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豬得了萎縮性鼻炎會造成什麼結果?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AR)是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引起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 以鼻炎、鼻樑變形和鼻甲骨尤其鼻甲骨的下捲曲發生萎縮和生長緩慢為特徵 。

臨床症狀表現為打噴嚏、鼻塞、顏面部變形或歪斜, 病豬生長緩慢, 常見於2~5月齡豬。

病原體主要是支氣管敗血波特氏桿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及多殺性巴氏桿菌毒素源性菌株(簡寫Pm)是原發性感染因數, 在多種應激因素作用下致病 。

易感動物:不同年齡的豬都有易感性。

生後幾天至幾周的仔豬感染後才能發生鼻甲骨萎縮, 較大的豬可能只發生卡他性鼻炎和咽炎,

成年豬感染後看不到症狀而成為帶菌者。

傳染源:病豬、帶菌豬。

傳播途徑:飛沫傳播——呼吸道。

流行特點:散發或地方流行。

各種應激因素可使發病率增加, 品種不同的豬, 易感性有差異, 國內土種豬較少發病。

病仔豬先表現打噴嚏, 有鼾聲, 鼻孔流出少量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 有時帶有血絲, 不時拱地、搔扒或摩擦鼻部 。

經常流淚, 以致在內眼角下的皮膚上形成灰色或黑色的淚斑 。

數周後, 少數豬可以自愈, 但大多數豬有鼻甲骨萎縮變化, 經過二、三個月, 鼻和面部變形 。

會出現一下情況:

一側鼻甲骨萎縮嚴重, 鼻彎向一側。

病豬鼻孔出血

病豬顏面變形

典型病變是鼻腔的軟骨和鼻甲骨的軟化和萎縮, 特別是下鼻甲骨的下捲曲最為常見 。

鼻腔常有大量的粘液膿性甚至乾酪性滲出物, 隨病程長知和繼發性感染的性質而異。

急性時(早期)滲出物含有脫落的上皮碎屑。

慢性時(後期), 鼻粘膜一般蒼白, 輕度水腫。 竇粘膜中度充血, 有時竇內充滿粘液性分泌物。

病變轉移到篩骨時, 當除篩骨前面的骨性障礙的, 可見到大量的粘液或膿性滲出生的積累。

診斷

根據頻繁噴嚏 、吸氣困難, 鼻粘膜發炎、生長停滯和鼻面部變形作出現場診斷 。

病理解剖學診斷:最實用方法。

沿兩側第一、二對前臼齡間的連線鋸成橫斷面, 觀察鼻甲骨的形態和變化:

正常的鼻甲骨明顯地分為上下兩個捲曲。 上捲曲呈現兩個完全的彎轉, 而下捲曲的彎轉則較少, 僅有一個或1/4彎轉。

似鈍魚鉤, 鼻中隔正直。

當鼻甲骨萎縮時, 捲曲變小而鈍直, 甚至消失。

微生物學診斷:對Bb和Pm兩種細菌分離鑒定。

防治

(1)免疫接種, 現有兩種疫苗 。

a、I相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滅活油乳劑苗。

b、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毒素源性菌株滅活油乳劑二聯苗。

用於母豬產仔前2及1個月分別接種;對1-3周齡仔豬, 以一周間隔注射兩次;二聯苗效果最好。

(2)藥物防治:

母豬妊娠最後1個月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 如磺胺嘧啶100克/噸飼料, 土黴素400克/噸飼料。

乳豬在出生3周內, 最好注射敏感抗生素3-4次, 或採用鼻內噴霧, 每週1-2次, 每鼻孔0.5毫升 。 (文章摘自互聯網 中國養殖網整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