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林德樹為啥被稱為“最暖心的醫生”?

作者:鳳舞

在許多人眼裡, 醫生, 尤其是腫瘤科的醫生, 因為見慣了生離死別, 所以對死亡會比一般人要看得開, 甚至會有些麻木。 而浙江省樂清市第三人民醫院腫瘤內科醫生林德樹, 五年裡收治了近300個患者, 每當有患者離世, 只要條件允許, 他都會參加逝者的追悼會, 表達對患者勇敢面對疾病的尊敬, 也對家屬貼心照顧患者表示敬佩。 五年來, 他參加了近50場追悼會, 安慰了許多逝者家屬破碎的心。 他還用為患者寫日記的方式, 陪一個個晚期癌症患者走完他們人生最後的日子。 林德樹因此被人們稱作“最暖心的醫生”。

悉心照料陪伴孤獨的病患

今年35歲的林德樹, 從小受當外科醫生父親的影響, 對從醫有著濃厚的興趣。 25歲那年, 從浙江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 林德樹順利考進樂清市三院。 經過五年的科室輪轉, 最終定科在腫瘤內科。

2017年5月9日, 父親打電話告訴林德樹, 有一位元胃癌患者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問林德樹能不能收治。 父親說:50多歲的林志鵬, 是樂清市白象鎮東斜村的村民, 是一名水泥工, 家中只有83歲的老父親一個親人, 1月份查出胃癌後因為家庭貧困放棄了治療。 後來同村的村民得知情況後, 告訴了林氏宗親互助會理事長, 林德樹的父親也是該宗親互助會的一名成員。 宗親會發起募捐活動,

很快就為林志鵬籌集了9萬元的治療費用, 希望可以找到醫生立即為林志鵬進行治療。

“我是醫生, 當然可以收治了。 他現在哪裡?我這就去科室安排床位。 ”掛掉電話, 林德樹立即行動。 儘管已經預料到林志鵬的情況比較糟糕, 但當見到他的時候, 林德樹還是心往下一沉。 身高一米六五的林志鵬, 體重只有35公斤。 過度瘦削使得眼球突出, 眼眶深陷。

林德樹看了林志鵬的病歷, 立即給他做了CT平掃檢查, 從這次檢查結果看沒有發現轉移或擴散。 這個消息讓林德樹非常興奮, 這意味著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可能有救了。 林德樹趕緊拿著檢查結果走到病房, 告訴林志鵬這個情況。

只見病床上躺著的林志鵬立即坐起身, 毫無生機的眼睛裡閃著光,

他問林德樹:“真的嗎?我還能治好嗎?”林志鵬情緒的變化和他眼裡的光打動了林德樹, 他想要為這個無人陪伴的孤獨病患做點什麼。 沒有人可以完全做好面對疾病的準備, 家人的陪伴分外重要。 看著沉默寡言的林志鵬, 林德樹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了林志鵬的住院過程, 以此默默陪伴他。

“2017年5月11日晚9時, 今日查房後, 志鵬各項輔檢均未提示腫瘤遠處轉移, 根據腫瘤分期治療原則, 如為1、2期患者, 首選手術治療, 但還需要PET-CT明確。 告知志鵬尚可能有手術機會, 他十分高興, 表示積極配合治療, 這是治療過程良好開端, 作為主管醫師, 我應更為積極, 急預約明日118醫院PET中心鄭主任並預約週五胡教授會診。 ”當天, 林德樹寫下了這篇日記。

第二天一大早, 林德樹開著自己的車, 載著林志鵬和護工去另一家醫院做檢查。 在近半個小時的路程中, 林德樹問林志鵬一些家長里短, 志鵬也很願意回答。 做檢查的時候, 林德樹在觀察區等候。 那20分鐘的等待時間, 林德樹想了很多:如果志鵬的檢查結果不錯, 那就需要手術, 後續的一系列治療只靠9萬元的籌集款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志鵬的檢查結果不好, 那他的身體狀況可能無法支撐太久, 他83歲的老父親將老無所依, 急需解決經濟困難……

