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荔浦:壘起“工業灶” 煮香“農業飯”

桂林紅豆網-廣西日報荔浦訊 “專家上門指導, 鄉里開班講課, 合作社幫賣果。 ”荔浦縣茶城鄉屯留村果農李庭林覺得, 現在侍弄果園既像農民“上班”, 又像“工人”下地, “要幹啥活、怎麼幹, 都有人教, 錢還越賺越多。 ”李庭林的這一感受, 正是荔浦縣用工業化理念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探索特色農業發展之路的縮影。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 荔浦的砂糖橘、夏橙、荔浦芋、馬蹄在全國享有盛名, 食用菌、中藥材、蔬菜、苗木等新興產業也頗具規模。

“‘好牌’在手, 更要錦上添花。 ”荔浦縣主要負責人介紹, 工業的特點是標準化、程式化,

且收益固定可期;而農民種養殖往往依靠經驗、看天吃飯。 用先進的工業化理念指導農業, 用“工業灶”烹煮“農業飯”, 發展“工業化農業”, 可為春種秋收、經營銷售等制定一套科學、量化的標準, 不僅省心省力, 還能高產穩賺。

首先是因地制宜打造農業示範區, 從選種、種植, 到收穫、倉儲, 創建完整體系。 近年來, 該縣累計投資4億多元, 選准砂糖橘、花卉、荔浦芋為主導產業, 全面推進新坪、修仁、龍懷等13個鄉鎮40多個示範基地和標準園區建設, 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格局。

在農產品加工、行銷方面, 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抱團闖市場, 實現農業產業社會化經營。 目前, 全縣成功培育區、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8家,

龍頭企業每年收購農產品超過25億元;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53家, 覆蓋面積16.5萬畝, 銷售收入16億元, 輻射帶動近3萬農戶。 該縣還擁有數萬名經紀能人, 特色農產品銷往海內外, 沃爾瑪、家樂福、宜家等國際大型連鎖超市在此建立了採購(供貨)基地。

農民始終是農業發展的主體。 讓農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 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新型農業生產效率。 近幾年, 該縣以測土配方施肥、“三避”、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為重點, 每年培訓農民超過1萬人次, 培養“職業農民”。 現在, 在修仁鎮砂糖橘核心區, 太陽能誘蟲燈、粘蟲板的使用率達100%, 無病苗木種植率達100%, 柑橘黃龍病煙霧機統防統治率達100%。

農產品品牌化也成為荔浦敲開市場大門的“金磚”。

截至目前, 該縣砂糖橘、馬蹄、芋頭已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馬蹄、砂糖橘獲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 全縣共有廣西名牌產品農產品或加工產品39個, 廣西優質農產品18個。 2016年, 砂糖橘核心示範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萬元, 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