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日本震撼教育:吃掉自己養大的豬,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

好多網友都曾有過養寵物的經歷, 有喜歡養貓的, 有喜歡養狗的, 也有人會養一些其他的寵物。 但是, 你有想過自己養的寵物哪天會變成餐桌上的食物嗎?大家應該想都沒想過......因為, 誰會去吃跟自己有感情的動物呢?

然而, 日本有一所小學的「生命課程」引起很大的爭議, 雖說是要小學生們體驗生活, 學會怎麼照顧動物的美意, 可是結果卻讓這些小朋友的心碎的稀巴爛......

故事是這樣的......這所小學讓36名學生花150天飼養2頭名為「太陽」與「空飛」的小豬。

這150天內讓學生們與動物朝夕相處, 學會怎樣照顧生命, 與小豬們建立深厚的感情。

然而, 150天后他們就不得不跟這些動物告別。 校方把跟這些孩子朝夕相處的小豬拉硬生生地拉上車, 送去屠宰場......

讓小學生看著跟自己有感情的動物被送上車是何等殘酷?

甚至有些小朋友已經哭到站不起來......

這樣真的不會在這些孩子的心中留下陰影嗎?

把小豬屠宰後,又送回了學校......之後老師告訴小朋友們:「這是太陽切下來的肉喔!」

孩子們根本不敢置信!這是跟自己照顧了150天的小豬仔,他們難過的紅了雙眼......

這味道一定會讓這些小朋友永生難忘......

不過,要讓小朋友吃下跟自己有感情的動物實在太強人所難了!有些小朋友甚至是用這種痛苦的表情將肉吃下肚。

這個殘酷的實驗,被拍成了一個叫做“和豬豬在一起的日子”的電影。

這個電影由日本人氣男星妻夫木聰出演教師!

年輕小學教師星決定進行一場教學實踐,在班上養一頭小豬,然後在畢業前把它吃掉。班上的二十六個孩子都很喜歡小豬,給它起名為“小P”,大家都沒把它當家畜,而是當成寵物一樣的疼愛著。兩年半之後,圍繞是否要吃掉小P,大人和孩子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班上的二十六個孩子都很喜歡小豬,給它起名為“小P”。大家都沒把它當家畜,而是當成寵物一樣的疼愛著。

兩年半之後,圍繞是否要吃掉小P,大人和孩子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到底這個行為會讓小朋友瞭解食物製造過程,讓小朋友更珍惜食物?還是讓這麼小、心智還沒成熟的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是殘酷的」!我們也說不清楚,只能說,就是這樣一個殘虐的課堂,讓學生們有了新的體驗,新的認識。這個世界本就是矛盾的,見仁見智,你怎麼看?

對於此等教育許多知乎網友也發表了不同看法,有些人也分享了自己吃掉動物朋友的經歷:

反對此種行為的:

秋水柳深:其實,這是日本教育的悲哀。豬,可以成為朋友,然後再被殺掉,然後還要再送回去,然後還要再自己吃下去!有木有一種汗毛倒豎的感覺?如果要吃就不要感情,如果要感情就不要吃!這樣對待他們的朋友,這些孩子會不會做噩夢?他們的心靈必定受到深深的傷害,人性也恐怕會被扭曲!日本之所以犯下那麼多泯滅人性的罪行,與這種教育這種心態不無關聯!

漆小洛:《小王子》裡面的那只狐狸,不過也是普通的狐狸。可是小王子馴養了它,它就不一樣了。我的小黃也不過是普通的雞,可它吃了我的鍋巴米,我給了它名字,我們互相長大,那麼這個雞,這個人都因此而不一樣。

成年人可以決定他們受教育的方式,但是小孩不可以。成年人可以決定他們要不要當屠夫,但是小孩不可以。

妄求曉晨:我覺得震撼教育不一定是好事。自己曾經被拜託煮螃蟹,但是當螃蟹隔水下蒸鍋,開火待沸的時候,我聽見所有螃蟹用力推蒸鍋蓋子的聲音,我直接淚奔。那一頓之後好久沒再吃過螃蟹。無獨有偶,我父親和大姨小學還是初中的時候都有過一次殺雞的經歷,從此一直到30歲以後都不曾吃過任何雞肉。確實題目裡只說觀看,震撼程度已經降低了很多,但是在孩子心裡是什麼影響,我覺得真的不好說。所以我想說,震撼教育還是因人而異比較好。如果大量推廣,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因為可能會培養出一批素食者。

