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知乎|這場“司法改革”,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 我們首先要思考為什麼要“司法改革”?

對司法機關, 這麼多年來, 承蒙某些媒體炒作以及司法機關少數工作人員自身不檢點,

司法機關給不少吃瓜群眾的第一印象是“司法不公”以及你們這幫司法機關的人到底幹了啥?

舉個例子

拿我們常說的“公、檢、法、司”來說, 在不少吃瓜群眾眼裡

法院:吃了被告吃原告

檢察院:檢察院到底是檢查啥的?你們檢察院是不是屬反貪局?(在這裡要特別感謝《人民的名義》, 讓大家第一次這麼全面瞭解檢察院!)

司法局:你們除了司法考試還幹了啥?

公安:員警打人啦!員警拆遷啦!

(以上純屬我瞎編,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但是!這確實是不少線民對司法機關的看法, 而司法機關又怎麼看待自己呢?

法院:案多人少, 我們好累!吃瓜群眾不懂法!

檢察院:案多人少, 我們待遇好低!大家還不瞭解我們!

公安:警力太少,

我們挨打受氣特委屈, 群眾還不理解!

司法:我們做了什麼?無辜躺槍啊!

......

所以, 大家就會發現, 都在吐槽, 都在各自的領域和朋友圈, 發佈自己的資訊, 卻沒有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處境想一想。

這就是資訊不對稱!在群眾眼裡, 司法不公, 司法很神秘;而在司法機關自己眼裡, 受苦受累還不被理解, 心也累!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中央看到了這個問題的關鍵, 就是習總書記說的“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而司法改革是手段和途徑!如何理解這句話?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司法改革:消除司法神秘感, 增加群眾獲得感!

司法改革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第一, 通過司法改革, 實施員額制讓法官和檢察官能“獨立辦案”,

讓能夠獨立承擔責任, 獨立辦理案件的法官和檢察官隊伍更加充實了。

第二, 通過司法改革, 辦案受到領導干預少了。 客觀承認, 在司法改革前領導對某些具體案件打招呼的現象是多多少少存在的, 但是司法改革後, 有了領導幹部干預案件登記制, 確實改善了很多, 案件的公平公正也得到了保障。

第三, 通過司法改革, 待遇還是得到了一定改善。 不少法檢人都自稱司法民工, 待遇差職級低是常態, 而改革後, 讓法官和檢察官更有尊嚴感和獲得感是改革的目的, 目前來說, 正在一步步的提高。

第四, 通過司法改革, 緩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讓基層和一線的辦案力量充足起來, 讓領導不再只指手畫腳而要獨立辦案, 這一點確實有所改善。

更重要的是, 在司法改革開展以來, 老百姓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和看到:法院案件判決公平與否, 檢察院打虎拍蠅查了多少貪官, 公安打擊了多少犯罪, 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案件, 老百姓看到了, 感受到了中國法治的改變。

比如, 我們可以從身邊一些小事發現, 司法改革帶來的全方位影響, 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 我們可以全民討論“於歡案”, 我們可以全民關注“老人到底扶不扶”的彭宇案, 我們可以全民反思“車禍現場的冷漠”等等, 而所有這些, 恰是司法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巨量司法資訊, 我們會指責道德婊, 我們會追《人民的名義》, 我們知道了檢察院有侯亮平, 我們知道了公安局也會有祁同偉, 我們知道了“正當防衛”,

我們接受了“法治思維”。

所有這些, 看上去的小事, 其實最後都會成為砌成法治中國最基礎的磚瓦!而司法改革會成為砌成法治中國最堅實的橫樑!

對這場“司法改革”, 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其外, 因為司法改革, 它宣導的公平正義, 與未來法治中國的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