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改名能升級?高校們,你的名氣不是靠名字!

高校改名潮幾乎每年都會湧現一次, 但是改了名字就能升級或者說是提升檔次了嗎?不儘然吧。 一所大學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

是一種無形資產, 早已和學校的辦學理念、治學風格緊密融合在一起。 更改校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可能對學校的辦學歷史和辦學理念形成割裂。

經過多次改名潮以後, 大學名字如今變得面目全非, 甚至曾引發“口水戰”。 比如, 2015年, 瀘州醫學院改名四川醫科大學, 引得四川大學向教育部發函抗議。

據媒體盤點, 僅今年以來已有13個省份陸續加入高校“改名”大潮, 共計38所高校。 職業類院校成為主力軍, 海南科技職業學院升格為海南科技學院,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擬升格為民辦高等本科學校。 位於鎮江的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向教育部申請升格為江蘇影視藝術學院。

據統計, 過去20多年中, 在2000多所公辦高校中,

有將近一半高校改過名字。 專科升格為本科, “學院”改名為“大學”, 把校名中的“農業”“煤炭”“鐵路”“地質”等字眼去掉, 改名“科技”“理工”等, 總之是向層次更高、地域範圍更大、學科門類更廣、類型更強的方向來改。 “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的做法, 至少對中國高校來說並不適用。

有的學校改名確實是因為在不斷發展, 原有的名字容不下現有的格局, 但有些改名, 純粹是為了一個所謂的好名字, 為了讓學校看起來更有檔次一些。 按照有關規定, 學院更名為大學, 要滿足“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 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在學科與專業方面, 應擁有3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每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於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15%”等要求。

對於一些專業特色比較鮮明的高校來說, 這意味著要增設學科和專業, 擴大招生規模, 進而有可能導致辦學定位模糊, 辦學特色缺失。

一所好的大學並不會被其名字局限住。 石河子大學看起來像某個鄉村學堂, 但它是“211”工程重點大學, 也擠入了“雙一流”的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名字土得掉渣, 每年只招收200名學生, 但人家在法國的學術排名可列第3。

今年2月份曾經發佈《關於“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 檔明確規定, 堅決糾正部分高等學校貪大求全, 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綜合性、多科性發展的傾向, 引導存量高等學校把精力和資源用於特色學科專業建設與內涵發展上來。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階段, 內涵式發展才是未來發展方向。 對高校的管理和評價, 將變成分類管理、分類評價, 以引導高校明確辦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 而缺乏特色的同質化恰恰是大忌。

內涵式發展就是要辦學規模大?學科門類應有盡有?恐怕都不是。 小而美, 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也是很好的發展方向不是嗎?畢竟, 人才培養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