蔣佳紋:小學生不可能有那個覺悟區分自己用6個月的心來養的豬是肉食還是寵物,如果真的想教他們用肉食的養法,就在他們用心照顧豬的時候告訴他們,反正豬是用來吃的,不用那麼細心,告訴他們怎麼養殖能增加豬的重量和口感,告訴他們豬是食物而不是朋友。吃掉自己養的寵物不會教出什麼對生命的尊重,只會有一片面積很大的心理陰影,也許會教他們不要輕易付諸感情……

支持此種行為的:

黑夜威士卡:這種對能生命產生深刻思考的認知教育,國人大都不能理解。看評論,這些人都以為這種教育會讓人更冷酷,可是普觀天下,日本當今的社會和中國社會,哪個國家的國民更冷酷,殘忍,無情?恐怕少女坐客車遭人猥褻而無人相助的事,在日本是很難想像的吧。見微知著,何時我國的國民能真的做到為他人著想而不是做個鍵盤鬥士時,才更有資格對教育發聲吧。

魚遊弋:有什麼殘忍不殘忍的,難道要告訴孩子好好愛這些豬豬們,我們吃的豬是地裡長出來的?這樣做可以教給孩子珍惜食物,還告訴了孩子們動物之間是公平的!不會因為我們參與養它們就說明它們拿到免死牌。況且,最後把豬豬殺掉還是養到死,孩子們也參與投票了,他們懂得!

mocca17_75970:本人不認為這種自然教育有任何不妥之處。鑒於自己獨自在家,為了有個小夥伴,父母買來小雞、小鴨陪伴我。他們長大後不被繼續在城市飼養。只得把他們處理掉。當爸爸處理他們的時候,特意讓我去同學家玩耍,我知道他們會被殺掉。晚上回到陽臺上,才真正感到他們不在了。心裡很難過,留淚了。爸媽沒有當面吃肉喝湯。但我聞到雞湯的香味。所以我一直喜愛小動物,會心疼他們,因為他們給過我童年的快樂和經歷。

彭柯豪:大家看過《入殮師》沒,這部討論日本人生死觀的電影,在一個很棒的細節,象徵而詩性的表現了日本人的國民性的一個深刻側面。

生命本身不是實質,生命創造的價值才是實質。而也是基於這個,才確定了一定要吃,還一定要好吃,因為不吃(沒機會)不好吃(沒發揮其真正因在的位置,因發揮的價值)的話其實才是其生命的實質(創造的價值)的不尊重。

哎,雖然不敢說全世界最壓抑的地方在哪,但可以說日本絕對名列前茅!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日本網友是如何看的,正好一位日本學生網友貼出了他在學校宰殺動物的評論:

日誌大意是:「今天把養了兩個月的雞宰殺了,不知道為什麼眼淚很自然地滿溢而出。這個實習讓我重新學到了生命的可貴。然後,今天親手把分割好的雞料理了美味地享用了,多謝款待。」

評論紛紛表示難過和做不到,也有人說這樣的經驗很重要,和要懷著感謝的心情…還有提到銀之匙的…

這姑且作為一種聲音吧。而爭論還是會繼續下去的……

把小豬屠宰後,又送回了學校......之後老師告訴小朋友們:「這是太陽切下來的肉喔!」

孩子們根本不敢置信!這是跟自己照顧了150天的小豬仔,他們難過的紅了雙眼......

這味道一定會讓這些小朋友永生難忘......

不過,要讓小朋友吃下跟自己有感情的動物實在太強人所難了!有些小朋友甚至是用這種痛苦的表情將肉吃下肚。

這個殘酷的實驗,被拍成了一個叫做“和豬豬在一起的日子”的電影。

這個電影由日本人氣男星妻夫木聰出演教師!

年輕小學教師星決定進行一場教學實踐,在班上養一頭小豬,然後在畢業前把它吃掉。班上的二十六個孩子都很喜歡小豬,給它起名為“小P”,大家都沒把它當家畜,而是當成寵物一樣的疼愛著。兩年半之後,圍繞是否要吃掉小P,大人和孩子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班上的二十六個孩子都很喜歡小豬,給它起名為“小P”。大家都沒把它當家畜,而是當成寵物一樣的疼愛著。

兩年半之後,圍繞是否要吃掉小P,大人和孩子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到底這個行為會讓小朋友瞭解食物製造過程,讓小朋友更珍惜食物?還是讓這麼小、心智還沒成熟的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是殘酷的」!我們也說不清楚,只能說,就是這樣一個殘虐的課堂,讓學生們有了新的體驗,新的認識。這個世界本就是矛盾的,見仁見智,你怎麼看?

