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秋天已經如約而至,這個古韻猶存的小鎮集美食美景於一身,走起?

在連州, 有這麼一個商埠古鎮

那裡有宏偉壯麗的地下河

有古韻十足的石板古街

還有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

這裡就是東陂鎮

東陂鎮

東陂鎮位於連州的西北部, 東與瑤安鄉相鄰, 南接保安鎮, 西與西岸鎮交界, 北與豐陽鎮接壤。 是一個山清水秀, 氣候溫和, 景色宜人的地方。

據說在明崇禎丙子年, 幾名逃難的謝姓東莞人路經這裡, 並且被這片土地吸引, 便決定在河邊落腳定居。 同時, 為了念記東莞故鄉, 就管這個地方叫做東陂。

漸漸地, 來自各地的一些商賈也在這定居, 從連州本地也來了商販在這開鋪設攤做生意,

人越來越多, 於是, 這裡便成了明清時期粵北邊城的一個商埠重鎮。

走訪古街古宅

石板路

在東陂鎮有一條極具特色的石板古街, 這條古道從鎮子頭鋪頂的興隆門進, 聖旨牌坊出, 是一條連接湘、桂、粵的古驛道。

這條完整的石板街在清朝初期就已經完成, 寬敞的古板街足足有四華里長!從興隆門往下分成了十四條街連著石板路, 東西兩側則有四條巷子。

走在石板路上,歲月的流逝讓街道的青石板被磨得光滑錚亮,兩旁用鵝卵石砌成路肩,整條街道充滿著古老和滄桑的氣息。街道兩旁是林立著各種類型的店鋪,為村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如今路旁的老宅雖然輝煌不再,但是用條形石板拼接成的這條道路卻被行人的腳步越磨越亮,被記憶越帶越遠,被時光越刷越新。

謝氏宗祠

穿過古道來到村內,參差不齊的古宅屹立在蜿蜒曲折的古巷旁。東陂謝氏宗祠始建於明未清初,有三百八十多年歷史,是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謝氏宗祠總體佈局完整,不僅建築歷史悠久,而且環境幽雅,有鮮明的嶺南藝術風格。祠堂處於全村的中心位置,是難得的風水寶地。

芝蘭學校

宗祠四周是謝氏古建築群,包括這一棟全國僅有的謝氏芝蘭學校。

謝氏芝蘭學校曾經是東陂謝氏的私塾學堂,也是新四軍代軍長馮達飛將軍的啟蒙學校,現在由謝氏族人用於舉辦免費公益國學,新聞媒體曾作多次報導。

作為商賈家族的謝氏,十分重視後代的個人道德修養培育,所以辦“謝氏芝蘭學校”供家族後代子孫讀書。

縱享美景美食

地下河

在東陂鎮郊3公里處,還有著全清遠唯一一家國家5A級旅遊勝地:連州地下河溶洞旅遊風景區。

這座看盡2.5億年滄海變桑田的地下宮殿,就如上古奇書徐徐翻頁,讓人沉浸在這幅千年畫卷中。穿過畫卷中的山林和雲海,行走過林間曲徑,來到連州地下河的入口。

這個藏在山勢雄竣的大口岩溶洞中,是一個大型的地下暗河溶洞, 上下共分為三層,遊覽面積達6萬平方米,天然的洞口寬敝雄偉,置身其中,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油然而生。

地道美食

東陂鎮的居民之富於創意,從這裡地標性的美食品牌臘味、水角體現出來。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村民用鹽醃制過的肉,掛在臨水的窗臺,風乾用以存儲。

如今,東陂臘味已經成為一道地標性的美食。除了以臘肉和臘腸,東陂臘味製作的“對象”還有如臘鴨、臘雞、臘豬腳、臘蛋等20餘種食材。每一樣都具有臘香濃郁、香嫩爽口、回味悠長的特色。

>>>>

臘腸

臘腸的製作對肥肉瘦肉的搭配很有講究,將豬肉切成小塊醃制,灌入腸衣紮好,掛起來風乾即可。

>>>>

臘肉

臘肉的最佳用料是五花腩,用一定量的鹽、糖、酒醃制,先曬後風乾,整個過程大約要15天,臘肉紅白相間,瘦肉呈暗紅色、肥肉呈半透明或淡黃色,一口咬下去肥而不膩、口感爽脆。

>>>>

臘鴨

臘鴨的選料十分重要,最好挑選養殖有一定時間的麻鴨,務必將鴨血瀝幹,用牙籤在鴨肉上紮小孔能更加入味。臘制的鴨肉質緊實細密。用來煲粥或炒菜,真是美味至極。

>>>>

臘蛋

臘蛋是有名的東陂臘味之一,花油為皮,蛋為餡,經三曬三陰,然後放太陽下曬至八成幹,以小繩吊晾即可。吃臘蛋以蒸吃最佳,味道香爽。

>>>>

臘豬蹄

臘豬蹄吃起來味道醇香,肥而不膩,瘦不塞牙,無論是清蒸還是煲湯,絕對是“一家做肉百家香”。

地道小吃

除了臘味,東陂還有一種美食深受當地人喜愛,那就是水角。

東陂水角糍皮軟脆滑嫩、香爽口,肉餡咸甘適度、味美香醇,既有楚南人飲食的辛辣韻味,又有嶺南人清淡高雅的風範,集嶺南和中原飲食文化於一體。

地道的水角,餡料一定是馬蹄、裡脊肉、蔥白。佐以香油、土芥末醬、炒芝麻、辣椒醬、香草、醬油,味道香濃可口,令人難忘。

展望東陂未來

作為連州市的中心鎮之一,東陂鎮近年提出“打造生態旅遊小鎮”的發展目標,打造出“上河大觀園”的重大專案。

“上河大觀園”項目於2016年11月21日正式奠基動工建設。根據規劃,上河大觀園將建設臘味文化園、水上樂園、百花園、多彩農田、宋風古鎮、印象連州等多個主題區。

而這一依託資源稟賦打造的“生態旅遊小鎮”,更有望在今年春節前進行試業,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東陂鎮的美,需要你親身品嘗回味!

