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訊:為了大地的豐收――中國公司承建斯里蘭卡延河農業灌溉專案造福一方農民

新華社可倫坡4月5日電 通訊:為了大地的豐收――中國公司承建斯里蘭卡延河農業灌溉專案造福一方農民

新華社記者 楊梅菊

得知記者要來, 村民阿特納亞克早早準備好燉肉、面餅和各種傳統小吃。 這個延河岸邊土生土長的斯里蘭卡農民有不少中國朋友, 但在自家小院招待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還是第一回。

眼前的阿特納亞克黑瘦、平和, 臉上掛著拘謹羞澀的笑容。 他不善言辭, 只是不停地把飲料吃食往大家面前送。 作為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工國際)在延河農業灌溉項目開工後聘用的第一位當地員工,

他對中國和中國面孔都充滿了好感和熱情。

2014年, 延河農業灌溉專案進入籌備期, 曾受過一定教育、能熟練使用英語的阿特納亞克受聘負責安保工作。 由於工作出色, 他的女婿不久後也受聘加入了中工國際, 成為項目上的一名司機。

自從兩人有了穩定的收入, 變化悄然發生在這個家庭裡:原本破敗的房屋得到修整, 吃穿都有很大改善, 家裡開始養牛、養羊, 後來還分期付款買了一輛皮卡車。 眼看項目接近尾聲, 阿特納亞克也考慮從崗位上退下來, 搞搞運輸、物流, 而女婿則考慮隨著中工國際前往下一個專案駐地, 繼續為中斯合作專案出力。

延河農業灌溉專案位於斯里蘭卡北中省, 距離首都可倫坡300公里。

專案計畫在延河上修建一組總長為5.9公里的攔河引水壩灌溉系統, 以改善當地旱季嚴重缺水的問題, 滿足斯里蘭卡中北部附近區域的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 屆時, 當地百姓家中可實現24小時供水, 而灌溉用水更可保證一年3至4季的種植。

“專案完成後將大大改善當地農民長期靠天吃飯的現狀, 水庫能調蓄提供灌溉用水, 修復現有灌溉系統, 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同時還可以發展其他糧食作物及漁業, 增加糧食產量, 提高農民收入。 ”中工國際C成套四部副總經理鄭志巨集告訴記者。

延河農業灌溉專案在傳遞中國工程價值的同時, 還向斯里蘭卡人民傳遞著生活的希望。 項目組當地雇員中, 有一位年輕陽光的斯里蘭卡小夥名叫錢德勒。

斯里蘭卡內戰期間, 他曾是部隊中負責運送物資的一名卡車司機。 2009年內戰結束後, 他離開部隊, 在當地公司做司機, 但待遇不佳。 作為家中唯一的勞動力, 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

延河農業灌溉項目開工後, 錢德勒應聘成為項目部司機, 他的上進和努力很快贏得回報。 在瞭解其家中情況後, 專案部主動提出向錢德勒提供“項目部無息愛心貸款”, 幫助他修繕了房屋, 又為他出具相關資料證明, 説明他從銀行貸款買了輛小貨車。

事實上, 在延河岸邊, 像阿特納亞克、錢德勒這樣被改變著的人還有很多。 延河農業灌溉專案所在地位於斯中北部, 當地百姓曾飽受近30年戰亂之苦, 很多年輕人錯失受教育機會,

長期無業。 而延河農業灌溉專案自開工後, 為當地百姓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 高峰期當地員工近千人。 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們還有機會參加技能培訓後上崗。

與此同時, 偏僻落後的村落, 也因為延河農業灌溉項目的到來發生了質的改變:附近學校裡破敗的操場及設施被修繕完畢;數年沒有平整的坑窪難行的道路完成了修整、拓寬;延河兩岸常年互不來往的村莊搭起了跨河橋……

專案業主方代表、斯灌溉部官員帕力特評價延河灌溉專案是“延河流域居民的希望和曙光”, “無論是當地百姓還是官員, 都對這一項目將帶來的新生活翹首以盼”。

“按照目前進度, 專案將較原計劃提前一年完工, 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團隊的管理和效率。

農業是斯里蘭卡的基礎, 農民是國家根本, 延河農業灌溉專案給這片土地帶來了豐收的希望, 人民不會忘記這一點。 ”帕力特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