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共用快遞盒”引領綠色發展 蘇寧物流或獨立上市

“共用快遞盒”引領綠色發展 蘇寧物流或獨立上市

趕在11月之前將天天快遞迎“回家”, 蘇寧物流擺明是要在今年雙十一大幹一場。

10月28日, 天天快遞總部從杭州整體搬遷至南京蘇甯總部園區, 天天快遞全體員工正式加入蘇甯總部園區辦公。

在O2O購物節大戰正酣之際, 天天快遞納入到集團管理體系中, 既是蘇寧在對物流業務進行整合管理, 提升蘇寧物流“最後一公里”的實力;也是其在為O2O購物節期間的物流大戰調兵遣將、積極備戰;同時也更是一次企業文化、經營理念、業務模式等方面融合的絕佳良機。

畢竟, 如果說早期的社會化物流助力了電商的普及推廣, 那麼電商的下半場裡, 物流無疑已從助推器變成了起搏器。

【綠色物流溫暖雙十一】

每年的11月11日, 定有一場大戰——互聯網大戰, 零售大戰, 物流大戰。

據中國快遞協會預測, 2017年“雙11”期間, 全行業快遞處理量預計超過10億件。

如此量級, 對物流產業, 無疑是一場大考;對物流企業, 更是一場大戰。

然而, 只需換一個玩法, 就可以將一場血淋淋的戰場變成一個有溫度的服務場。

不久前的蘇寧O2O購物節發佈會上, 蘇甯易購總裁侯恩龍表示在O2O購物節期間將延續“共用快遞盒”計畫, 並加大投入, 推出更加輕便、環保、耐摔的漂流箱, 預計整體投放20萬個, 針對3C、母嬰以及快消易碎品使用, 投放北京、成都、南京和杭州等13個城市。 此舉措不僅節約了成本, 還為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直以來, 快遞包裝過度、“大材小用”、迴圈利用率低等現象普遍存在, 不僅浪費資源, 也給環境帶來沉重負擔。 2016年內地快遞業務量首度突破312億件, 背後所用的瓦楞紙箱原紙多達4600萬噸,

占全球消費總量的1/3。 而自10月起開始持續熱議的物流漲價潮, 無疑更是將近年來物流成本劇增的矛盾擺上桌面。

儘管這些問題越來越引起重視, 國家也明確指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但實際上, 包裝標準滯後、回收迴圈較難、環保意識不足, 仍是阻礙電商綠色包裝與綠色物流發展的三大瓶頸。

而蘇寧物流宣導的“共用快遞盒”在堅持和探索綠色環保的道路上可圈可點。 “共用快遞盒”替代常用的瓦楞紙箱, 它是一個方形的塑膠箱, 簽收後快遞小哥就會將它折疊起來, 變成一塊塑膠板, 帶回倉庫重複使用。 一個共用快遞盒成本25元, 平均每週可迴圈6次, 預計單個快遞盒使用壽命可達1000次以上,

單次使用成本0.025元。

蘇甯物流於今年上半年的“418”期間首次推出可迴圈快遞盒, 之後逐漸加大共用和迴圈包裝在綠色物流中的應用。 資料顯示, 截至今年10月份, 投放的5萬隻共用快遞盒已經累計節約了650萬個快遞紙箱。

“如果全行業排名前列的快遞公司全部使用共用快遞盒, 那麼在此次雙11期間, 快遞行業可以為中國省下46.3個小興安嶺。 ”侯恩龍認為, 物流行業綠色迴圈是大勢所趨, 尤其在這種需求巨大的時期, 對於快遞包裝盒的生產輸出量是不可量化的。 而快遞員作為承擔物流“最後一公里”的人, 是電商購物的重要一環。 快遞箱的綠色迴圈應用與快遞員的“笑臉計畫”都讓我們看到了肩負社會責任的蘇寧和有溫度的蘇寧物流。

“物流不止有速度, 還要有溫度。 我們希望, 一個個包裹所承載的, 不僅是一件件商品, 還有溫暖與責任。 ”侯恩龍表示。

有溫度, 一向是蘇寧物流的標籤。 僅以收貨為例, 目前, 蘇寧物流的“急速達”, 只需2小時商品即可送到消費者手中;“準時達”精確收貨時間到2小時內, 全天6個時間段, 完全可以避開家中無人或任何不便開門的收貨場景;對於不想在家苦等快遞的用戶則可選擇“預約配送”, 下單後一周時間內, 每天9:00-14:00、14:00-18:00, 2個時間段預約送貨上門。 除此之外, “送裝一體”服務更是行業首創, 它整合了“物流、客售、體驗”三大內容, 在整個購物過程中不用再進行繁雜的預約和等待, 真正實現了“一鍵購物、即買即享”。

