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多管齊下治理校園欺淩

【世界教育之窗】

作者:田輝 共發生校園欺淩事件224540起, 應對校園欺淩已成日本學校教育刻不容緩的緊要課題。

校園欺淩演變成教育危機

校園欺淩在日本十分常見, 長期以來人們對此習以為常, 直到30年前, 一起中學生因遭受欺淩而自殺的事件終於打破了日本社會的沉默。 1986年, 日本東京都中野區富士見中學一名初二男生因無法忍受欺淩, 留下遺書自殺身亡。 此事件中, 班主任參與欺淩、學校長期失察、地方法院起初做出“不支持欺淩導致自殺”的不當裁決, 凡此種種引起軒然大波, 公眾和媒體高度關注,

多方壓力下, 最高法院最終改判, 該事件成為日本公開承認的第一起因欺淩導致的自殺事件。 從此, “校園欺淩”作為描述“隱蔽型”校園暴力的專有名詞被媒體廣泛使用, 引起日本社會的高度重視和深入思考。 不承想, 30年後的今天, 日本的校園欺淩不減反增。 2015學年度, 日本在校中小學生以及高中生自殺人數為214人, 其中有9人因欺淩而自殺, 校園欺淩現象已成為威脅學生生命安全的教育危機。

校園欺淩現象因何層出不窮

首先, 日本傳統價值理念中至今仍保有對尊卑有序的等級關係的認同, 循規蹈矩、逆來順受的傳統教化是導致日本校園欺淩多發且長期得不到有效遏制的文化淵源, 反映在同學關係當中的“前輩、後輩”意識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倚強淩弱、以大欺小的校園欺淩。

其次, 日本長期持續的“少子化”傾向導致父母孩子組成的“核心家族”不斷增加,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父母“過度保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 越來越多的家庭缺少社區、鄰里交流, 人與人關係疏遠, 導致孩子除家長之外很少接觸其他小朋友, 經濟和物質生活的豐富帶來的卻是精神上的空虛, 青少年中出現了過分追求經濟性與便捷性的價值觀, 人際關係淡漠、自私自利等極端個人主義蔓延。 最後, 資訊技術的發展與網路的普及為人們帶來無限便利的同時也為網路欺淩製造了條件。 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使人們更關注資訊技術帶來的便利, 卻忽視了資訊素養和網路道德的養成。
這些因素導致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 一旦自己的地位處境受到威脅, 就會產生攻擊性行為, 而且往往使用一些卑怯的手段保持自己的優勢。

將防止校園欺淩法制化

校園欺淩的“殺傷力”越來越威脅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文部科學省在過去的30年裡多次出臺相關政策, 呼籲學校和教師對於校園欺淩要及早發現、及早解決, 一旦出現欺淩事件要全力做好兒童心理疏導。 但由於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等法規中沒有對校園欺淩的相關規定, 此前對於校園欺淩事件無論是事先防範還是事後處理, 仍主要依靠教師的個人努力。 近年來, 日本每年因校園欺淩引發的兒童自殺案件逐年增加,

每年一般都在10起左右。 尤其是2011年10月, 日本三重縣大津市一名初中二年級男生在受到同學欺淩後跳樓自殺, 涉事兒童家長不道歉、不賠償的蠻橫態度、班主任長期失察沒有干預、學校作假隱瞞真相、當地警方不予立案、司法機關判定自殺與欺淩無關等一系列應對處理激化了矛盾並引起強烈爭議。 該事件的發生令人痛心, 迫使日本各界認真思考究竟什麼是校園欺淩、該由誰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媒體高強度報導的攻勢下, 日本國會緊急提出從立法層面採取措施有效應對校園欺淩的動議, 內閣諮詢機構“教育再生執行會議”提交了“關於有效應對欺淩問題”的諮詢報告, 為政府制定應對校園欺淩基本方針和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據。
2013年6月, 日本國會通過了《防止欺淩對策促進法》並于同年9月在全國實施。 該法適用于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及特別支援學校。 基本理念是必須創造兒童安心學習和開展其他活動的環境, 教導學生不在校園內外欺淩他人, 同時在遇到欺淩事件之時不放任、不沉默。 在此法案的引領下, 日本文部科學省以及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防止欺淩的方案舉措。 《防止欺淩對策促進法》最大的亮點就是重新界定了究竟什麼是校園欺淩, 迄今為止日本文部科學省曾多次完善和修改過欺淩的定義, 使欺淩的定義適應範圍更準確、完善。 此外, 《防止欺淩對策促進法》還明確了各方的責任和義務, 規定國家、地方、辦學機構、學校以及學生家長對防止校園欺淩分別負有相應責任和法定的行為規範。

