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每一次離家的揮手告別,你有怎樣的內心感觸

前幾天臨時通知晚上出差, 從單位回家匆忙地收拾了下東西, 吃過晚飯, 叫了快車去車站。 母親說正好一起下樓, 吃完飯散個步, 把我送上車。

車主是個和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 車上閒聊時, 他就感慨起來“看你母親送你揮手的時候, 一下子就想到了當年我上大學我母親送我的場景, 一晃眼過去好幾年了, 現在在外地工作回去更少了。 ”

他不說我都還沒完全感覺到, 一個我覺得很習以為常的瞬間, 竟讓旁人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

是啊, 從當初上學每天回家, 到上高中住校每週回家一次;再到上了大學, 每年回家兩三次;再往後在外地工作, 可能就每年回家一兩次。 年齡越大離家越遠, 但每一次的離家, 母親都會習慣性地送我上車;回家的時間, 又會早早地在家門口等候。 有時在家待的太舒服了不想走了, 也會賴著說在家多待一晚上, 雖然知道明天一早還是要起個大早出門。

以前上學時候學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還沒有那種很深的體會, 現在再回味這樣的文字, 有了更深切的感悟“我買票, 他忙著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 得向腳夫行些小費, 才可過去。 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 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 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 他囑我路上小心, 夜裡警醒些, 不要受涼。 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 我心裡暗笑他的迂。 ”

哪次離家父母不是把自己的包裡塞得滿滿, 千叮萬囑, 到了電話聯繫, 嘮嘮叨叨到出門。

或許去年選擇從外地回來工作, 一方面是個人打算跳槽, 內心的出發點更可能也是為了離家近一點, 至少從目前而言工作生活現狀, 並不後悔之前的決定。

當我們唱著時光時光慢些吧的時候, 才發現我們成長的速度往往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在父母的眼中, 我們永遠都是個孩子, 他們們牽掛的孩子長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