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除了《智慧革命》,李彥宏今年還研讀了一本講做鞋的書

今年, 李彥宏推薦過兩本書。

一本是他親自參與撰寫的《智慧革命》, 十幾萬字, 既洋洋灑灑描述了人工智慧的前世今生, 又草蛇灰線間勾勒了百度的命運曲線。

另一本, 是他正在讀的《鞋狗》——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的自傳。

李彥宏在國科大向現場學子透露自己正在讀《鞋狗》

上周, 面對國科大數千名學生, 在快問快打環節, 當主持人問李彥宏最近在看什麼書時, 這位百度創始人給出《鞋狗》這個答案, 多少有些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

畢竟, 耐克跟百度, 一個專注足下, 錘煉匠心, 一個聚焦雲端, 汲汲求新, 兩個行業差別還是蠻大的。

更何況, 耐克的老爺子, 在這本書中寫的主要是耐克上市前的林林總總, 時間線卡在了上世紀80年代前。

那個時候, 中學生李彥宏可能正在埋頭於“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互聯網革命雖正在大洋彼岸默默孕育, 但中國大地正在啟動的卻是從聯產承包到國企改革的勤勞革命。

人工智慧?

如果非說有關係的話, 耐克崛起的年代, 正是人工智慧最消沉的時期。

要找到是什麼吸引了李彥宏忽然青睞這條“鞋狗”。

我們只能像他一樣拿起書來, 細心研讀。

奈特和他的《鞋狗》

還好, 這本大開本、四百頁的大部頭很好讀。

你甚至不像在讀一本書, 而是在一個陽光溫暖的秋日午後, 坐在老奈特陳舊的橡木沙發上, 聽他眼神迷離地為你娓娓道來那些金子般的舊時光。

老爺子在書中反思, 線性思維是人類悲劇的源頭之一, 所以, 他一輩子都在跟線性思維對抗。

看來他在對抗中取得了勝利。 因為, 這本回憶錄的敘述方式都是信馬由韁、旁逸斜出的, 任由記憶的溪流自由漫灌, 隨性恣意, 但又伏脈千里, 曲徑通幽, 一切似乎都自然而然地流向了冥冥中的方向

記得上次帶個我這樣舒服熨帖閱讀感的自傳, 也是來自一個老爺子——山姆·沃爾頓。

如果帶著連連看的心態, 想找到李彥宏跟菲爾·奈特的相通之處, 大概書讀到一半,

就能列出許多條來。

都來自一個小地方。

菲爾·奈特生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 這個西部城市在美國的地位, 可以類比李彥宏家鄉山西陽泉在中國的地位, 百度百科顯示, 前者常住人口59萬, 後者是78萬。

奈特在書中說, 因為出身於這樣的小地方, 所以包括自己在內的耐克初期高管都有些自卑情結。 不過, 他隨即也自我安慰, 這樣也有好處, 不至於太自大以至於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隨時都覺得需要證明自己。

而山西陽泉帶給李彥宏的, 大概是使他在走出那裡之後, 更深切體會比地域阻隔更嚴重的資訊鴻溝, 從而為後來創立百度做了某種歷史的注腳。 2015年, 百度雲計算中心在這座太行山麓的古城投入使用, 其資訊儲存量相當於20萬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量。

也算是李彥宏對家鄉一種超常規的反哺。

都是害羞而內向的。

菲爾·奈特在書中多次談到自己不善溝通。 第一份推銷百科全書的工作, 因為笨嘴拙舌完全失敗, 去日本鬼塚爭取代理權, 隨身要攜帶一本《如何與日本人做生意》, 徹夜難眠地反復演練, 甚至跟老爸張口要錢, 都要經過反復模擬話術節奏。 這樣害羞的性格, 也讓奈特經常驚奇於, 自己怎麼就成了一個上門推銷運動鞋的人。

而李彥宏也曾經反思, 自己是一個不善交際的人, 不容易打開自己去交更多朋友, 這可能讓百度失去了不少機會。

最初的工作都與金融相關。

菲爾·奈特找到了一份基金推銷的工作。 這份工作, 對一個剛出校門的年輕人來說, 顯然是份可遇不可求的肥差,可以支撐年輕的奈特每天到夏威夷的海灘上去瀟灑地衝浪。奈特說,那是他人生最輕鬆幸福的時光,他甚至認為自己的一生都可以這樣渡過。

“1994年,美國正處於黃金時代,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到處都是歌舞昇平……全球金融危機13年以後才到來,此時的華爾街一片欣欣向榮……暑假之前,我收到了道·鐘斯一家子公司的實習聘書,實習內容是從事金融資訊處理系統相關的工作。”這是李彥宏在《智慧革命》中描繪的自己初入職場的場景。