突出德育的主導地位

在教育改革中突出德育的主導地位,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教師的應對能力。日本是一個學歷主義社會,學生過早地承受過重的學業負擔,當緊張和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校園暴力的形式反映出來。基於此認識,日本教育部門一直致力於削減課程內容,在學校加強紀律和道德教育。

據瞭解,為完善道德教育,日本神奈川縣2015年在所有教育活動中全面推進“珍愛生命的教育”工作,開設“生命課堂”,開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北海道教育大學為幫助教師提高應對能力,開設相關課程。此外,不少日本地方教育部門向教職員工發放校園欺淩事件應對手冊,內容包括防治對策、自殺預防對策、暴力行為防止對策、相關法律等附屬資料等。此外,手冊中還根據以往發生的事件,總結出一些校園欺淩事件的特徵。説明教職員工通過這些特徵瞭解哪些學生有可能正在遭受欺淩,或哪些學生正在欺淩其他同學。

設置校園欺淩專項撥款

日本國家財政每年都有解決校園欺淩的專項撥款。根據文部科學省公佈的資料顯示,2016年,日本用於防止校園欺淩等問題的預算約為57億日元(約3.4億元人民幣),相比2015年,約提高16%。

這些資金主要用於校園欺淩問題的早發現、早處理和高效應對,主要包括:擴充公立中小學學校顧問的人員隊伍,為學生提供諮詢服務,説明學生及時排解各種心理壓力;構建由精神疾病專家、心理專家、律師等構成的“校園欺淩支援團隊”,幫助學校應對危及學生生命等的重大欺淩事件;支援各地方政府指定網路巡視專員,一旦發現惡性不良資訊,及時通報地方教委、學校和警局等。

構建各方協作機制

為了進一步貫徹《防止校園欺淩促進法》,文部科學省制定了“關於欺淩與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基本方針”,為教育委員會和中小學校貫徹執行《防止校園欺淩促進法》提供了可操作的行動指南,為構建日本防止和應對校園危機的有效協作機制奠定了基礎。首先,建立學校、家庭、社區一體化守護兒童生命安全合作機制。學校應進一步推進道德教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積極交流和自我管理,結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學生社會性;由學校和社區組織家長開展應對校園欺淩和守護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專題培訓和研討,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加強家庭、學校與社區資訊溝通,構建兒童成長的良好環境,促進三方聯合積極應對和及早解決欺淩問題。其次,加強學校與各級主管機構組織的聯繫。各級教育委員會通過建立“兒童安全對策支援室”等專門機構強化校園欺淩應對機制,調整24小時諮詢求助熱線電話,便於所有學生瞭解使用,建立健全由上到下的應對校園欺淩組織機構。再次,建立解決校園欺淩的專業支援團隊和協力廠商協調機制。為了促進欺淩事件的早期發現與合理解決,首先要加強教師的專業培訓和專題研修,提高教師發現問題和解決校園欺淩的能力素養。此外,推動外部專家組成的協調支援體系和團隊建設,建立校園欺淩的協力廠商協調機制,廣泛利用心理諮詢、社工等人才資源加強學生心理輔導。最後,建立和強化學校與警方等相關機構的協作機制。加強與警方的溝通與協作、早期諮詢早期通報,吸收退役警官擔任學生指導諮詢員,爭取兒童保健、福祉等社會機構的協作支援團隊。建立健全兒童網路欺淩案件處理機制,對於威脅到兒童生命及財產安全的重大傷害事件要立即向警方通報,爭取警方協助並共同處理。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05日15版)

