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董明珠“背後”的男人,寫下“格力”二字,退休後卻無人問津

“董小姐, 你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最近, “最有故事的董小姐”董明珠又上頭條了。

據推測, 明年5月董明珠的格力董事長任期將滿,

而此前有流言稱, 格力的“董時代”就要結束。

此言一出, 董小姐立即在格力官微發了一封律師函, 譴責不良媒體捕風捉影↓↓

但故事還沒完。 前不久, 原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寫了一本書——《我執掌格力的24年》。 不僅書名霸氣, 內容也對董小姐“很不友好”。

在書中, 朱江洪特意反駁了“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這句話。 他說, 企業做好了不是某個人的功勞。

比起董明珠的“如雷貫耳”, 朱江洪這個前董事長顯得默默無聞。

不過,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朱江洪這個名字曾代表著“扭虧為盈”的神話。

1970年, 朱江洪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 來到廣西百色礦山機械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

在這家傳統的工廠裡, 朱江洪經過十幾年, 一路從工人做到了部門副主任的位置。

1982年, 面對著改革開放的衝擊, 工廠瀕臨倒閉。 經過500多名員工的票選, 朱江洪當上了廠長。

在朱江洪的帶領下, 工廠5年內就從入不敷出轉為淨賺利潤800萬元, 成為當時的行業老大, 創造了奇跡。

日子蒸蒸日上, 但在1988年, 希望能多陪伴父母的朱江洪卻提出辭職, 回到了老家珠海。

那時, 珠海剛剛成為經濟特區, 小有成績的朱江洪, 回來後即被珠海特區發展總公司任命為冠雄塑膠廠總經理。

這個冠雄塑膠廠是總公司下屬企業, 工廠交到朱江洪手裡時, 利潤不高, 問題不少。

作為一家塑膠廠, 當時冠雄的業務以代工為主, 沒有自己的產品。 於是, 朱江洪針對產品的研發, 開展了一系列調研。

最終他發現, 電風扇結構簡單, 材料以塑膠為主, 銷路也很廣。 於是, 朱江洪建立了生產線, 第一批電風扇應運而生。

這批電風扇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 到了第二年, 冠雄塑膠廠扭虧為盈, 還賺了400多萬元。

為了給電風扇起一個響亮的名字, 朱江洪大筆一揮寫下了“格力”二字。

1991年,朱江洪出任總公司另一家下屬企業海利空調廠廠長。次年,“冠雄”“海利”正式合併,組建成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朱江洪出任總經理。

由此,“格力”橫空出世,而此時的朱江洪已經47歲了。

但誰知,搞了半輩子企業的朱江洪,兩年後卻遇到了一個巨大的危機。

朱江洪是技術出身,他認為科技人員才是企業的核心。1994年,為了平衡科技人員與銷售人員的待遇,朱江洪大幅降低銷售的提成比例。

此舉引發了大批銷售的出走,當時的很多骨幹精英紛紛跳槽到對手公司,揚言要搞垮格力。

這時候,朱江洪搬來了一個救兵,她就是董明珠。

當時,董明珠是格力的銷售骨幹。1992年,她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占整個公司的八分之一。

董明珠被調到珠海總部後,立即被朱江洪任命為經營部長,帶領23名業務員重振格力銷售部。

1996年,當時已經成為銷售經理的董明珠,宣佈拿出1億元利潤,補貼給每個經銷商。這一舉措促使格力的銷售增長17% ,首次超過當時的空調大品牌春蘭。

在銷售上有了董明珠的傾力協助,朱江洪開始潛心鑽研技術。

他曾坦言,“我這個人有職業病,看到什麼東西,都會想空調能否設計成這樣子”。

一次,為了攻克日本的一項空調專利,他帶著科研隊伍夜以繼日,終於做出中國首台“一拖四”變頻空調機,不久還做出了“一拖八”“一拖十”。

後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格力的“朱董配”成為業界佳話。與朱江洪的厚道內斂不同,董明珠個性張揚、敢作敢為,與朱江洪相得益彰。

朱江洪也非常欣賞董明珠的能力,先後提拔她做大區經理、副總、總裁,直到退休時把她推上格力董事長的位置。

可以說,董明珠能有今天的成就,與朱江洪的慧眼識“珠”是分不開的。

不過,董明珠卻不這麼想。

對於1994年的救場,她曾經公開表示:“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不是我回來幫忙,格力不會有今天。”

在後來的自傳中,董明珠說,自己當時並不想來珠海,但為了公司的發展,也只能勉強答應:“事實上因為當時薪酬改革,銷售人員已經走了大半,從這一意義上講,朱總也是幸運的,如果他不認識我,將會是他的一大遺憾。”