林志鵬的檢查結果出來了, 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腹腔、後腹膜。 林德樹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 他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志鵬那期待的眼神。 回去的路還是半個多小時, 卻感覺無比漫長。

林德樹不知怎麼開口, 良久, 他才故作輕鬆地說:“檢查結果可能做不了手術了, 不過沒關係, 咱們還有別的治療方案, 下午回醫院我就約主任會診, 給你制定最好的治療方案。 ”許久, 林志鵬才悶悶地回了一句:“我知道了。 ”林德樹感到遺憾又難過, 如果志鵬能早一點確診早一點就醫, 現在的情況一定大不相同。

盡己所能幫助已故患者家屬

回到醫院後, 林德樹請了主任會診。 而此時的林志鵬, 連醫生問他病情, 也不願意回答。 那種麻木和絕望的表情, 讓林德樹感到深深的無力。 他滿懷悲傷地寫下了當時的日記:

“2017年5月28日晚10時。 這段時間, 志鵬經過腫瘤內科綜合治療後, 各方面情況尚可。 但我仍然很擔心, 畢竟已是晚期, 來接受治療時已太遲,我能預測各種問題終究會來。真的很不願意看到任何一位患者受到病痛折磨,但我能做的只是讓他少些癌痛的折磨。臨睡前,想起美國醫師特魯多的名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打起精神面對。”

讓林德樹感到矛盾的是,支持治療有時會給患者帶來一些不適應,尤其是一些創傷治療,可是如果不治療,患者的情況會越來越糟糕。志鵬是個很倔強的人,他睡有棉墊的軟床不適應,林德樹就從VIP病房搬來硬板沙發給他。儘管宗親會給志鵬請了護工,但他很少讓護工照顧自己,準備的便盆,他也不願意用。為了避免夜間頻繁上廁所導致摔倒的意外發生,林德樹給他插了導尿管,但志鵬覺得很不舒服,剛插沒多久就要求拔掉,林德樹怎麼勸說都沒有用,只好尊重志鵬的意願,拔掉了管子。

志鵬住院期間,每次臨床的患者有家屬探望的時候,他的心情就很低落。為了照顧他的情緒,林德樹把他調到護理站對面的一個單人病房,這樣也方便林德樹隨時觀察志鵬的情況。但這樣的治療已經起不到什麼效果,到6月17日那天,志鵬由於身體不適,堅持拒絕輸液,林德樹勸說無用,焦急萬分。林德樹給宗親會的人打電話,把志鵬的情況告訴他們,林德樹知道,按照志鵬的病情狀況,他可能支撐不了兩天了。到了18日,志鵬基本上處於半昏迷狀態,血壓也開始下降,林德樹一直維持支持治療,到19日早上,志鵬被他父親和宗親會的人帶回了家。撤掉各種儀器的時候,林德樹的心情很複雜。

“2017年6月19日中午12時。志鵬彌留,我的心情很複雜,理智告訴我,他終於解脫了。只有這樣告訴自己,我的心裡才不會太難過。從接手到臨終,我陪他走過最後的40天。我已盡力,但對不起,我沒能救你的命。志鵬,願天堂沒有癌症。”當天,林德樹收到了林志鵬離世的消息。

每次有患者離世,林德樹一整天的心情就會變得非常低落。同事們只要看到他一句話不說悶頭工作,就知道有患者的情況不理想。這次也一樣。志鵬出院後,宗親會給他籌集的治療款還剩下6萬塊錢。樂清當地的風俗非常注重喪事,林德樹告訴父親,他覺得宗親會的人與其把錢花在給志鵬辦喪事,不如留給志鵬的父親養老用更有意義。同時,林德樹也求助宣傳科的同事,發佈了志鵬的事,一是希望大家在生病後都要立即重視起來,第一時間就醫;二是希望有好心人可以關注一下志鵬老父親的生活問題。

