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渝北篇」聚力創新引領 培育第一動力——我區幹部群眾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從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再奮鬥十五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那時,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 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些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為新時代的中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指明了方向。

連日來, 我區廣大科技工作者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 大家備受鼓舞, 一致表示, 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牢記使命、勇挑重擔,

努力做科技創新的引領者、成果轉化的實踐者、科學知識的傳播者, 為渝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生態圈, 擼起袖子加油幹。

準確把握精神實質

聚焦創新生態圈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這讓我們倍感振奮, 落實到具體工作, 就是要更加努力地推動渝北創新生態圈建設。 ”區科委工業科技科科長陶柱鑄說, 今年以來, 區科委牽頭制定了被稱為“創新52條”的創新生態圈支持政策, 推動創新生態圈建設進入加速階段。 政策出臺後的大半年間, 已顯現出巨大的牽引作用, 讓渝北成為了一個集聚創新要素的“磁場”。 比如, 今年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較去年實現了翻倍增長,

科技型企業(新增309家)、規模以上研發投入(增長11億元)達到近年來最大增幅, 市內外的一些高端創新資源已經有自主向我區集聚的趨勢。

陶柱鑄表示, 接下來, 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結合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聯繫渝北實際, 採取有力措施, 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圈, 讓創新成為渝北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用實際行動和創新成績, 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渝北科技工作中得到全面的貫徹落實。

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強化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踐充分證明,

科技創新在哪裡興起, 發展動力就在哪裡迸發, 發展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就轉向哪裡, 現代化高潮就興起在哪裡。

“科技是國之利器, 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 ”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技術中心主任翟福強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10餘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強調創新, 為我們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發出了號召。 我身處創新創業的第一線, 直接感受到科技體制改革對創新動能的極大推動力。

翟福強說,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 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 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 著力在空氣淨化和高效節能研究方向積極探索, 在本職上作出應有貢獻。

同時, 作為一名公派海外留學歸國人員, 是祖國強大起來的直接受益者, 將牢記黨和國家的培養, 為祖國的科技創新奉獻青春, 實現科研報國。

加強對中小企業支持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援,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論述, 讓基地內科技類企業很受鼓舞, 也為我們明確了新的服務領域。 ”空港創業孵化基地管委會主任王宏義動情地說。

空港創業孵化基地是市級創業孵化園, 已集聚了重慶唐古拉科技、重慶洞見資訊技術等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類企業, 許多企業正處於成果轉化的關鍵節點。

王宏義表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 基地也將加大科技創新類企業和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引進力度, 發揮好“千人博士團”平臺載體作用, 為更多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支援, 助力渝北創新創業發展。

位於空港工業園的重慶天箭慣性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從事慣性元件及慣性測量元件產品的研製、生產和服務的高科技民營企業, 產品主要用於國防軍工領域。 該公司董事長許吉金表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這對國防軍工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為他們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創新型企業不能只顧賺錢,還要花大力氣投入研發,回報社會。”他說,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技術創新體系下持續加大研發力度,不斷提升產品科技含量,為實現強國強軍夢貢獻每個“天箭人”的力量。

培養造就科技領軍人才

打造高水準創新團隊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我院的技術研發人員緊跟新時代步伐,加快研發進度,全力開展創新,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目標而不懈奮鬥。”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首席執行官吳剛表示,現在是科技工作者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宣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讓奮鬥在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打心裡擁戴。他們將著力提高智慧財產權綜合實力,推進智慧財產權運用從單一效益向綜合效益轉變。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對一個科研所來說,只有不斷創新才有生命力,而創新離不開人才團隊的建設。”吳剛表示,為鼓勵年輕的研發工作者承擔更多學術創新工作,該院以人才梯隊建設為抓手,大力培養和引進人才,進一步優化科研人員結構;通過人事、管理、分配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努力創造出流動、開放、競爭的良好環境,促進科技研發人才安心鑽研、潛心創新,讓大家在渝北創新生態圈中“發光發亮”。

“創新型企業不能只顧賺錢,還要花大力氣投入研發,回報社會。”他說,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技術創新體系下持續加大研發力度,不斷提升產品科技含量,為實現強國強軍夢貢獻每個“天箭人”的力量。

培養造就科技領軍人才

打造高水準創新團隊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我院的技術研發人員緊跟新時代步伐,加快研發進度,全力開展創新,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目標而不懈奮鬥。”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首席執行官吳剛表示,現在是科技工作者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宣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讓奮鬥在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打心裡擁戴。他們將著力提高智慧財產權綜合實力,推進智慧財產權運用從單一效益向綜合效益轉變。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對一個科研所來說,只有不斷創新才有生命力,而創新離不開人才團隊的建設。”吳剛表示,為鼓勵年輕的研發工作者承擔更多學術創新工作,該院以人才梯隊建設為抓手,大力培養和引進人才,進一步優化科研人員結構;通過人事、管理、分配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努力創造出流動、開放、競爭的良好環境,促進科技研發人才安心鑽研、潛心創新,讓大家在渝北創新生態圈中“發光發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