兩個人的不同立場,也逐漸導致了一些分歧。

據說,有一次董明珠甚至拿朱江洪帶來的一名“老人”開刀,為的是剷除裙帶關係,甚至不惜為此和朱江洪當面叫板。

而在朱江洪退休後,董明珠也急於樹立自己的威信。

《時代週報》的一篇報導曾說,董明珠曾把格力總部展廳裡朱的照片幾乎都換了下來,為的是弱化朱對格力的影響。而後在董明珠執掌格力的這幾年,她更是將“董明珠”的名字與格力進行捆綁。

甚至在格力手機開屏畫面上,放了自己的照片↓↓

不僅如此,在朱江洪退休一個月後,還發生了一件讓人頗為唏噓的事件。

據說,當時朱江洪曾受邀到北京出席一個行業活動。因為董明珠急於將權力歸攏,格力內部很排斥“朱派勢力”。偌大的格力北京公司,竟沒有一個人敢安排為朱老接機。最後,朱江洪只好自己打車到會議地點。而朱江洪抵達會場後,還流下了淚水。

人走,茶涼。

有人問朱江洪:為格力奮鬥一生,只拿到1.5%的股份,虧不虧?

朱江洪說:“從不覺得吃虧。從一無所有,到現在工資待遇都不錯,有房有車,怎麼會虧呢。”

1991年,朱江洪出任總公司另一家下屬企業海利空調廠廠長。次年,“冠雄”“海利”正式合併,組建成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朱江洪出任總經理。

由此,“格力”橫空出世,而此時的朱江洪已經47歲了。

但誰知,搞了半輩子企業的朱江洪,兩年後卻遇到了一個巨大的危機。

朱江洪是技術出身,他認為科技人員才是企業的核心。1994年,為了平衡科技人員與銷售人員的待遇,朱江洪大幅降低銷售的提成比例。

此舉引發了大批銷售的出走,當時的很多骨幹精英紛紛跳槽到對手公司,揚言要搞垮格力。

這時候,朱江洪搬來了一個救兵,她就是董明珠。

當時,董明珠是格力的銷售骨幹。1992年,她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占整個公司的八分之一。

董明珠被調到珠海總部後,立即被朱江洪任命為經營部長,帶領23名業務員重振格力銷售部。

1996年,當時已經成為銷售經理的董明珠,宣佈拿出1億元利潤,補貼給每個經銷商。這一舉措促使格力的銷售增長17% ,首次超過當時的空調大品牌春蘭。

在銷售上有了董明珠的傾力協助,朱江洪開始潛心鑽研技術。

他曾坦言,“我這個人有職業病,看到什麼東西,都會想空調能否設計成這樣子”。

一次,為了攻克日本的一項空調專利,他帶著科研隊伍夜以繼日,終於做出中國首台“一拖四”變頻空調機,不久還做出了“一拖八”“一拖十”。

後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格力的“朱董配”成為業界佳話。與朱江洪的厚道內斂不同,董明珠個性張揚、敢作敢為,與朱江洪相得益彰。

朱江洪也非常欣賞董明珠的能力,先後提拔她做大區經理、副總、總裁,直到退休時把她推上格力董事長的位置。

可以說,董明珠能有今天的成就,與朱江洪的慧眼識“珠”是分不開的。

不過,董明珠卻不這麼想。

對於1994年的救場,她曾經公開表示:“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不是我回來幫忙,格力不會有今天。”

在後來的自傳中,董明珠說,自己當時並不想來珠海,但為了公司的發展,也只能勉強答應:“事實上因為當時薪酬改革,銷售人員已經走了大半,從這一意義上講,朱總也是幸運的,如果他不認識我,將會是他的一大遺憾。”

兩個人的不同立場,也逐漸導致了一些分歧。

據說,有一次董明珠甚至拿朱江洪帶來的一名“老人”開刀,為的是剷除裙帶關係,甚至不惜為此和朱江洪當面叫板。

而在朱江洪退休後,董明珠也急於樹立自己的威信。

《時代週報》的一篇報導曾說,董明珠曾把格力總部展廳裡朱的照片幾乎都換了下來,為的是弱化朱對格力的影響。而後在董明珠執掌格力的這幾年,她更是將“董明珠”的名字與格力進行捆綁。

甚至在格力手機開屏畫面上,放了自己的照片↓↓

不僅如此,在朱江洪退休一個月後,還發生了一件讓人頗為唏噓的事件。

據說,當時朱江洪曾受邀到北京出席一個行業活動。因為董明珠急於將權力歸攏,格力內部很排斥“朱派勢力”。偌大的格力北京公司,竟沒有一個人敢安排為朱老接機。最後,朱江洪只好自己打車到會議地點。而朱江洪抵達會場後,還流下了淚水。

人走,茶涼。

有人問朱江洪:為格力奮鬥一生,只拿到1.5%的股份,虧不虧?

朱江洪說:“從不覺得吃虧。從一無所有,到現在工資待遇都不錯,有房有車,怎麼會虧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