經過宗親會的討論,他們接受了林德樹的建議,把剩餘的錢留給了志鵬的父親,同時還組織宗親會的成員不時去探望他。得知這些,林德樹沉悶的心情舒緩了很多。

關心患者就像對待老朋友

在腫瘤科五年來,林德樹收治過近300個病人,有人離世時,只要條件允許,林德樹都會去參加逝者的悼念會。直到現在,林德樹仍清晰地記得自己去的第一個悼念會。

當時,林德樹定科半年了,有一位70歲的賁門癌患者,十年前在上海手術後回了老家,之後每年都定期複查,均沒有發現癌細胞轉移或擴散的情況,身體一直還算不錯。但是由於手術切除的部位過大,加上老人上了年紀後體質越來越差,導致併發症也越來越多,所以需要經常住院治療。作為老人的主管醫生,林德樹非常關心老人的病情發展,每次都認真詢問老人的不適反應,還會鼓勵老人勇敢配合治療,而每次老人都會笑著握住林德樹的手對他說:“林醫生啊,你可一定要把我治好啊!”

老人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斷斷續續幾個月的治療過程中,林德樹和老人以及她的三個子女也越來越熟悉。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老人生病十年,隨著病情加重,她的孩子們不但沒有嫌棄她,反而極盡所能去貼心照料,這讓林德樹非常敬佩。林德樹還記得,有一次科室電梯停運了,老人的小兒子背起需要做檢查的老人從消防梯上上下下好多趟,整個人累得氣喘吁吁。看到林德樹時,那個微胖的小兒子朝他笑著打招呼,額頭上冒出的汗在陽光下晶瑩剔透。

那溫暖的笑容,讓林德樹至今印象深刻。他為老人感到慶倖,慶倖她有家人陪伴,也更敬佩老人的勇敢。因為那時,老人由於不小心淋了雨,導致肺炎住院治療,後來全身感染,多臟器功能衰竭,這對一個常年營養不良的瘦削老人來說,無疑是痛苦至極、難以忍耐的。林德樹每次去治療時,那些疾病的摧殘和治療的疼痛仿佛讓他感同身受。“即便是我,恐怕也是堅持不下去的。”林德樹經常這樣想。但每次老人都閉著眼撐過去了,她告訴林德樹:“其實我實在不想再治療了,十年了,很多次這病把我折磨得恨不得一走了之。但是,我這幾個孩子,他們花了那麼多錢那麼多精力,直到現在都不肯放棄我這個沒用的老太婆,就算為了他們,我也只能咬牙堅持下去。所以我每次都跟你說,一定要治好我啊……”這個瘦弱的老人面對死亡時的勇敢和堅強,深深打動了林德樹。老人對於林德樹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位患者,而是他的老師,教會他生命值得敬畏。

老人彌留之際,她的孩子把她接回了家。臨走時,林德樹對老人的病情很不放心,老人早上辦理了出院,下午忙完手裡的工作後,一直牽掛老人的林德樹就根據病歷上的位址找到了老人的家。進房間後,林德樹查看了老人的身體狀況,握住老人的手安慰她,老人也和之前一樣叮囑林德樹一定要想辦法治療自己。老人眼裡,是對生的渴望和對林德樹深深的期待與信任。

那天晚上,林德樹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滿腦子都是自責:“患者之前十年的時間都過去了,在我這才兩個月就不行了,是不是我的醫療水準有問題?是不是我的治療方案不夠好?是不是我對患者的病情觀察還不夠仔細?是不是有可能做得更好?是不是……”這樣充滿無力感的自責,也時常糾纏著既是醫生又是常人的林德樹。

當得知老人離去的消息後,林德樹處理完當天的工作,買了個花圈再次趕到老人家。老人的家人很意外,也很感動。後來,他們對林德樹說,一開始他們以為林德樹說要看看老人只是客套話,沒想到真的來了,林德樹的出現給了他們很大的安慰。家屬的話,深深打動了林德樹。從那以後,只要客觀條件允許,林德樹都會在患者離去後,到追悼會上弔唁。