最終,兩人都主動結束了令人豔羨的金領生涯,聽候了內心的另一種召喚。

都是在一次旅行中改變了命運。

現在看來,菲爾·奈特畢業後的那次環球旅行,更像一個富裕中產家庭公子的成人禮,是一種按部就班的儀式。只不過,這樣一場事先張揚的叛逆,在他經過日本後就提前結束了。後來,儘管他如流水帳般記錄了一般年輕人一輩子都難得去一次的地方,但他的心早就留在了神戶——鬼塚運動鞋的產地,恨不得早早結束行程,回到波特蘭去恭候從那裡發來的樣品。

而李彥宏的第一次出國遠行,則是中國年輕人不甘平庸的奮力突圍,旅行只是一個開始,大洋彼岸等待他的不是自由的衝浪,而仍然是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直到有一天,勤奮、聰明的頭腦加上美國開放的氛圍,終於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結出了“超鏈分析”——這一奠定現代搜尋引擎行業基礎的偉大成果。(李彥宏在國科大首次對學生透露,“超鏈分析”技術最初形成於他的一趟賭城之旅。)

兩人創業歷程似乎都被“一個瘋狂的想法”所催促著,驅趕著。只不過,這樣“瘋狂的想法”在當時並不為人理解。菲爾·奈特對運動鞋的專注,被其老爸稱為“愚蠢、不可救藥的”,而李彥宏的big idea超鏈分析,在老闆那裡也不受待見。

只有這些嗎?是中美兩個企業創始人跨越時空的惺惺相惜,讓李彥宏拿起這本書嗎?

李彥宏大概沒有這麼自戀,不需要通過另一位元企業家的心路觀照,去獲取內心自我認同。

《鞋狗》可能還給了李彥宏更多的東西。

而這些啟發,也許不僅僅屬於李彥宏這樣在技術創新前沿求索的企業家。

關於信念

2017年,在李彥宏的主導下,All in AI的百度,悄然確立了新的企業理念: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戰略調整背後,必有敘事革新,或曰信念重構。

關於敬畏

一個消費品公司的成長史對今天的科技企業有普適性嗎?老奈特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做好一雙鞋,是“一雙鞋哪怕減少一盎司的重量,一英里也就相當於減少了55磅負重”的匠心。這些對百度這樣的人工智慧領軍企業有意義嗎?

當然有。沒錯,人工智慧正在不斷改變我們工作生活的場景,但短時間內還不能切入傳統產業設計、生產、製造的每一個環節,並且在這個鏈條中也並不是總能發揮提高效率的作用。因為,哪怕微小到一個社區百貨店那樣的商業系統,也有其自身演進的規律和存在的合理性。至少,在智慧革命真正完成之前,科技企業要想讓自身技術真正在傳統行業發揮價值,首先就要有俯下身去,以學生心態,做細緻入微的探查。

李彥宏曾說,科技公司應該開放能力,而傳統行業中的人也要慢慢瞭解互聯網公司、大資料公司、或人工智慧公司將來能為他們做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唱主角的毫無疑問應該是傳統產業。這恐怕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

如果說,不久前決策者,將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並列,是從市場活力角度定義的兩個緯度,那在科技企業家李彥宏這裡,人工智慧要在更多傳統產業落地,二者就必須是融合統一的。

關於創新

1977年的春天,也就是耐克公司成立5年之後,在一間會議室,一個非常古怪的人(奈特語)、前航太產業工程師弗蘭克·魯迪對奈特說,我有個主意,就是把空氣注射到跑鞋裡面……

這個主意讓奈特喜出望外。在一群鞋狗的繼續打磨和研發之下,歷時9個月之後,這款鞋終於成功上市,成為耐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產品。

奈特能欣然接受外來和尚的叛逆創新,並不容易,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經做了十年的鞋狗,引他入門的鬼塚先生曾說過,自己第一雙鞋模,是把教堂滾燙的蠟液倒在腳上做出來的,因為,做鞋必須瞭解腳。

奈特記住了,十年來,他跟另一個鞋癡、合夥人鮑爾曼親手拆開又縫合了無數雙鞋子,研究其中每處拼接、轉折、粘合、墊壓如何更好地貼合奔跑者的腳,讓跑者穿上他們的鞋子,投入忘我狀態,好像“自己受到上帝的召喚”。

