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宗寧:樂視跌倒,小米吃飽

很多人都想追究樂視的真相, 其實這個事情沒有什麼真相, 很多事情看著奇怪的原因是因為本身確實奇怪, 而並不是有什麼陰謀。 樂視到底是怎麼倒下的, 到底誰會從中獲益, 最終的結局會怎樣呢?收集了很多消息之後, 我嘗試從自己的角度去做一個最終的解讀。

小米吃飽

今年小米很high,業績似乎有了很大的上漲, 差不多已經可以趕上2015年了。 雷軍老師興奮的宣佈, 沒有一個手機廠商在銷量下滑後還能起來。 這顯然還是不太了解手機行業, moto第一次手機銷量下滑之後, 出了一款V3的爆款, 然後就起來了, 後來又下滑了, 然後又出了一款里程碑Mileston, 然後又起來了。 樂視跌倒後, 小米還是第一受益人, 樂視電視的市場差不多70%都被小米電視接過去了, 而樂視手機的份額應該也被小米拿回去不少。 當然, 因為三星的市場份額跌的更猛烈, 據說已經從中國市場的30%跌到了3%,

華為、oppo、vivo忙著分屍, 所以也沒有太理會小米, 就只剩下榮耀和小米殺的難解難分了。 所以總體說來, 樂視倒下的第一受益人還是小米, 當然, 樂視倒下的第一槍似乎也是小米放的。

而放出截圖的功臣孫昌旭, 目前已經入職小米, 不管是合作還是答謝,

也是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 不過互聯網電視這個行業還是遭到了重創, 所以未來這個東西到底會搞成什麼樣子, 也是個很不確定的事情。 比如阿裡就做平臺和內容, 然後給傳統電視去用, 這個模式會不會最終獲得成功呢?也是不太好說的。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 樂視的超前依舊是我非常佩服的, 比如說小米現在開始全面推小米之家, 而樂視在2014年就推出了lepar這個類似的線下管道合作的專賣店。 當然, 我自己就更超前一點, 我2013年在一次手機討論會上就說, 按照小米手機的返修來看, 小米之家可能會最先上市。

樂視的現狀

我今天寫這篇文章, 其實也是在得到更多內部資訊後, 來修正一下自己之前的觀點。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樂視為什麼不會死》, 目前看有些樂觀了, 但也不能說錯。 樂視這個品牌估計是死了, 但樂視的業務還是會活下去, 如果順利的話, 還是有大佬來接盤,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 如果賈躍亭的股權不退出去, 那麼這個事情可能就無法成行, 所以大家目前努力的方向就是讓賈躍亭徹底退出上市公司的股權,

好重新開始。 當然, 同樣的事情還出現在了賈躍亭的FF上, 之前鈦媒體又爆出了一個消息, 說賈躍亭實際上已經想把FF破產保護, 自己抽身了。 當然, 對於這個既不專業, 心態又很扭曲的媒體的觀點, 大家保持不信就好了, 因為大多都是憑著自己的陰暗心理或者利益糾葛瞎猜的, 包括共青城那件事情。

這件事情其實大概的真相也很簡單, 就是賈躍亭目前一是信譽破產, 二是身上的問題太多, 比如個人承擔了太多的連帶責任債務之類, 這使得FF的融資基本無望。 所以如果要FF繼續做下去, 他就必須自己切割出來, 然後找到新人接盤, 這個邏輯其實和現在的樂視網的問題差不多。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很多事情其實沒有那麼多陰謀,你覺得他奇怪,那是因為真的奇怪。就好像你在整個的事件中,基本找不到有什麼受益的人,每個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損失。尤其是樂視的不少高管,股票沒拿到不說,有些人還為了拿股權把所得稅交了,損失上千萬的都有。所以我為什麼說樂視這個品牌死了,就是因為,除了被補貼或者買到便宜手機的用戶之外,樂視體系內包括供應鏈,幾乎無人受益,不是損失股權的,就是損失金錢的,還有普通員工損失工資的,甚至據說勞動仲裁都給樂視員工開了一個專門的視窗。業務沒了,還能再去做,人傷沒了,就真都沒了。

樂視的未來

很多人再問一個問題,大概要有多少錢才能救樂視,據內部估算,上市公司體系大概還需要150億,非上市公司體系也要150億,加上已經投入的150億,樂視整個盤子大概有近500億的虧空。這些錢虧到哪裡去了,大部分還是硬體補貼、人員資本和市場費用了,尤其是海外市場的開拓。不過我依然肯定樂視的原因是,樂視儘管沒有做成,但其想法還是給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很多啟示。比如中國影視行業都要感謝樂視帶來的版權化甚至小鮮肉也都該感謝。