“用戶體驗優於利潤, 即使捨棄一部分利潤,也要保證用戶體驗做好,做到領先。”這是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為蘇寧物流定下的調子。機會,總是留給有遠見的人。就在本月初,國家郵政局、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商務部等10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快遞業綠色化、減量化、可迴圈取得明顯效果的三大指標。蘇寧物流已經走在綠色化的行業發展前列。蘇甯的一小步,是物流行業的一大步。

【科技物流助推行業升級】

當然,即使拋開溫度,從資料的硬度上來看,蘇寧物流也有不俗的表現。

從1990年初,蘇寧電器物流部成立,蘇寧就已經專注於為大家電供應鏈提供物流解決方案。從傳統倉儲到綜合物流,從線下的大家電服務到多管道服務,再到依託基礎設施網、更加開放的社會化物流,蘇寧的物流平臺建設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收購天天快遞,則進一步增強了蘇甯物流大軍的戰鬥力,改善了“最後一公里”與“小件配送”的配送能力。雙方把倉儲、幹線、末端等方面的快遞網路資源整合到一起,提高了整張物流網路的規模效應及靈活性,不僅降低了成本,運營效率也顯著提升,有效的提高了客戶體驗滿意度,從而增加用戶粘性。

不難發現,伴隨著互聯網零售轉型的步伐,蘇寧物流這27年裡,已經從初期的基礎物流搭建,成長為中國商業領域規模最大的自營物流體系。在自建物流方面,截至2017年9月末,蘇寧物流及天天快遞擁有倉儲及相關配套總面積628萬平方米,擁有快遞網點近20000個,公司物流網路覆蓋全國352個地級城市、2810個區縣城市,規模之大遠超其他電商。

蘇寧在倉庫端是以自營自建為主,90%以上為自建,100%為自主運營。物流系統,蘇甯也是以自主研發為主,通過自主研發的物流系統樂高平臺、大資料處理和監控系統天眼平臺、WCS指南針系統,在全國建立起了一個即時共用的雲存儲系統,配合精准的供應鏈計畫,在全國各級倉庫之間實現智慧分倉、就近備貨和預測式調撥,並將包裹智慧分發至離消費者最近的線下實體店,滿足消費者就近自提需求。

蘇寧之所以多年來大手筆投入自建物流、自主研發系統,看重的不僅僅是物流倉儲、配送等流通功能,更重要的是未來自建物流體系所帶來的全管道的協同效應。經過近三十年的深耕發展,蘇寧的物流已遠離了單一的專業化物流鏈、也告別了多元化物流鏈,形成了如今穩定的“三網一平臺的”佈局。而無人機、無人車、爬樓機等引爆智慧物流的眾多黑科技的頻頻亮相,則更是讓蘇寧被外界冠以“黑科技競速的領跑者”。

10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刊文《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三年世界第一》,稱中國是世界上物流最發達的國家,智慧物流、無人倉儲等技術領先世界,對全球快遞業增長貢獻率已達到40%。

報導中著重提到亞洲最大的智慧物流基地——蘇寧超級雲倉。作為蘇甯第五代智慧物流基地,蘇寧雲倉融智慧化、規模化、場景化於一體,總面積20多萬平方米,實現約2000萬件商品的入庫、補貨、揀選、分撥到出庫全流程的智慧化作業,處理包裹量最高達到181萬件每日,揀選效率可達到每人每小時1200件,每個訂單最快可在半小時內出庫,是行業同類倉庫處理能力的4.5倍以上,是彙聚全球智慧物流技術的行業標杆專案。

資本市場也“肯定”了蘇寧物流的價值。近半年內,蘇寧股價一路攀升。而在拉動蘇甯業績增長的三駕馬車中,除了零售,物流和金融則正進入規模化盈利的階段。根據蘇甯雲商今年三季度報顯示,報告期內,蘇寧物流社會化業務營業收入(不含天天快遞)同比增長144.83%。

不難發現,蘇寧物流在經過多年的儲備後,資源的價值及優勢逐步凸顯。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沒有以霸主身份去“綁架”行業、封鎖市場。與之相反,它在引領行業,為行業辟路,為同行趟路,並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

【蘇寧物流或單獨上市】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又或者,一個人,多走幾遍,也照樣成路。蘇寧物流眼下做的便是這樣的事情。

中國物流正處於成長期,機遇和挑戰相伴左右。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7年中國物流科技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1.1萬億元,同比增長2.9%,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9%,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經濟運行中的物流成本有所下降,運行的品質有所提升。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我國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高出全球平均3%,高出美國6個百分點。與同樣屬於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印度相比,我國的比率同樣處於較高水準。

