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日立冬·立冬養生

丁酉年九月十九, 2017年11月7日, 13點38分, 立冬。

斗柄指西北為立冬。 立, 建始也, 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 終也, 萬物收藏也。 ”立冬就是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萬物收藏, 歸避寒冷的意思。

節氣|物候

一候水始冰。 水面初凝, 未至於堅也。 此時中國北部天氣已經寒冷, 水澤開始結上一層薄薄的冰。

二候地始凍。 土氣凝寒, 未至於拆。 土壤中的水分因天冷而凝凍, 土壤隨之變硬。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後, 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 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節氣|氣候

立冬前後, 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 空氣一般漸趨乾燥。 在華北等地往往出現初雪, 北京的初雪比較難預報, 影響也大, 往往需要特別關注。

西南地區典型的華西連陰雨結束, 按照西南降水的時間分佈, 11月進入了一年中的幹季。

我國幅員遼闊, 南北縱跨數十個緯度, 因而存在南北溫差。 但立冬之後南北溫差更加拉大。 11月, 北方的許多地方已是風乾物燥、萬物凋零、寒氣逼人;而華南仍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溫暖宜人。 在北方, 正是“水結冰, 地始凍”的孟冬之月, 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節氣|習俗

1. 立冬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 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 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 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 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秋收冬藏, 這一天,

改善一下生活, 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

2. 入冬日補冬

時序進入冬令, 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 古人認為天轉寒冷, 要補充身體營養。 在我國南方, 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 在臺灣立冬這一天, 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 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3. 冬泳

有意思的是, 如今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 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等地立冬之日, 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節氣|養生

1.衣|注意防寒保暖

立冬後, 人體的四個部位:後背、肚子、頭部和關節最需要保暖。 五臟的許多經脈都集中在後背上,一定要避免背部受寒。此時節穿衣不要敞開,一旦受風,會傷及脾胃,容易著涼拉肚子。另外,要避免寒風直吹,出門要戴上能遮住額頭的帽子,在風大時不要迎風走,應側身走過,並以手或前臂護頭。冬天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充分活動關節。

2. 食|多溫熱少寒涼

進補前先引補。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蔔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多溫熱少寒涼。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禦低溫很有好處。如多吃一些糯米、栗子、大棗、南瓜、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3. 住|早睡晚起護陽

在生活起居方面,冬季應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許多老人喜歡天不亮就起床出門晨練,這在冬季是不適宜的。早晨氣溫低,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液迴圈阻礙增加,血壓容易升高。

4. 行|適量運動,避免過汗

冬天提倡多運動是對的。但是,在冬天還像春夏一樣大運動量過度運動,並非明智選擇。冬季運動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鍛煉一樣再大汗淋漓了。

節氣|食譜

【滋補老鴨湯】鴨肉味甘微鹹,性偏涼,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止血痢和滋補之功效。鴨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可祛除暑熱、保健強身,對身體虛弱多病者更為適宜,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都喜歡在嚴冬喝上一碗用鴨煲的湯。

原料:淨老土鴨2500克,枸杞,冬瓜,蘿蔔,海帶,鹽5克,胡椒粉3克,黃酒2克,蔥白5克,薑片2.5克,味精1克

做法:

1. 將鴨宰殺治淨,切成3釐米寬,5釐米長的塊,去掉污染,薑切片備用。

2. 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炒5分鐘至金黃色,香氣撲鼻時,加料酒。

3. 砂罐至微火上,一次放卟清水35000克,清燉3小時後,加味精即成。

本文供源于遼寧省中醫藥學會

本平臺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聲的官方頭條號,想要瞭解更多中醫藥科普知識,歡迎訂閱本頭條號或關注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聲官方微信(cacmzyzs)

五臟的許多經脈都集中在後背上,一定要避免背部受寒。此時節穿衣不要敞開,一旦受風,會傷及脾胃,容易著涼拉肚子。另外,要避免寒風直吹,出門要戴上能遮住額頭的帽子,在風大時不要迎風走,應側身走過,並以手或前臂護頭。冬天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充分活動關節。

2. 食|多溫熱少寒涼

進補前先引補。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蔔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多溫熱少寒涼。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禦低溫很有好處。如多吃一些糯米、栗子、大棗、南瓜、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3. 住|早睡晚起護陽

在生活起居方面,冬季應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許多老人喜歡天不亮就起床出門晨練,這在冬季是不適宜的。早晨氣溫低,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液迴圈阻礙增加,血壓容易升高。

4. 行|適量運動,避免過汗

冬天提倡多運動是對的。但是,在冬天還像春夏一樣大運動量過度運動,並非明智選擇。冬季運動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鍛煉一樣再大汗淋漓了。

節氣|食譜

【滋補老鴨湯】鴨肉味甘微鹹,性偏涼,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止血痢和滋補之功效。鴨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可祛除暑熱、保健強身,對身體虛弱多病者更為適宜,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都喜歡在嚴冬喝上一碗用鴨煲的湯。

原料:淨老土鴨2500克,枸杞,冬瓜,蘿蔔,海帶,鹽5克,胡椒粉3克,黃酒2克,蔥白5克,薑片2.5克,味精1克

做法:

1. 將鴨宰殺治淨,切成3釐米寬,5釐米長的塊,去掉污染,薑切片備用。

2. 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炒5分鐘至金黃色,香氣撲鼻時,加料酒。

3. 砂罐至微火上,一次放卟清水35000克,清燉3小時後,加味精即成。

本文供源于遼寧省中醫藥學會

本平臺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聲的官方頭條號,想要瞭解更多中醫藥科普知識,歡迎訂閱本頭條號或關注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聲官方微信(cacmzyzs)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