對於此等教育許多知乎網友也發表了不同看法,有些人也分享了自己吃掉動物朋友的經歷:

反對此種行為的:

秋水柳深:其實,這是日本教育的悲哀。豬,可以成為朋友,然後再被殺掉,然後還要再送回去,然後還要再自己吃下去!有木有一種汗毛倒豎的感覺?如果要吃就不要感情,如果要感情就不要吃!這樣對待他們的朋友,這些孩子會不會做噩夢?他們的心靈必定受到深深的傷害,人性也恐怕會被扭曲!日本之所以犯下那麼多泯滅人性的罪行,與這種教育這種心態不無關聯!

漆小洛:《小王子》裡面的那只狐狸,不過也是普通的狐狸。可是小王子馴養了它,它就不一樣了。我的小黃也不過是普通的雞,可它吃了我的鍋巴米,我給了它名字,我們互相長大,那麼這個雞,這個人都因此而不一樣。

成年人可以決定他們受教育的方式,但是小孩不可以。成年人可以決定他們要不要當屠夫,但是小孩不可以。

妄求曉晨:我覺得震撼教育不一定是好事。自己曾經被拜託煮螃蟹,但是當螃蟹隔水下蒸鍋,開火待沸的時候,我聽見所有螃蟹用力推蒸鍋蓋子的聲音,我直接淚奔。那一頓之後好久沒再吃過螃蟹。無獨有偶,我父親和大姨小學還是初中的時候都有過一次殺雞的經歷,從此一直到30歲以後都不曾吃過任何雞肉。確實題目裡只說觀看,震撼程度已經降低了很多,但是在孩子心裡是什麼影響,我覺得真的不好說。所以我想說,震撼教育還是因人而異比較好。如果大量推廣,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因為可能會培養出一批素食者。

蔣佳紋:小學生不可能有那個覺悟區分自己用6個月的心來養的豬是肉食還是寵物,如果真的想教他們用肉食的養法,就在他們用心照顧豬的時候告訴他們,反正豬是用來吃的,不用那麼細心,告訴他們怎麼養殖能增加豬的重量和口感,告訴他們豬是食物而不是朋友。吃掉自己養的寵物不會教出什麼對生命的尊重,只會有一片面積很大的心理陰影,也許會教他們不要輕易付諸感情……

支持此種行為的:

黑夜威士卡:這種對能生命產生深刻思考的認知教育,國人大都不能理解。看評論,這些人都以為這種教育會讓人更冷酷,可是普觀天下,日本當今的社會和中國社會,哪個國家的國民更冷酷,殘忍,無情?恐怕少女坐客車遭人猥褻而無人相助的事,在日本是很難想像的吧。見微知著,何時我國的國民能真的做到為他人著想而不是做個鍵盤鬥士時,才更有資格對教育發聲吧。

魚遊弋:有什麼殘忍不殘忍的,難道要告訴孩子好好愛這些豬豬們,我們吃的豬是地裡長出來的?這樣做可以教給孩子珍惜食物,還告訴了孩子們動物之間是公平的!不會因為我們參與養它們就說明它們拿到免死牌。況且,最後把豬豬殺掉還是養到死,孩子們也參與投票了,他們懂得!

mocca17_75970:本人不認為這種自然教育有任何不妥之處。鑒於自己獨自在家,為了有個小夥伴,父母買來小雞、小鴨陪伴我。他們長大後不被繼續在城市飼養。只得把他們處理掉。當爸爸處理他們的時候,特意讓我去同學家玩耍,我知道他們會被殺掉。晚上回到陽臺上,才真正感到他們不在了。心裡很難過,留淚了。爸媽沒有當面吃肉喝湯。但我聞到雞湯的香味。所以我一直喜愛小動物,會心疼他們,因為他們給過我童年的快樂和經歷。

彭柯豪:大家看過《入殮師》沒,這部討論日本人生死觀的電影,在一個很棒的細節,象徵而詩性的表現了日本人的國民性的一個深刻側面。

生命本身不是實質,生命創造的價值才是實質。而也是基於這個,才確定了一定要吃,還一定要好吃,因為不吃(沒機會)不好吃(沒發揮其真正因在的位置,因發揮的價值)的話其實才是其生命的實質(創造的價值)的不尊重。

哎,雖然不敢說全世界最壓抑的地方在哪,但可以說日本絕對名列前茅!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日本網友是如何看的,正好一位日本學生網友貼出了他在學校宰殺動物的評論:

日誌大意是:「今天把養了兩個月的雞宰殺了,不知道為什麼眼淚很自然地滿溢而出。這個實習讓我重新學到了生命的可貴。然後,今天親手把分割好的雞料理了美味地享用了,多謝款待。」

評論紛紛表示難過和做不到,也有人說這樣的經驗很重要,和要懷著感謝的心情…還有提到銀之匙的…

這姑且作為一種聲音吧。而爭論還是會繼續下去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