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萬維網發明者:花過多的時間在社交網路不利於互聯網發展

當地時間4月4日, 萬維網工作, 當時最令我沮喪的一件事是:人們正在使用各種先進的電腦, 但這些電腦都很不一樣, 保存文檔、功能表等檔的方式也不一樣。 我當時就在考慮, 有沒有可能開發一個元系統, 將這些電腦及其所儲存的檔統一起來?

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CERN開發了一套電話號碼簿的網頁服務。 當時這項服務是在CERN的主機上運行, 登陸起來很麻煩, 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去登陸這套系統來查找電話號碼, 有些用戶為了使用方便而安裝了我們的網頁流覽器。 隨後, 這套網頁服務系統從CERN內部擴散到了高能物理研究領域,

再隨後就開始爆發式增長, 成了如今的規模。

記者:萬維網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也是很多人生活工作的基礎。 您認為它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Tim Berners-Lee:我們現在甚至把網路接入看做人權的一部分, 其實它遠遠沒有水、食物這些資源來得重要。

但不可否認, 是否擁有互聯網服務, 對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比如, 非洲的某些地區沒有網路接入, 或者有網路接入的地方人們文化水準不高導致無法正常使用, 這都是問題。

2009年, 我們發起成了了“萬維網基金會”(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 我們認為, 如果全世界有20%的地區接入了互聯網, 就必須讓剩下80%的地區儘快上線, 不然這是很不公平的。 (據聯合國去年11月的統計資料, 全球47%的人口目前已擁有互聯網服務。 )

記者:展望未來, 您曾經提到過互聯網要再次“去中心化”, 而您本人也在為此不遺餘力的工作。 提出這個想法的原因是什麼?

Tim Berners-Lee:上世紀90年代末, 互聯網的爆發性增長激動人心, 而去中心化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不需要知會任何人, 就可以購買一台電腦、裝上一些軟體、插上網線, 然後我就是網路的一部分了, 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聲音。 人們認為, 當這些見解和聲音彙聚在一起時, 會形成另外一些激動人心的東西。 比如我自己就認為, 維琪百科、眾籌等都是很好的實踐。

但現在有很多人將大量的時間精力花在社交網路上, 這對互聯網發展其實是一件不利的事情, 因為人們將大量精力投入其中, 而所有的個人資料、關係網絡, 以及其他資訊卻都被限定在了某個特定的社交網路中。

我們在麻省理工學院內部啟動了一些項目, 比如Solid計畫, 旨在讓所有人能充分管控屬於自己的資料。 試想一下,

你所有的互聯網應用都是基於你自己的資料, 這將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新模式。

Tim Berners-Lee職業生涯里程碑:

1989年:編寫了關於“分散式超文字系統”的方案;

1991年:全世界第一個網頁上線;

1994年:發起成立負責萬維網標準制定的“萬維網聯盟”;

2001年:提出開發電腦可讀取的通用框架“語義萬維網”;

2009年:發起成立“萬維網基金會”以在全球範圍內普及網路接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