病人眼裡的林德樹是個非常好脾氣的醫生,永遠溫和的語氣,從來不會著急焦慮,更不會傲慢無禮,他對每個患者都像對待老朋友一樣關心。因此,很多患者和家屬都和林德樹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2017年秋季的一天,休班的林德樹拖著疲憊的身體往家趕。他剛去弔唁了一位元認識十個月的患者。一路都心情沉重的林德樹在進家門之前停住了,屋子裡有他心愛的妻子和孩子,他還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陪伴家人、陪伴那些早已成為朋友的患者,想到這,他深吸了一口氣,又輕輕吐出,抬起頭輕輕推開了家門。

來接受治療時已太遲,我能預測各種問題終究會來。真的很不願意看到任何一位患者受到病痛折磨,但我能做的只是讓他少些癌痛的折磨。臨睡前,想起美國醫師特魯多的名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打起精神面對。”

讓林德樹感到矛盾的是,支持治療有時會給患者帶來一些不適應,尤其是一些創傷治療,可是如果不治療,患者的情況會越來越糟糕。志鵬是個很倔強的人,他睡有棉墊的軟床不適應,林德樹就從VIP病房搬來硬板沙發給他。儘管宗親會給志鵬請了護工,但他很少讓護工照顧自己,準備的便盆,他也不願意用。為了避免夜間頻繁上廁所導致摔倒的意外發生,林德樹給他插了導尿管,但志鵬覺得很不舒服,剛插沒多久就要求拔掉,林德樹怎麼勸說都沒有用,只好尊重志鵬的意願,拔掉了管子。

志鵬住院期間,每次臨床的患者有家屬探望的時候,他的心情就很低落。為了照顧他的情緒,林德樹把他調到護理站對面的一個單人病房,這樣也方便林德樹隨時觀察志鵬的情況。但這樣的治療已經起不到什麼效果,到6月17日那天,志鵬由於身體不適,堅持拒絕輸液,林德樹勸說無用,焦急萬分。林德樹給宗親會的人打電話,把志鵬的情況告訴他們,林德樹知道,按照志鵬的病情狀況,他可能支撐不了兩天了。到了18日,志鵬基本上處於半昏迷狀態,血壓也開始下降,林德樹一直維持支持治療,到19日早上,志鵬被他父親和宗親會的人帶回了家。撤掉各種儀器的時候,林德樹的心情很複雜。

“2017年6月19日中午12時。志鵬彌留,我的心情很複雜,理智告訴我,他終於解脫了。只有這樣告訴自己,我的心裡才不會太難過。從接手到臨終,我陪他走過最後的40天。我已盡力,但對不起,我沒能救你的命。志鵬,願天堂沒有癌症。”當天,林德樹收到了林志鵬離世的消息。

每次有患者離世,林德樹一整天的心情就會變得非常低落。同事們只要看到他一句話不說悶頭工作,就知道有患者的情況不理想。這次也一樣。志鵬出院後,宗親會給他籌集的治療款還剩下6萬塊錢。樂清當地的風俗非常注重喪事,林德樹告訴父親,他覺得宗親會的人與其把錢花在給志鵬辦喪事,不如留給志鵬的父親養老用更有意義。同時,林德樹也求助宣傳科的同事,發佈了志鵬的事,一是希望大家在生病後都要立即重視起來,第一時間就醫;二是希望有好心人可以關注一下志鵬老父親的生活問題。

經過宗親會的討論,他們接受了林德樹的建議,把剩餘的錢留給了志鵬的父親,同時還組織宗親會的成員不時去探望他。得知這些,林德樹沉悶的心情舒緩了很多。

關心患者就像對待老朋友

在腫瘤科五年來,林德樹收治過近300個病人,有人離世時,只要條件允許,林德樹都會去參加逝者的悼念會。直到現在,林德樹仍清晰地記得自己去的第一個悼念會。

當時,林德樹定科半年了,有一位70歲的賁門癌患者,十年前在上海手術後回了老家,之後每年都定期複查,均沒有發現癌細胞轉移或擴散的情況,身體一直還算不錯。但是由於手術切除的部位過大,加上老人上了年紀後體質越來越差,導致併發症也越來越多,所以需要經常住院治療。作為老人的主管醫生,林德樹非常關心老人的病情發展,每次都認真詢問老人的不適反應,還會鼓勵老人勇敢配合治療,而每次老人都會笑著握住林德樹的手對他說:“林醫生啊,你可一定要把我治好啊!”