這裡的古韻與美景交織

走過時別忘了品嘗一口沁心的美食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走在石板路上,歲月的流逝讓街道的青石板被磨得光滑錚亮,兩旁用鵝卵石砌成路肩,整條街道充滿著古老和滄桑的氣息。街道兩旁是林立著各種類型的店鋪,為村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如今路旁的老宅雖然輝煌不再,但是用條形石板拼接成的這條道路卻被行人的腳步越磨越亮,被記憶越帶越遠,被時光越刷越新。

謝氏宗祠

穿過古道來到村內,參差不齊的古宅屹立在蜿蜒曲折的古巷旁。東陂謝氏宗祠始建於明未清初,有三百八十多年歷史,是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謝氏宗祠總體佈局完整,不僅建築歷史悠久,而且環境幽雅,有鮮明的嶺南藝術風格。祠堂處於全村的中心位置,是難得的風水寶地。

芝蘭學校

宗祠四周是謝氏古建築群,包括這一棟全國僅有的謝氏芝蘭學校。

謝氏芝蘭學校曾經是東陂謝氏的私塾學堂,也是新四軍代軍長馮達飛將軍的啟蒙學校,現在由謝氏族人用於舉辦免費公益國學,新聞媒體曾作多次報導。

作為商賈家族的謝氏,十分重視後代的個人道德修養培育,所以辦“謝氏芝蘭學校”供家族後代子孫讀書。

縱享美景美食

地下河

在東陂鎮郊3公里處,還有著全清遠唯一一家國家5A級旅遊勝地:連州地下河溶洞旅遊風景區。

這座看盡2.5億年滄海變桑田的地下宮殿,就如上古奇書徐徐翻頁,讓人沉浸在這幅千年畫卷中。穿過畫卷中的山林和雲海,行走過林間曲徑,來到連州地下河的入口。

這個藏在山勢雄竣的大口岩溶洞中,是一個大型的地下暗河溶洞, 上下共分為三層,遊覽面積達6萬平方米,天然的洞口寬敝雄偉,置身其中,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油然而生。

地道美食

東陂鎮的居民之富於創意,從這裡地標性的美食品牌臘味、水角體現出來。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村民用鹽醃制過的肉,掛在臨水的窗臺,風乾用以存儲。

如今,東陂臘味已經成為一道地標性的美食。除了以臘肉和臘腸,東陂臘味製作的“對象”還有如臘鴨、臘雞、臘豬腳、臘蛋等20餘種食材。每一樣都具有臘香濃郁、香嫩爽口、回味悠長的特色。

>>>>

臘腸

臘腸的製作對肥肉瘦肉的搭配很有講究,將豬肉切成小塊醃制,灌入腸衣紮好,掛起來風乾即可。

>>>>

臘肉

臘肉的最佳用料是五花腩,用一定量的鹽、糖、酒醃制,先曬後風乾,整個過程大約要15天,臘肉紅白相間,瘦肉呈暗紅色、肥肉呈半透明或淡黃色,一口咬下去肥而不膩、口感爽脆。

>>>>

臘鴨

臘鴨的選料十分重要,最好挑選養殖有一定時間的麻鴨,務必將鴨血瀝幹,用牙籤在鴨肉上紮小孔能更加入味。臘制的鴨肉質緊實細密。用來煲粥或炒菜,真是美味至極。

>>>>

臘蛋

臘蛋是有名的東陂臘味之一,花油為皮,蛋為餡,經三曬三陰,然後放太陽下曬至八成幹,以小繩吊晾即可。吃臘蛋以蒸吃最佳,味道香爽。

>>>>

臘豬蹄

臘豬蹄吃起來味道醇香,肥而不膩,瘦不塞牙,無論是清蒸還是煲湯,絕對是“一家做肉百家香”。

地道小吃

除了臘味,東陂還有一種美食深受當地人喜愛,那就是水角。

東陂水角糍皮軟脆滑嫩、香爽口,肉餡咸甘適度、味美香醇,既有楚南人飲食的辛辣韻味,又有嶺南人清淡高雅的風範,集嶺南和中原飲食文化於一體。

地道的水角,餡料一定是馬蹄、裡脊肉、蔥白。佐以香油、土芥末醬、炒芝麻、辣椒醬、香草、醬油,味道香濃可口,令人難忘。

展望東陂未來

作為連州市的中心鎮之一,東陂鎮近年提出“打造生態旅遊小鎮”的發展目標,打造出“上河大觀園”的重大專案。

“上河大觀園”項目於2016年11月21日正式奠基動工建設。根據規劃,上河大觀園將建設臘味文化園、水上樂園、百花園、多彩農田、宋風古鎮、印象連州等多個主題區。

而這一依託資源稟賦打造的“生態旅遊小鎮”,更有望在今年春節前進行試業,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東陂鎮的美,需要你親身品嘗回味!

這裡的古韻與美景交織

走過時別忘了品嘗一口沁心的美食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