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播報」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思明政協講談關注民生、探索養老新模式!

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

城鎮化水準越來越高

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趨顯著

凸顯出高齡化、空巢化的趨勢

民眾對養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

養老問題在社會上引起普遍關注

這不, 前陣子廈門電視臺TV透欄目

“思明政協講談”

聚焦養老問題

對當下熱門的居家養老模式

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分析

獲得了廣泛的傳播和影響

引起了市民群眾的關注和討論

完整版請到思明政協官方網站觀看

思明區人口

老齡化狀況

60周歲以上老人有12.32萬人, 占全區戶籍人口數的16.18%, 按照聯合國相關標準, 思明區已步入老齡化社會, 且老年人口以0.44%的增幅每年平均增長約8000人。 其中, 80歲以上老人人口數占到全區60歲以上老人人口數的12.98%。

老年人越來越多

對養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

傳統的機構養老很難滿足民眾養老需要

面對這一情況, 該如何應對呢?

目前思明區已嘗試推行居家養老模式

什麼是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服務, 一般是指由社區和社會幫助家庭成員為在家裡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和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社會化養老服務形式。

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主體既有家庭成員, 也有社會力量, 尤其強調社區照顧在居家養老中的重要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

對於思明區來說

居家養老是最適合的養老模式嗎?

思明區政協委員 王雪梅

從基層工作來看, 居家養老比較適合目前的社會現狀, 思明區老齡人口占比較高, 社會養老需求大且多樣化, 現有的養老模式已無法適應公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機構養老地理位置多處於遠郊, 距離家庭較遠, 需要和家庭產生割裂, 這種模式對傳統文化觀念產生衝擊,讓大多數人無法接受。

特邀嘉賓 黃漢正

社會養老機構目前主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體系來運作,機構在這過程中不僅對老人服務,也對老人的家人服務。老年人害怕孤獨,如何讓老年人在社區裡過得快樂,我們正在探索以社區養老為主體的模式。

特邀嘉賓 陳瑩

從傳統文化角度來說,居家養老確實是老年人比較容易接受的一種養老模式,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會比較放鬆,人際交往和情感訴求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滿足,此外這種模式也可以實現創收。目前來看,居家養老是當下比較適合的養老模式。

居家養老作為一種

有前途、有潛力的養老模式

受到老年人的廣泛追捧

根據有關調研,選擇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占90%。政府、社區、養老機構如何把養老服務延伸到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滿足他們對養老的社會化需求,是必須著力解決的一個 問題。

◆ ◆ ◆ ◆

推行居家養老遇到的難題及建議

思明區作為老城區寸土寸金,人口密集度大,很難有空閒空間作為養老護老的場所,建議在老城區盤活公房資源,新建社區在規劃時應配套居家養老服務,讓社區既有幼稚園又有居家養老場所;加強養老服務行業規範性,加強培訓、持證上崗,政府提供補助,提高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待遇,以此來留住人才。

特邀嘉賓 黃漢正

居家養老模式要形成系統的體系,需要社會、政府提供支援;可利用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等平臺將老人與家庭和社會形成聯動機制;通過公開招標引進養老服務機構,因地制宜開展適合自己的模式,企業搭台負責經營管理,社區負責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如老年大學可以提供一些文化娛樂方面的服務專案,讓老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特邀嘉賓 陳瑩

養老的社會公益性和市場化並不矛盾,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國家不應該是福利主體,福利主體還應該包括個人、家庭、社會、政府、社區,建議政府、個人、家庭、社會力量都要參與進來,實現互助共濟、責任共擔。

這種模式對傳統文化觀念產生衝擊,讓大多數人無法接受。

特邀嘉賓 黃漢正

社會養老機構目前主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體系來運作,機構在這過程中不僅對老人服務,也對老人的家人服務。老年人害怕孤獨,如何讓老年人在社區裡過得快樂,我們正在探索以社區養老為主體的模式。

特邀嘉賓 陳瑩

從傳統文化角度來說,居家養老確實是老年人比較容易接受的一種養老模式,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會比較放鬆,人際交往和情感訴求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滿足,此外這種模式也可以實現創收。目前來看,居家養老是當下比較適合的養老模式。

居家養老作為一種

有前途、有潛力的養老模式

受到老年人的廣泛追捧

根據有關調研,選擇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占90%。政府、社區、養老機構如何把養老服務延伸到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滿足他們對養老的社會化需求,是必須著力解決的一個 問題。

◆ ◆ ◆ ◆

推行居家養老遇到的難題及建議

思明區作為老城區寸土寸金,人口密集度大,很難有空閒空間作為養老護老的場所,建議在老城區盤活公房資源,新建社區在規劃時應配套居家養老服務,讓社區既有幼稚園又有居家養老場所;加強養老服務行業規範性,加強培訓、持證上崗,政府提供補助,提高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待遇,以此來留住人才。

特邀嘉賓 黃漢正

居家養老模式要形成系統的體系,需要社會、政府提供支援;可利用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等平臺將老人與家庭和社會形成聯動機制;通過公開招標引進養老服務機構,因地制宜開展適合自己的模式,企業搭台負責經營管理,社區負責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如老年大學可以提供一些文化娛樂方面的服務專案,讓老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特邀嘉賓 陳瑩

養老的社會公益性和市場化並不矛盾,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國家不應該是福利主體,福利主體還應該包括個人、家庭、社會、政府、社區,建議政府、個人、家庭、社會力量都要參與進來,實現互助共濟、責任共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