這是“鞋狗”的傳統和驕傲。

但驕傲和傳統,有時候也會成為創新的桎梏。

而李彥宏也曾有這樣的驕傲。

“過去我們做互聯網,幾乎不碰硬體,這是我們工程師的驕傲,我們不碰硬體,也能把事情做成。”李彥宏前兩天面對國科大的學生也談到,“但是,到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發現如果硬體不跟著改,就沒有很好的用戶體驗。要改硬體就得懂硬體,要跨出電腦科學,可能(把)工業設計、材料科學都用上了。”

人工智慧時代要有跨界創新整合能力,

奈特還提醒創新者,“那些打破陳規者、創新者和反叛者背後都有一個靶子,他們越是成功,就越容易受到別人攻擊。這並不是一家之言,而是自然規律。”

關於孤獨

奈特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我比任何人都起得早,在鳥兒鳴叫前,在太陽露臉前,我會喝杯咖啡,吃片吐司,穿上自己的短褲和運動衫,系緊綠色的跑鞋,然後悄悄地從後門“溜”出去。 在完成雙腿肌腱和後腰的拉伸後,一邊沿著晨霧深處寒冷的道路艱難下行,一邊不滿地抱怨:為什麼萬事開頭總是那麼難? 路上沒有車輛、人煙,甚至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世界於我而言只有空蕩蕩的孤寂——雖然樹木似乎都在關注著我的行動。

奈特自己當成一種修行的晨跑,在外人看來更像一個孤獨前行者的精神剪影:懦夫永不啟程,弱者死於途中,勇者前行不要停。

哪一個企業的掌舵者不是孤獨的?我們不知道李彥宏是否有跑步的習慣,也不知道他讀到這樣的景象,是否會心有戚戚焉。但當百度率先駛入人工智慧的“無人區”,沒有指引,沒有參照,沒有陪伴,天地悠悠一片蒼茫,孤獨感恐怕會一直如影隨形。

不過,就像李彥宏上周在“未來科學大獎”現場讀的那首著名的詩《未選擇的路》:樹林中兩條路,一條走的人多,一條走的人少。李彥宏說,他選擇了少有人走的那條路,雖然荒草萋萋,清冷幽寂,但盡頭卻可能是詩意和遠方。

顯然是份可遇不可求的肥差,可以支撐年輕的奈特每天到夏威夷的海灘上去瀟灑地衝浪。奈特說,那是他人生最輕鬆幸福的時光,他甚至認為自己的一生都可以這樣渡過。

“1994年,美國正處於黃金時代,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到處都是歌舞昇平……全球金融危機13年以後才到來,此時的華爾街一片欣欣向榮……暑假之前,我收到了道·鐘斯一家子公司的實習聘書,實習內容是從事金融資訊處理系統相關的工作。”這是李彥宏在《智慧革命》中描繪的自己初入職場的場景。

最終,兩人都主動結束了令人豔羨的金領生涯,聽候了內心的另一種召喚。

都是在一次旅行中改變了命運。

現在看來,菲爾·奈特畢業後的那次環球旅行,更像一個富裕中產家庭公子的成人禮,是一種按部就班的儀式。只不過,這樣一場事先張揚的叛逆,在他經過日本後就提前結束了。後來,儘管他如流水帳般記錄了一般年輕人一輩子都難得去一次的地方,但他的心早就留在了神戶——鬼塚運動鞋的產地,恨不得早早結束行程,回到波特蘭去恭候從那裡發來的樣品。

而李彥宏的第一次出國遠行,則是中國年輕人不甘平庸的奮力突圍,旅行只是一個開始,大洋彼岸等待他的不是自由的衝浪,而仍然是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直到有一天,勤奮、聰明的頭腦加上美國開放的氛圍,終於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結出了“超鏈分析”——這一奠定現代搜尋引擎行業基礎的偉大成果。(李彥宏在國科大首次對學生透露,“超鏈分析”技術最初形成於他的一趟賭城之旅。)

兩人創業歷程似乎都被“一個瘋狂的想法”所催促著,驅趕著。只不過,這樣“瘋狂的想法”在當時並不為人理解。菲爾·奈特對運動鞋的專注,被其老爸稱為“愚蠢、不可救藥的”,而李彥宏的big idea超鏈分析,在老闆那裡也不受待見。

只有這些嗎?是中美兩個企業創始人跨越時空的惺惺相惜,讓李彥宏拿起這本書嗎?