其次,電視行業應該感謝樂視的智慧電視市場開拓,包括樂視影業也基本是帶了互聯網投資影視行業的頭。樂視手機2000萬的銷量也比較成功,而賈躍亭要做的電動汽車,其實目前也是市場最熱的領域,董明珠都要去投一個這樣的公司。包括生態化反這個理念,事實上已經成了很多科技巨頭目前的戰略了。樂視的成功是早走一步的成功,可惜的是樂視的結局也早走一步了。

樂視的未來目前看,存量的1000多萬電視使用者是有價值的,在電視上的積累也是有價值的。梁軍還是有自己的選擇的,也許去會去富士康+愛奇藝,也許會去京東+騰訊視頻,這些人也都是潛在的樂視業務收購者,當然前提還是賈躍亭的徹底退出,品牌可能也會有更換。而樂視體育的盤子都被PPTV接了,也是一個很大的受益人。樂視控股不出意外會破產清算,但樂視網依舊還有存在的價值,樂視致新也還有交易的價值,孫巨集斌是不會放棄的,況且,融創的股票回報已經賺了不知道多少倍了,這次出手樂視也不能算虧。

所以最終奇怪的人還是賈躍亭,如果踏踏實實做個上市公司老闆,沒事減減持,套套現,也能過著很好的生活,為什麼非要虧空進去幾百億,做這麼大的盤子,最後超出自己的駕馭能力呢?這裡我不想下什麼結論,還是說一個細節。賈躍亭很早就覺得國內的環境不好,想要去海外發展,中間也做了很多佈局,當然,今天看來似乎都成了逃跑的安排。然後我又想到了下滑的王健林,和飛躍的許家印與孫宏斌。前者和後者到底有什麼不同?

最後我發現,許家印和孫宏斌把注都壓在了國運昌盛上了,而這麼多年,賭國運昌盛的人,又曾有誰被虧待呢?

歡迎關注:大熊老師很抱歉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很多事情其實沒有那麼多陰謀,你覺得他奇怪,那是因為真的奇怪。就好像你在整個的事件中,基本找不到有什麼受益的人,每個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損失。尤其是樂視的不少高管,股票沒拿到不說,有些人還為了拿股權把所得稅交了,損失上千萬的都有。所以我為什麼說樂視這個品牌死了,就是因為,除了被補貼或者買到便宜手機的用戶之外,樂視體系內包括供應鏈,幾乎無人受益,不是損失股權的,就是損失金錢的,還有普通員工損失工資的,甚至據說勞動仲裁都給樂視員工開了一個專門的視窗。業務沒了,還能再去做,人傷沒了,就真都沒了。

樂視的未來

很多人再問一個問題,大概要有多少錢才能救樂視,據內部估算,上市公司體系大概還需要150億,非上市公司體系也要150億,加上已經投入的150億,樂視整個盤子大概有近500億的虧空。這些錢虧到哪裡去了,大部分還是硬體補貼、人員資本和市場費用了,尤其是海外市場的開拓。不過我依然肯定樂視的原因是,樂視儘管沒有做成,但其想法還是給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很多啟示。比如中國影視行業都要感謝樂視帶來的版權化甚至小鮮肉也都該感謝。

其次,電視行業應該感謝樂視的智慧電視市場開拓,包括樂視影業也基本是帶了互聯網投資影視行業的頭。樂視手機2000萬的銷量也比較成功,而賈躍亭要做的電動汽車,其實目前也是市場最熱的領域,董明珠都要去投一個這樣的公司。包括生態化反這個理念,事實上已經成了很多科技巨頭目前的戰略了。樂視的成功是早走一步的成功,可惜的是樂視的結局也早走一步了。

樂視的未來目前看,存量的1000多萬電視使用者是有價值的,在電視上的積累也是有價值的。梁軍還是有自己的選擇的,也許去會去富士康+愛奇藝,也許會去京東+騰訊視頻,這些人也都是潛在的樂視業務收購者,當然前提還是賈躍亭的徹底退出,品牌可能也會有更換。而樂視體育的盤子都被PPTV接了,也是一個很大的受益人。樂視控股不出意外會破產清算,但樂視網依舊還有存在的價值,樂視致新也還有交易的價值,孫巨集斌是不會放棄的,況且,融創的股票回報已經賺了不知道多少倍了,這次出手樂視也不能算虧。

所以最終奇怪的人還是賈躍亭,如果踏踏實實做個上市公司老闆,沒事減減持,套套現,也能過著很好的生活,為什麼非要虧空進去幾百億,做這麼大的盤子,最後超出自己的駕馭能力呢?這裡我不想下什麼結論,還是說一個細節。賈躍亭很早就覺得國內的環境不好,想要去海外發展,中間也做了很多佈局,當然,今天看來似乎都成了逃跑的安排。然後我又想到了下滑的王健林,和飛躍的許家印與孫宏斌。前者和後者到底有什麼不同?

最後我發現,許家印和孫宏斌把注都壓在了國運昌盛上了,而這麼多年,賭國運昌盛的人,又曾有誰被虧待呢?

歡迎關注:大熊老師很抱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