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腦機介面團隊揭秘

新智元推薦

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進軍了腦機介面領域——成立新公司Neuralink!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個在普通民眾眼裡還帶著科幻色彩的領域, 瞬間刷爆朋友圈, 佔領各大科技網站頭條。 這得益於Musk彪悍的人生經歷, 年輕時創建了全球最大支付系統Paypal, 出售給eBuy後決心做電動車, 創建了Tesla, 將電動車從華而不實的代表變為了銷售量爆炸的性能怪獸;同時為了移民火星的夢想, 進入火箭發射領域,

創辦SpaceX, 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第四個掌握火箭發射回收技術的組織。 其投資的SolarCity已成為美國最大民用太陽能板提供商。 而當美國政府的“三藩市-洛杉磯”高鐵在爭議了十年後不了了之時, 他設計的用來連接兩地、速度超過飛機的全新交通方式Hyperloop已經開始了軌道測試。 因此Neuralink能夠如此吸引大家眼球也就不足為奇, 畢竟這哥們將夢想轉化為現實的能力實在太過恐怖。 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Neuralink的研發團隊, 窺探一下鋼鐵俠下一個改變世界的計畫。

從目前的報導來看, 研究團隊主要由系統神經科學家Philip Sabes、Timothy J. Gardner和材料化學專家Vanessa Tolosa組成。

Vanessa Tolosa

(Vanessa Tolosa)

Vanessa Tolosa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了化學工程的博士學位。 2009年博士畢業後在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LLNL)擔任材料工程部的工程師, 同時被聘為DOE資助的人造視網膜項目和其他植入式生物醫學設備的博士後。 化學工程的基礎和人工視網膜的工作讓她成為了柔性電極方面的專家, 她在LLNL致力於開發長期植入式神經介面和生物化學微感測器, 能夠同時實現腦電信號的採集和反向的電刺激。

而植入型電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一旦植入人腦與大腦親密接觸後, 由於大腦的排異反應, 會產生大量膠質細胞包裹電極, 從而降低電極的記錄和刺激效果, 使電極逐漸失效。 如果柔性矽基聚合物電極能夠完美解決生物相容性的問題, 那麼可供長期使用的腦機介面也就指日可待。

Timothy J. Gardner

(Timothy J. Gardner)

Timothy J. Gardner於2003年獲得洛克菲勒大學物理與生物學博士學位, 期間研究了母音的空氣動力學和時頻分析的數學方法;畢業後來到MIT做博士後, 師從Michale Fee。 Michale Fee作為鳴鳥(songbird)發聲領域的絕對大神, 設計了一種能夠靈活採集並無線傳輸神經細胞放電信號的設備, 這個秘密武器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極其方便地得到鳴鳥的腦內神經信號, 從而研究其鳴叫和學習的神經機制。 而目前應用在人類身上的植入式神經信號放大和採集系統一般都是有線傳輸, 且設備極其龐大笨重, 大大限制了植入腦機介面的應用場景。 因此一個輕巧的無線神經信號放大傳輸設備, 是將腦機介面系統從臨床和實驗室帶到實際應用中的必經之路。

Philip Sabes

(Philip Sabes)

Philip Sabes在MIT獲得腦和認知科學博士學位之前,曾是馬歇爾學者。目前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三藩市分校生理學教授,同時也是UCSF Swartz理論神經生物學中心主任。Sabes致力於瞭解大腦如何控制運動,特別是感覺資訊和學習在其中的作用,比如感覺資訊是如何進行編碼,又是如何進一步轉化為運動的參考規劃。同時他的實驗室也在基於這些理論研究來開發腦機介面,以説明患有如脊髓損傷等嚴重感覺和運動損傷的患者。通過植入的電極獲取患者的腦電信號,解碼分析其中的運動意圖,進而轉化為對外部設備如機械臂的控制;而機械臂上的感測器的信號則可以回饋給大腦,從而更精細的調控運動,形成完整的運動控制閉環。

Philip Sabes

(Philip Sabes)

Philip Sabes在MIT獲得腦和認知科學博士學位之前,曾是馬歇爾學者。目前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三藩市分校生理學教授,同時也是UCSF Swartz理論神經生物學中心主任。Sabes致力於瞭解大腦如何控制運動,特別是感覺資訊和學習在其中的作用,比如感覺資訊是如何進行編碼,又是如何進一步轉化為運動的參考規劃。同時他的實驗室也在基於這些理論研究來開發腦機介面,以説明患有如脊髓損傷等嚴重感覺和運動損傷的患者。通過植入的電極獲取患者的腦電信號,解碼分析其中的運動意圖,進而轉化為對外部設備如機械臂的控制;而機械臂上的感測器的信號則可以回饋給大腦,從而更精細的調控運動,形成完整的運動控制閉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