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看十九大|浙大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徐小洲:優化佈局,大力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均衡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開幕會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在高等教育領域, 如何促進高等教育均衡、充分發展, 滿足人民高品質的高等教育需求, 是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新命題。

我們必須深入領會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破解發展難題, 謀劃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 優化高等教育佈局, 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與創新驅動力,

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強勁的智慧基礎。

近年來, 中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特別是中國高等教育逐步實現了建設高等教育大國和人力資源大國的目標。 然而,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知識經濟興起等諸多挑戰,

當前高等教育發展仍然還存在著一些結構性矛盾和短板, 需要予以重視。 比如, 高等教育結構“東高西低”, 全球化發展戰略意識不強, 高校創新能力發揮不足, 民辦高校低位發展。

面對這些不足, 我國高等教育必須樹大局、謀新篇, 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要求、更活的機制體制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 要進一步優化高等教育佈局, 激發高校辦學活力, 放大高等教育功效, 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具體來說, 我想有三個方面需要加強。

(一)重構發展願景, 促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

不謀未來者, 不足謀當代。 高等教育發展要面向2030、2050, 根據國家整體戰略部署, 以實現中國夢的總體目標驅動高等教育創新, 大力推進世界高等教育強國建設, 推動經濟社會與高等教育協調發展。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 補短板、調結構, 優化高等教育佈局, 推進高等教育結構改革。

(二)完善體制機制, 推動高等教育創新性發展。

高等教育發展要向體制要活力, 向創新要動力:

完善辦學機制, 引導民間力量為高等教育發展再建新功。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 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品質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模式, 健全民辦高等教育法律和政策, 完善民辦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優化民辦高等教育生存與發展環境。

完善高等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促進高等教育可持續高品質發展。 持續增長高等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 確保人均高等教育經費不斷增加, 加大高校基礎研究支持力度;放寬高校經費管理, 提高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科研經費自主權, 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大補助與資助力度, 為家庭困難和具有創新潛力的學生提供生活保障。

(三)優化整體佈局,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

不謀天下者,不足謀一流。高等教育改革要下好“全球”、“全國”兩盤棋,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

放眼全球,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培養未來世界領導者。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必須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與全球化戰略需求。要根據“一帶一路”等全球性戰略,及時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性佈局,培養適應絲路發展的各類創新性人才與領導者,發揮教育與文化影響力。要激勵留學人才回流,吸引各國高層次人才加入中國高等教育體系,提升高等教育師資水準。要描繪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分類分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

整體發力,引導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以東部率先發展帶動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共同發展,以重點大學帶動非重點大學的特色發展。在經費、科技項目、高端人才等方面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高等學校傾斜支援力度,加強東中西部高等教育互助機制、幫扶機制,以更好地推動中西部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充分發揮重點大學的示範作用,以多種方式支援非重點院校、地方院校改革創新,激發辦學活力,推動特色發展,提升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本文作者:徐小洲,系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施維凱

(三)優化整體佈局,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

不謀天下者,不足謀一流。高等教育改革要下好“全球”、“全國”兩盤棋,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

放眼全球,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培養未來世界領導者。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必須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與全球化戰略需求。要根據“一帶一路”等全球性戰略,及時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性佈局,培養適應絲路發展的各類創新性人才與領導者,發揮教育與文化影響力。要激勵留學人才回流,吸引各國高層次人才加入中國高等教育體系,提升高等教育師資水準。要描繪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分類分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

整體發力,引導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以東部率先發展帶動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共同發展,以重點大學帶動非重點大學的特色發展。在經費、科技項目、高端人才等方面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高等學校傾斜支援力度,加強東中西部高等教育互助機制、幫扶機制,以更好地推動中西部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充分發揮重點大學的示範作用,以多種方式支援非重點院校、地方院校改革創新,激發辦學活力,推動特色發展,提升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本文作者:徐小洲,系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施維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