李彥宏大概沒有這麼自戀,不需要通過另一位元企業家的心路觀照,去獲取內心自我認同。

《鞋狗》可能還給了李彥宏更多的東西。

而這些啟發,也許不僅僅屬於李彥宏這樣在技術創新前沿求索的企業家。

關於信念

2017年,在李彥宏的主導下,All in AI的百度,悄然確立了新的企業理念: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戰略調整背後,必有敘事革新,或曰信念重構。

關於敬畏

一個消費品公司的成長史對今天的科技企業有普適性嗎?老奈特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做好一雙鞋,是“一雙鞋哪怕減少一盎司的重量,一英里也就相當於減少了55磅負重”的匠心。這些對百度這樣的人工智慧領軍企業有意義嗎?

當然有。沒錯,人工智慧正在不斷改變我們工作生活的場景,但短時間內還不能切入傳統產業設計、生產、製造的每一個環節,並且在這個鏈條中也並不是總能發揮提高效率的作用。因為,哪怕微小到一個社區百貨店那樣的商業系統,也有其自身演進的規律和存在的合理性。至少,在智慧革命真正完成之前,科技企業要想讓自身技術真正在傳統行業發揮價值,首先就要有俯下身去,以學生心態,做細緻入微的探查。

李彥宏曾說,科技公司應該開放能力,而傳統行業中的人也要慢慢瞭解互聯網公司、大資料公司、或人工智慧公司將來能為他們做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唱主角的毫無疑問應該是傳統產業。這恐怕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

如果說,不久前決策者,將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並列,是從市場活力角度定義的兩個緯度,那在科技企業家李彥宏這裡,人工智慧要在更多傳統產業落地,二者就必須是融合統一的。

關於創新

1977年的春天,也就是耐克公司成立5年之後,在一間會議室,一個非常古怪的人(奈特語)、前航太產業工程師弗蘭克·魯迪對奈特說,我有個主意,就是把空氣注射到跑鞋裡面……

這個主意讓奈特喜出望外。在一群鞋狗的繼續打磨和研發之下,歷時9個月之後,這款鞋終於成功上市,成為耐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產品。

奈特能欣然接受外來和尚的叛逆創新,並不容易,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經做了十年的鞋狗,引他入門的鬼塚先生曾說過,自己第一雙鞋模,是把教堂滾燙的蠟液倒在腳上做出來的,因為,做鞋必須瞭解腳。

奈特記住了,十年來,他跟另一個鞋癡、合夥人鮑爾曼親手拆開又縫合了無數雙鞋子,研究其中每處拼接、轉折、粘合、墊壓如何更好地貼合奔跑者的腳,讓跑者穿上他們的鞋子,投入忘我狀態,好像“自己受到上帝的召喚”。

這是“鞋狗”的傳統和驕傲。

但驕傲和傳統,有時候也會成為創新的桎梏。

而李彥宏也曾有這樣的驕傲。

“過去我們做互聯網,幾乎不碰硬體,這是我們工程師的驕傲,我們不碰硬體,也能把事情做成。”李彥宏前兩天面對國科大的學生也談到,“但是,到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發現如果硬體不跟著改,就沒有很好的用戶體驗。要改硬體就得懂硬體,要跨出電腦科學,可能(把)工業設計、材料科學都用上了。”

人工智慧時代要有跨界創新整合能力,

奈特還提醒創新者,“那些打破陳規者、創新者和反叛者背後都有一個靶子,他們越是成功,就越容易受到別人攻擊。這並不是一家之言,而是自然規律。”

關於孤獨

奈特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我比任何人都起得早,在鳥兒鳴叫前,在太陽露臉前,我會喝杯咖啡,吃片吐司,穿上自己的短褲和運動衫,系緊綠色的跑鞋,然後悄悄地從後門“溜”出去。 在完成雙腿肌腱和後腰的拉伸後,一邊沿著晨霧深處寒冷的道路艱難下行,一邊不滿地抱怨:為什麼萬事開頭總是那麼難? 路上沒有車輛、人煙,甚至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世界於我而言只有空蕩蕩的孤寂——雖然樹木似乎都在關注著我的行動。

奈特自己當成一種修行的晨跑,在外人看來更像一個孤獨前行者的精神剪影:懦夫永不啟程,弱者死於途中,勇者前行不要停。

哪一個企業的掌舵者不是孤獨的?我們不知道李彥宏是否有跑步的習慣,也不知道他讀到這樣的景象,是否會心有戚戚焉。但當百度率先駛入人工智慧的“無人區”,沒有指引,沒有參照,沒有陪伴,天地悠悠一片蒼茫,孤獨感恐怕會一直如影隨形。

不過,就像李彥宏上周在“未來科學大獎”現場讀的那首著名的詩《未選擇的路》:樹林中兩條路,一條走的人多,一條走的人少。李彥宏說,他選擇了少有人走的那條路,雖然荒草萋萋,清冷幽寂,但盡頭卻可能是詩意和遠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