與此同時,高租金和高空置率同時存在,物流設施供需矛盾凸顯。2015年國內優質物流設施需求為43.4百萬平方米,但供應只有19.5百萬平方米,占中國物流設施總建築面積的1.5%,僅能滿足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半數需求。由於優質物流設施的供不應求,租賃的價格也隨之持續增長,從2011年至2015年增長約1.2倍。與優質物流供不應求的情況相反,目前中國仍有不少地方存在大量落後的基礎倉儲設施,因為缺乏足夠的安全保障,滿足不了倉配一體化的倉儲要求被空置,最終導致高租金和高空置率的供需矛盾同時存在。

此外,運力不足、暴力分揀,無法掌控物流服務水準等也成為當前電商發展中的掣肘。儘管電商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問題,但想要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物流體系,對多數企業來說,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

顯然,對整個行業來說,降本增效,提高物流運行品質仍是現階段國內物流發展的關鍵任務。而作為行業中堅力量,蘇寧已經踐行新路徑。

這是一條開放之路,而非封閉之路。早在2014年,蘇甯就開始向供應商、合作夥伴以及平臺商戶開放物流,接受社會的價格、社會的服務標準和要求。放眼未來,蘇寧則打算將開放堅持到底。

蘇寧物流集團常務副總裁姚凱曾表示,在下一個三年內,蘇寧將繼續升級智慧物流,構建“資料+無人”兩大智慧生態,共創一個開放、共用、信用的新物流體系。在物流用戶體驗快速提升的同時,蘇寧物流的社會化運營也如火如荼地推進,在大資料平臺的支撐下,為消費零售提供全鏈路、全管道、全客群的到達路徑。

蘇甯還對未來3年的升級再造提出要求:至2020年,完成蘇寧物流“基礎設施航母編隊建設”。蘇寧物流將新建40座中大型倉庫、50個城市分撥中心,倉儲面積新增1000萬平方米;航空物流突破100條,運輸車輛超過10萬輛;在農村和學校打造1萬個服務站點,自提點更是超過5萬個,快遞點突破3萬個;圍繞專業化、技術化、規模化,形成全鏈條的服務矩陣,打造倉儲、運輸、城配、跨境、冷鏈、售後6大專業化產品群,服務20萬余客戶;建構以資料和無人為中心覆蓋大資料、倉儲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形態的兩大智慧生態,探索未來物流新模式。

“蘇寧物流社會化運營已經卓有成效,成為集團重要的盈利點,未來蘇寧物流集團不排除獨立上市的可能。”如果說張近東為蘇寧物流留下了更多可能性,那麼相信有著更多可能性的蘇寧物流也將會給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即使捨棄一部分利潤,也要保證用戶體驗做好,做到領先。”這是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為蘇寧物流定下的調子。機會,總是留給有遠見的人。就在本月初,國家郵政局、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商務部等10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快遞業綠色化、減量化、可迴圈取得明顯效果的三大指標。蘇寧物流已經走在綠色化的行業發展前列。蘇甯的一小步,是物流行業的一大步。

【科技物流助推行業升級】

當然,即使拋開溫度,從資料的硬度上來看,蘇寧物流也有不俗的表現。

從1990年初,蘇寧電器物流部成立,蘇寧就已經專注於為大家電供應鏈提供物流解決方案。從傳統倉儲到綜合物流,從線下的大家電服務到多管道服務,再到依託基礎設施網、更加開放的社會化物流,蘇寧的物流平臺建設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收購天天快遞,則進一步增強了蘇甯物流大軍的戰鬥力,改善了“最後一公里”與“小件配送”的配送能力。雙方把倉儲、幹線、末端等方面的快遞網路資源整合到一起,提高了整張物流網路的規模效應及靈活性,不僅降低了成本,運營效率也顯著提升,有效的提高了客戶體驗滿意度,從而增加用戶粘性。

不難發現,伴隨著互聯網零售轉型的步伐,蘇寧物流這27年裡,已經從初期的基礎物流搭建,成長為中國商業領域規模最大的自營物流體系。在自建物流方面,截至2017年9月末,蘇寧物流及天天快遞擁有倉儲及相關配套總面積628萬平方米,擁有快遞網點近20000個,公司物流網路覆蓋全國352個地級城市、2810個區縣城市,規模之大遠超其他電商。

蘇寧在倉庫端是以自營自建為主,90%以上為自建,100%為自主運營。物流系統,蘇甯也是以自主研發為主,通過自主研發的物流系統樂高平臺、大資料處理和監控系統天眼平臺、WCS指南針系統,在全國建立起了一個即時共用的雲存儲系統,配合精准的供應鏈計畫,在全國各級倉庫之間實現智慧分倉、就近備貨和預測式調撥,並將包裹智慧分發至離消費者最近的線下實體店,滿足消費者就近自提需求。

