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潮汕某市唯一一座四百多年歷史的圍龍屋,期待修復展新姿

普寧市雖然隸屬潮汕地區, 但是其境內客家人數眾多, 因此留下了不少客家古建築, 位於船埔鎮梅田村的圍龍屋“安民圍”就是其中之一, 它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是普甯市現存的唯一一座客家圍龍屋建築。

這座叫做“安民圍”的圍龍屋歷經四百年的歲月洗禮, 雖然已是破敗不堪, 但仍可見其樣貌和規模。 如果再看一下2004年拍攝的影像, 更不難看出它的恢宏與壯觀。

“安民圍”是梅田村吳氏家族的祖屋。

據吳氏後人介紹, 他們的先祖是明萬曆十年即西元1582年來到梅田村的。 梅田村, 因自古遍種梅樹而得名, 是一個多姓氏聚居的村落。 吳氏先祖因打鐵手藝精、友善待人而逐漸獲得當地人的認可, 便在這裡住了下來。 經過幾年的奮鬥之後, 在當地買了宅地, 建了圍屋, 也就是今天的“安民圍”。

據介紹, 安民圍建築面積近五千平方米, 總共有99間房。 吳氏後人吳章維介紹說, 建這個圍龍屋也是為了本族的和諧, 大家族在這裡住下來, 然後慢慢建起來的, 它不是一次性做起來的, 是有幾十年的時間, 才慢慢建起來。 最多的時候住了四百六七十人。

吳氏後人說, 安民圍整體平面並不是真正的圓形, 而是不規劃的蛋形, 所以是後圓前方, 外圓內方, 這在客家圍龍屋中也較為少見。 而圍內道路四通八達, 按易卦分佈, 頭尾相連, 錯綜複雜, 外人難進難出。 除此之外, 安民圍房間功能設計多樣, 有單間, 也有帶天井的獨立戶型, 而大戶人家還設有灶間、澡堂等生活設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圍屋的排水系統, 堪稱一流。

可惜的是, 如今很多東西已經不復存在, 唯獨正門口這只石獅子屹立不倒, 還有因它而得名的獅石坪也保留完好。 據說, 當年的獅石坪不僅是曬穀、乘涼、聊天的好地方, 更是吳家人的練武之地。 如今這兩塊練武石就是歷史的最好見證。 吳氏後人介紹說, 兩塊石頭, 這塊是180斤, 一塊是280斤, 從小孩子開始, 從小的這塊石頭開始練, 到18周歲了, 就必須有力氣把這280斤的石頭搬上石條。

作為潮汕地區唯一一座大型客家圍龍屋,是潮汕地區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最為寶貴的歷史遺產,如今年久失修,沒有專人管理,倒塌破壞嚴重的現狀。作為政府保護文化遺產責無旁貸,但更多是引導作用,要投入保護和開發的力度捉襟見肘有心無力。政府的規劃,鄉賢和賢達財力的真正投入,圍龍屋的保護和開發才能夠真正看到效果。

據瞭解,為了搶救面臨坍塌的安民圍,船埔鎮、普寧市兩級政府已經行動起來,開始了有效的修繕工作。

船埔鎮黨委委員羅偉忠說,他們的想法是:

第一對圍龍屋的確權,就是哪一間是哪個人的先確權。

第二步就是搶救性地維修,修繕。

第三步就徵求專家意見,聘請古建築方面的專家對圍龍屋進行規劃。

第四步是規劃好之後作為一個景點進行打造。

普甯市副市長熊孟清也表示,對梅田圍龍屋,政府已經撥出專款,準備進行保護和綜合性開發,將來希望以圍龍屋為核心景點,把梅田村這個古村落建成一個旅遊綜合體,打造普寧西部的旅遊廊道。

梅田村的圍龍屋“安民圍”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築,承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我們期待“安民圍”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能夠早日修復,為研究客家文化、發展旅遊發揮作用。

作為潮汕地區唯一一座大型客家圍龍屋,是潮汕地區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最為寶貴的歷史遺產,如今年久失修,沒有專人管理,倒塌破壞嚴重的現狀。作為政府保護文化遺產責無旁貸,但更多是引導作用,要投入保護和開發的力度捉襟見肘有心無力。政府的規劃,鄉賢和賢達財力的真正投入,圍龍屋的保護和開發才能夠真正看到效果。

據瞭解,為了搶救面臨坍塌的安民圍,船埔鎮、普寧市兩級政府已經行動起來,開始了有效的修繕工作。

船埔鎮黨委委員羅偉忠說,他們的想法是:

第一對圍龍屋的確權,就是哪一間是哪個人的先確權。

第二步就是搶救性地維修,修繕。

第三步就徵求專家意見,聘請古建築方面的專家對圍龍屋進行規劃。

第四步是規劃好之後作為一個景點進行打造。

普甯市副市長熊孟清也表示,對梅田圍龍屋,政府已經撥出專款,準備進行保護和綜合性開發,將來希望以圍龍屋為核心景點,把梅田村這個古村落建成一個旅遊綜合體,打造普寧西部的旅遊廊道。

梅田村的圍龍屋“安民圍”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築,承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我們期待“安民圍”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能夠早日修復,為研究客家文化、發展旅遊發揮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