣對患者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作為醫生我們給患者只是提供一些建議,告訴他們怎麼做是最適合他們的,讓他們能夠有一種正確對待生命的態度。所以如果是科學的有利於健康的事情,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多做。比如說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得病以後心態要平和,要接受現實,接受迄今能夠提供的最好治療。

這麼多年來,應該說那個時代的烙印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因為那個年代是國家培養的我,所以我本人還是有很濃厚的集體情懷的。我現在已經66歲了,已經算是步入老年了,我所期待的就是在以後我還能工作的日子裡,把我所有的經驗傳授給青年醫生,幫助更多的患者。在有生之年,用我的知識,盡最大努力,為病人服務。這不是唱高調,是我真心想要做的事情,現在推這個MDT也是這樣一個初衷。

我們過去不論是外科,內科,放射治療科,都是單兵種作戰,自從推出MDT後,現在就成為了集團軍,這樣在幫助病人對抗疾病的過程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就是我們MDT最根本最核心的宗旨和初衷。根據病人的病情、身體狀況、經濟狀況,我們就能很快制定出一個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我們幾個科室的醫生要達成彼此認同的治療方案,避免了患者到各個科室單獨就診治療,節省了病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而且由於現在腫瘤患者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同時也是一個知識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一個科室的醫生不可能瞭解所有的治療資訊和方法。通過這樣一個MDT團隊協作,病人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過去可能被我們認為是沒有希望的病人,通過MDT這樣的醫療方式很可能找到治癒的希望和可能。

經過幾年的協作,我們醫生團隊也都有了很大提升,比如我們內科醫生現在對於外科手術的適應症也有了進一步瞭解,哪些病人適合做外科手術,可以做。對於適合手術的患者到我們內科就診時就會特別推薦到外科。這樣對於我們現在分科比較細的情況下,對於年輕大夫的培養是非常有好處的。

文|王金萬 整編|桔梗之魂

轉自:消化道腫瘤多學科協作組xhdmdt

把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後,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