蘇寧之所以多年來大手筆投入自建物流、自主研發系統,看重的不僅僅是物流倉儲、配送等流通功能,更重要的是未來自建物流體系所帶來的全管道的協同效應。經過近三十年的深耕發展,蘇寧的物流已遠離了單一的專業化物流鏈、也告別了多元化物流鏈,形成了如今穩定的“三網一平臺的”佈局。而無人機、無人車、爬樓機等引爆智慧物流的眾多黑科技的頻頻亮相,則更是讓蘇寧被外界冠以“黑科技競速的領跑者”。

10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刊文《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三年世界第一》,稱中國是世界上物流最發達的國家,智慧物流、無人倉儲等技術領先世界,對全球快遞業增長貢獻率已達到40%。

報導中著重提到亞洲最大的智慧物流基地——蘇寧超級雲倉。作為蘇甯第五代智慧物流基地,蘇寧雲倉融智慧化、規模化、場景化於一體,總面積20多萬平方米,實現約2000萬件商品的入庫、補貨、揀選、分撥到出庫全流程的智慧化作業,處理包裹量最高達到181萬件每日,揀選效率可達到每人每小時1200件,每個訂單最快可在半小時內出庫,是行業同類倉庫處理能力的4.5倍以上,是彙聚全球智慧物流技術的行業標杆專案。

資本市場也“肯定”了蘇寧物流的價值。近半年內,蘇寧股價一路攀升。而在拉動蘇甯業績增長的三駕馬車中,除了零售,物流和金融則正進入規模化盈利的階段。根據蘇甯雲商今年三季度報顯示,報告期內,蘇寧物流社會化業務營業收入(不含天天快遞)同比增長144.83%。

不難發現,蘇寧物流在經過多年的儲備後,資源的價值及優勢逐步凸顯。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沒有以霸主身份去“綁架”行業、封鎖市場。與之相反,它在引領行業,為行業辟路,為同行趟路,並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

【蘇寧物流或單獨上市】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又或者,一個人,多走幾遍,也照樣成路。蘇寧物流眼下做的便是這樣的事情。

中國物流正處於成長期,機遇和挑戰相伴左右。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7年中國物流科技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1.1萬億元,同比增長2.9%,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9%,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經濟運行中的物流成本有所下降,運行的品質有所提升。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我國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高出全球平均3%,高出美國6個百分點。與同樣屬於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印度相比,我國的比率同樣處於較高水準。

與此同時,高租金和高空置率同時存在,物流設施供需矛盾凸顯。2015年國內優質物流設施需求為43.4百萬平方米,但供應只有19.5百萬平方米,占中國物流設施總建築面積的1.5%,僅能滿足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半數需求。由於優質物流設施的供不應求,租賃的價格也隨之持續增長,從2011年至2015年增長約1.2倍。與優質物流供不應求的情況相反,目前中國仍有不少地方存在大量落後的基礎倉儲設施,因為缺乏足夠的安全保障,滿足不了倉配一體化的倉儲要求被空置,最終導致高租金和高空置率的供需矛盾同時存在。

此外,運力不足、暴力分揀,無法掌控物流服務水準等也成為當前電商發展中的掣肘。儘管電商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問題,但想要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物流體系,對多數企業來說,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

顯然,對整個行業來說,降本增效,提高物流運行品質仍是現階段國內物流發展的關鍵任務。而作為行業中堅力量,蘇寧已經踐行新路徑。

這是一條開放之路,而非封閉之路。早在2014年,蘇甯就開始向供應商、合作夥伴以及平臺商戶開放物流,接受社會的價格、社會的服務標準和要求。放眼未來,蘇寧則打算將開放堅持到底。

蘇寧物流集團常務副總裁姚凱曾表示,在下一個三年內,蘇寧將繼續升級智慧物流,構建“資料+無人”兩大智慧生態,共創一個開放、共用、信用的新物流體系。在物流用戶體驗快速提升的同時,蘇寧物流的社會化運營也如火如荼地推進,在大資料平臺的支撐下,為消費零售提供全鏈路、全管道、全客群的到達路徑。

蘇甯還對未來3年的升級再造提出要求:至2020年,完成蘇寧物流“基礎設施航母編隊建設”。蘇寧物流將新建40座中大型倉庫、50個城市分撥中心,倉儲面積新增1000萬平方米;航空物流突破100條,運輸車輛超過10萬輛;在農村和學校打造1萬個服務站點,自提點更是超過5萬個,快遞點突破3萬個;圍繞專業化、技術化、規模化,形成全鏈條的服務矩陣,打造倉儲、運輸、城配、跨境、冷鏈、售後6大專業化產品群,服務20萬余客戶;建構以資料和無人為中心覆蓋大資料、倉儲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形態的兩大智慧生態,探索未來物流新模式。

“蘇寧物流社會化運營已經卓有成效,成為集團重要的盈利點,未來蘇寧物流集團不排除獨立上市的可能。”如果說張近東為蘇寧物流留下了更多可能性,那麼相信有著更多可能性的蘇寧物流也將會給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