突出德育的主導地位

在教育改革中突出德育的主導地位,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教師的應對能力。日本是一個學歷主義社會,學生過早地承受過重的學業負擔,當緊張和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校園暴力的形式反映出來。基於此認識,日本教育部門一直致力於削減課程內容,在學校加強紀律和道德教育。

據瞭解,為完善道德教育,日本神奈川縣2015年在所有教育活動中全面推進“珍愛生命的教育”工作,開設“生命課堂”,開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北海道教育大學為幫助教師提高應對能力,開設相關課程。此外,不少日本地方教育部門向教職員工發放校園欺淩事件應對手冊,內容包括防治對策、自殺預防對策、暴力行為防止對策、相關法律等附屬資料等。此外,手冊中還根據以往發生的事件,總結出一些校園欺淩事件的特徵。説明教職員工通過這些特徵瞭解哪些學生有可能正在遭受欺淩,或哪些學生正在欺淩其他同學。

設置校園欺淩專項撥款

日本國家財政每年都有解決校園欺淩的專項撥款。根據文部科學省公佈的資料顯示,2016年,日本用於防止校園欺淩等問題的預算約為57億日元(約3.4億元人民幣),相比2015年,約提高16%。

這些資金主要用於校園欺淩問題的早發現、早處理和高效應對,主要包括:擴充公立中小學學校顧問的人員隊伍,為學生提供諮詢服務,説明學生及時排解各種心理壓力;構建由精神疾病專家、心理專家、律師等構成的“校園欺淩支援團隊”,幫助學校應對危及學生生命等的重大欺淩事件;支援各地方政府指定網路巡視專員,一旦發現惡性不良資訊,及時通報地方教委、學校和警局等。

構建各方協作機制

為了進一步貫徹《防止校園欺淩促進法》,文部科學省制定了“關於欺淩與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基本方針”,為教育委員會和中小學校貫徹執行《防止校園欺淩促進法》提供了可操作的行動指南,為構建日本防止和應對校園危機的有效協作機制奠定了基礎。首先,建立學校、家庭、社區一體化守護兒童生命安全合作機制。學校應進一步推進道德教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積極交流和自我管理,結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學生社會性;由學校和社區組織家長開展應對校園欺淩和守護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專題培訓和研討,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加強家庭、學校與社區資訊溝通,構建兒童成長的良好環境,促進三方聯合積極應對和及早解決欺淩問題。其次,加強學校與各級主管機構組織的聯繫。各級教育委員會通過建立“兒童安全對策支援室”等專門機構強化校園欺淩應對機制,調整24小時諮詢求助熱線電話,便於所有學生瞭解使用,建立健全由上到下的應對校園欺淩組織機構。再次,建立解決校園欺淩的專業支援團隊和協力廠商協調機制。為了促進欺淩事件的早期發現與合理解決,首先要加強教師的專業培訓和專題研修,提高教師發現問題和解決校園欺淩的能力素養。此外,推動外部專家組成的協調支援體系和團隊建設,建立校園欺淩的協力廠商協調機制,廣泛利用心理諮詢、社工等人才資源加強學生心理輔導。最後,建立和強化學校與警方等相關機構的協作機制。加強與警方的溝通與協作、早期諮詢早期通報,吸收退役警官擔任學生指導諮詢員,爭取兒童保健、福祉等社會機構的協作支援團隊。建立健全兒童網路欺淩案件處理機制,對於威脅到兒童生命及財產安全的重大傷害事件要立即向警方通報,爭取警方協助並共同處理。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05日15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