老人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斷斷續續幾個月的治療過程中,林德樹和老人以及她的三個子女也越來越熟悉。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老人生病十年,隨著病情加重,她的孩子們不但沒有嫌棄她,反而極盡所能去貼心照料,這讓林德樹非常敬佩。林德樹還記得,有一次科室電梯停運了,老人的小兒子背起需要做檢查的老人從消防梯上上下下好多趟,整個人累得氣喘吁吁。看到林德樹時,那個微胖的小兒子朝他笑著打招呼,額頭上冒出的汗在陽光下晶瑩剔透。

那溫暖的笑容,讓林德樹至今印象深刻。他為老人感到慶倖,慶倖她有家人陪伴,也更敬佩老人的勇敢。因為那時,老人由於不小心淋了雨,導致肺炎住院治療,後來全身感染,多臟器功能衰竭,這對一個常年營養不良的瘦削老人來說,無疑是痛苦至極、難以忍耐的。林德樹每次去治療時,那些疾病的摧殘和治療的疼痛仿佛讓他感同身受。“即便是我,恐怕也是堅持不下去的。”林德樹經常這樣想。但每次老人都閉著眼撐過去了,她告訴林德樹:“其實我實在不想再治療了,十年了,很多次這病把我折磨得恨不得一走了之。但是,我這幾個孩子,他們花了那麼多錢那麼多精力,直到現在都不肯放棄我這個沒用的老太婆,就算為了他們,我也只能咬牙堅持下去。所以我每次都跟你說,一定要治好我啊……”這個瘦弱的老人面對死亡時的勇敢和堅強,深深打動了林德樹。老人對於林德樹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位患者,而是他的老師,教會他生命值得敬畏。

老人彌留之際,她的孩子把她接回了家。臨走時,林德樹對老人的病情很不放心,老人早上辦理了出院,下午忙完手裡的工作後,一直牽掛老人的林德樹就根據病歷上的位址找到了老人的家。進房間後,林德樹查看了老人的身體狀況,握住老人的手安慰她,老人也和之前一樣叮囑林德樹一定要想辦法治療自己。老人眼裡,是對生的渴望和對林德樹深深的期待與信任。

那天晚上,林德樹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滿腦子都是自責:“患者之前十年的時間都過去了,在我這才兩個月就不行了,是不是我的醫療水準有問題?是不是我的治療方案不夠好?是不是我對患者的病情觀察還不夠仔細?是不是有可能做得更好?是不是……”這樣充滿無力感的自責,也時常糾纏著既是醫生又是常人的林德樹。

當得知老人離去的消息後,林德樹處理完當天的工作,買了個花圈再次趕到老人家。老人的家人很意外,也很感動。後來,他們對林德樹說,一開始他們以為林德樹說要看看老人只是客套話,沒想到真的來了,林德樹的出現給了他們很大的安慰。家屬的話,深深打動了林德樹。從那以後,只要客觀條件允許,林德樹都會在患者離去後,到追悼會上弔唁。

病人眼裡的林德樹是個非常好脾氣的醫生,永遠溫和的語氣,從來不會著急焦慮,更不會傲慢無禮,他對每個患者都像對待老朋友一樣關心。因此,很多患者和家屬都和林德樹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2017年秋季的一天,休班的林德樹拖著疲憊的身體往家趕。他剛去弔唁了一位元認識十個月的患者。一路都心情沉重的林德樹在進家門之前停住了,屋子裡有他心愛的妻子和孩子,他還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陪伴家人、陪伴那些早已成為朋友的患者,想到這,他深吸了一口氣,又輕輕吐出,抬起頭輕輕推開了家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