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改變教育的50個瘋狂想法

本文是關於教育創新的50個暢想。 注意, 文中所指的教育是教育系統, 而不是學習本身。 不過也沒太大關係, 這些都是保障學習的重要條件。

1.讓溝通和互動成為所有學習的催化劑。

2.不要要求每個孩子都學會。 (可以找到他們別的閃光點來激勵學習。 )

3.讓學生們自己制定自己的學習標準, 並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規劃。

4. 只教授學習模式。 每一所學校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而不是統一地要求學生背那些枯燥的概念。 要相信教和學都要掌握方式方法。

5.不必強制要求學生來學校。

6.老師儘量不要對學生使用精通熟練、最佳練習和學生參與這樣的詞;不要去表揚學生的共性, 要分別肯定學生的個性。

7.讓一些成功的專業人士給學生們分享10件最重要的事情, 以及10項最重要的技能。 然後將這些技能與國家的學術標準進行比較, 讓學生自己分析得出結論。

8.允許學生在教室裡使用智慧手機。 這不是學校管理問題, 而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學習模式。

9.鼓勵學生參與社區舉辦的一些興趣活動, 調動積極性和增強自我學習能力。

10.想辦法讓學生願意走進教室。

11.讓學校的壁壘消失, 多與外界溝通, 多瞭解世界。

12.拋棄所謂的互聯網“屏障”, 讓父母和監護人公開訪問學校資訊, 讓學校裡的所有人都能看到這些資訊。

13.當事情有些糟糕的時候, 要誠實、誠懇, 承認是在浪費時間。 不要把問題合理化, 找藉口, 或帶有偏見。

14.把所有學校改造成21世紀的文化中心, 要有尖端的專家、技術和項目。

15.不要鼓勵學生因為家境好, 為了享樂而去報考收費昂貴的大學, 不要扼殺創新和公平。

16.讓小學生瞭解讀寫能力、創造力和玩耍的重要性。

17.讓中學生自我發現、問責, 並教給他們查找資訊的方法, 評估資訊的優劣。

18.建立高中生的公民意識、思維習慣, 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物理網路和數位網路。

19.以尋找財富500強公司的精確性和熱情資助學校。

20.像對待搖滾明星一樣對待最好的老師:給他們一些上真人秀、代言合同和掙大錢的機會。

21.如果學生表現不佳(不管他們的表現如何), 也要追究他們的責任。 找到一種方法, 不一定是懲罰, 但必須是做有意義的事, 可能是社會活動, 記住一定要應用到所學的知識。

22.讓學生對彼此負責,

而不是對老師負責。

23.如果我們不注意表揚、提倡和肯定我們的學習方式, 那麼就不要不理解學生對碧昂絲的愛超過對愛亞里斯多德的。

24.放棄你的個人好惡, 每個老師都是某方面的專家, 屬於你的管理團隊。

25.教育工作者:不要再像狂熱的品牌崇拜者那樣對待EdTech了, 要學會理智。

26.使用一個從0開始的評分系統, 而不是從100開始。

27.使學校預算完全透明。

28.把考試成績永遠扔掉。 最多換成0,1,2來評判:0代表沒有完成工作, 1代表沒有達到品質標準, 2代表完成的同時滿足品質標準。

29.不要對老師和管理員要求太多。

30.停止過分簡化教學和學習。

31.確保學校董事會或委員會裡的人都是教育的行家裡手,針對不同類學生要求以不同類的標準去教授,避免一刀切式教法。充分考慮到這些不同,再去做決定投票,制定政策以及雇傭教師等。

32.通過網路促進學習,而不單是課程。(禁止一切照本宣科式的課程。)

33.讓學生快樂、好奇,培養他們在正確時間提出正確問題的能力。這是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標準。

34.不要太擔心教學的變化,更多的是要關注不斷發展的教學方式。

35.重塑品牌教學和學習,就像蘋果公司在電腦上做的,星巴克在咖啡上做的,耐克在跑鞋上做的一樣。

36.停止妖魔化教師,因為學生對正規教育越來越冷漠。

37.把政府干預完全趕出學校。

38.為所有13歲以上的學生設計複雜的指導和學習計畫。

39.使用培養思維習慣的課程,讓學生瞭解什麼是值得理解的東西,而不只培養他們學習“內容”的能力。

40.培養學生自我指導能力,讓他們設計自己的學習途徑。

41.需要家長、社區專家和商業領袖參與教學或共同教學。

42.停止說教!這是一種無效行為。

43.使用YouTube的教育頻道代替教科書。

44.消除學校中的所有等級制度。

45.使用播客和社交媒體來替代枯燥的課堂教學。

46.讓圖書館像應用程式商店一樣吸引學生。

47.創建類似播放清單似的課程目錄,要求學生記錄下自己對課程的理解。

48.允許學生自己決定自己做什麼,讓他們堅持學一種東西。

49.把內省當作教育的目標:我是誰?我如何與周圍的世界聯繫在一起?

50.把每一所學校當成一個智囊團,理解和解決當地的問題,如就業問題。

—完—

作者:Terry Heick

智慧觀 編譯

想知道AI加教育領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

想要AI領域更多的乾貨?

想瞭解更多專家的“智慧觀”?

請在對話介面點擊“找找看”,去獲取你想要的內容吧。

31.確保學校董事會或委員會裡的人都是教育的行家裡手,針對不同類學生要求以不同類的標準去教授,避免一刀切式教法。充分考慮到這些不同,再去做決定投票,制定政策以及雇傭教師等。

32.通過網路促進學習,而不單是課程。(禁止一切照本宣科式的課程。)

33.讓學生快樂、好奇,培養他們在正確時間提出正確問題的能力。這是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標準。

34.不要太擔心教學的變化,更多的是要關注不斷發展的教學方式。

35.重塑品牌教學和學習,就像蘋果公司在電腦上做的,星巴克在咖啡上做的,耐克在跑鞋上做的一樣。

36.停止妖魔化教師,因為學生對正規教育越來越冷漠。

37.把政府干預完全趕出學校。

38.為所有13歲以上的學生設計複雜的指導和學習計畫。

39.使用培養思維習慣的課程,讓學生瞭解什麼是值得理解的東西,而不只培養他們學習“內容”的能力。

40.培養學生自我指導能力,讓他們設計自己的學習途徑。

41.需要家長、社區專家和商業領袖參與教學或共同教學。

42.停止說教!這是一種無效行為。

43.使用YouTube的教育頻道代替教科書。

44.消除學校中的所有等級制度。

45.使用播客和社交媒體來替代枯燥的課堂教學。

46.讓圖書館像應用程式商店一樣吸引學生。

47.創建類似播放清單似的課程目錄,要求學生記錄下自己對課程的理解。

48.允許學生自己決定自己做什麼,讓他們堅持學一種東西。

49.把內省當作教育的目標:我是誰?我如何與周圍的世界聯繫在一起?

50.把每一所學校當成一個智囊團,理解和解決當地的問題,如就業問題。

—完—

作者:Terry Heick

智慧觀 編譯

想知道AI加教育領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

想要AI領域更多的乾貨?

想瞭解更多專家的“智慧觀”?

請在對話介面點擊“找找看”,去獲取你想要的內容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