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蘇60年代建造彈道導彈核潛艇有多瘋狂?一年造10艘

彈道導彈核潛艇(以下簡稱SSBN)被譽為是大國重器, 只有五大國海軍才擁有像樣的SSBN。 但在60-70年代美蘇核競賽最激烈的階段, 美蘇曾傾國之力建造這些昂貴的金魚, 建造速度幾乎和中國海軍現在以“下餃子”著稱的056型護衛艦(2013年, 一年10艘)相當, 一年造10艘, 不叫稀奇。

1959年, 美蘇之間冷戰進入了一個高峰期。 這一年7月, 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森飛赴莫斯科, 參加了一個博覽會, 在和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一同參觀一個自動化香腸車間, 尼克森當時故意問道:“你們蘇聯有嗎?”素以口無遮攔著稱的赫魯雪夫一席話著實嚇壞了這位後來的美國總統,

“我們正在以造香腸的速度造導彈!”

但尼克森沒有告訴赫魯雪夫的是, 美國人正以造香腸的速度建造SSBN。 1959年6月, 在原計劃建造的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鰹魚級的二號艇基礎上, 加了40米的艙段和16枚北極星A-1潛地導彈的喬治.華盛頓號下水了, 人類有史以來進入了SSBN的時代, 5艘喬治.華盛頓級於1959到1960年間下水。

人類歷史上第一艘SSBN——喬治.華盛頓號

這是後來被美國驕傲的稱作“41 for Freedom”的41艘北極星潛地導彈SSBN建造的序幕。

1959到1961年, 5艘喬治.華盛頓級的改進型——伊桑.艾倫級開工, 在1961年, 連同最後一艘伊桑.艾倫級和9艘新建的拉斐特級, 美國在這一年一口氣開工了10條SSBN, 1962年, 9艘拉斐特級的改型——麥迪森級(共10艘)開工, 到1965年, 麥迪森級的改進型——12艘本傑明.佛蘭克林級全部開工。

賈桂琳.甘迺迪為拉斐特號洗禮

“41 for Freedom”於1959年到1967之間全部服役, 年均建造速度達到了驚人的近10艘。 相比而言, 蘇聯的第一種SSBN——658型“H(旅館)”級雖然也是1959年下水, 但1960年才完工, 它的首艇就是家喻戶曉的“寡婦製造者”——K-19, 故障頻出的旅館級只建造了8艘, 每一艘只能攜帶3枚R-13或者R-21潛地導彈, 射程、威力和單艘攜帶16枚北極星系列潛地導彈的41條美國金魚相比相形見絀。

658型旅館級, K-19後來被拍成電影

真正讓蘇聯迎頭趕上的是1966年首艇下水的667A型SSBN, 蘇聯的第二代SSBN。 因為酷似美國的“41 for Freedom”, 美國人將其命名為“Y(楊基)級”, 長得像楊基佬唄, 但不管怎麼說, 能夠攜帶16枚R-27/SS-N-6潛地導彈的楊基們總算趕上來了, 1967年到1974年間一共完工了34艘, 年均近5艘。

發生火災的Y-1型, 楊基級其實事故也不少

這種你爭我趕的遊戲, 持續到了80-90年代。 1981年到1996年, 美國海軍不緊不慢的接收了18艘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SSBN——俄亥俄級, 單艘可以攜帶24枚三叉戟IID-5型潛地洲際導彈, 俄亥俄級和這種潛地導彈的組合實力超群, 迫使蘇聯用更大的資源建造SSBN。

俄亥俄18姐妹最後一艘——路易士安娜號

70-80年代,蘇聯用了兩種策略建造SSBN。第一是拼數量,1972年到1992年,總共43艘的667B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D(德爾塔)級”陸續服役,年均建造數量約2艘,但總量依然是單級艇中的世界第一,最後一艘D-4型K-407艇新莫斯科夫斯克號是1992年才服役的,7艘D-4現在仍是俄海軍的主力。

094龜背大?D-4笑了!

667B型的出現,對蘇聯的海基核力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由於新型R-29系列潛地導彈的使用,這些潛艇可以在白海打擊美國本土,無需繞過北約重點設防的GIUK(格陵蘭-冰島-英國)防線,另一方面,由於R-29是液體燃料潛地導彈,為了讓重達90噸的巨無霸——R-39/SS-N-20“鱘魚”固體燃料潛地導彈上艇,前所未有的海中巨獸——941型颱風級出現了。

颱風級,俄文媒體其實經常叫鯊魚級

在俄羅斯,颱風級的設計代號是“Акула”(鯊魚級,音譯就是阿庫拉),其實美國人將971型攻擊型核潛艇命名為阿庫拉級完全是張冠李戴,但總的來說,過大的水下排水量,也只能攜帶20枚“鱘魚”,颱風整體上其實並不算成功,總共只建造了6艘,最後一艘颱風——謝威爾斯塔利號要比最後的D-4型更早服役。

現在北風之神的建造速度還不如094

現在中國海軍在穩步建造094型乃至096型SSBN,但比起美蘇不計成本在60-70年代瘋狂建造來說,差距還很遠,當然和那個核戰一觸即發的年代相比,現在和平和發展依然是主流,時過境遷,重溫這段歷史也只能當講古了。

『侃軍情,觀天下,想跟烏龍漲姿勢,就在今日頭條或悟空問答關注我吧!如需轉載,請先聯繫作者』

俄亥俄18姐妹最後一艘——路易士安娜號

70-80年代,蘇聯用了兩種策略建造SSBN。第一是拼數量,1972年到1992年,總共43艘的667B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D(德爾塔)級”陸續服役,年均建造數量約2艘,但總量依然是單級艇中的世界第一,最後一艘D-4型K-407艇新莫斯科夫斯克號是1992年才服役的,7艘D-4現在仍是俄海軍的主力。

094龜背大?D-4笑了!

667B型的出現,對蘇聯的海基核力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由於新型R-29系列潛地導彈的使用,這些潛艇可以在白海打擊美國本土,無需繞過北約重點設防的GIUK(格陵蘭-冰島-英國)防線,另一方面,由於R-29是液體燃料潛地導彈,為了讓重達90噸的巨無霸——R-39/SS-N-20“鱘魚”固體燃料潛地導彈上艇,前所未有的海中巨獸——941型颱風級出現了。

颱風級,俄文媒體其實經常叫鯊魚級

在俄羅斯,颱風級的設計代號是“Акула”(鯊魚級,音譯就是阿庫拉),其實美國人將971型攻擊型核潛艇命名為阿庫拉級完全是張冠李戴,但總的來說,過大的水下排水量,也只能攜帶20枚“鱘魚”,颱風整體上其實並不算成功,總共只建造了6艘,最後一艘颱風——謝威爾斯塔利號要比最後的D-4型更早服役。

現在北風之神的建造速度還不如094

現在中國海軍在穩步建造094型乃至096型SSBN,但比起美蘇不計成本在60-70年代瘋狂建造來說,差距還很遠,當然和那個核戰一觸即發的年代相比,現在和平和發展依然是主流,時過境遷,重溫這段歷史也只能當講古了。

『侃軍情,觀天下,想跟烏龍漲姿勢,就在今日頭條或悟空問答關注我吧!如需轉載,請先聯繫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