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M36坦克殲擊車:美軍裝甲兵的火力大拿

說起二戰坦克殲擊車, 德國的黃鼠狼、追獵者、犀牛、獵豹等型號都堪稱經典。 實際上, 那個年代世界各國裝備的坦克殲擊車大多使用這種在較小車體上安裝較大火炮的設計。 然而, 一直都喜歡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美國人卻非得給坦克殲擊車安炮塔。

二戰美軍坦克殲擊車的巔峰之作M36

在二戰爆發之前, 美國人對於坦克發展都頗為冷淡, 更不用提坦克殲擊車了。 直到二戰爆發, 在目睹了德國裝甲兵以閃電之勢橫掃歐洲後, 美國高層才下令高速發展坦克殲擊部隊。 但在最初, 美國人都是用半履帶裝甲車的底盤搭載火炮的方式設計坦克殲擊車, 其作戰效能毋庸置疑地差。

M3半履帶坦克殲擊車

1941年9月, 美國軍械局要求發展一款全履帶底盤坦克殲擊車, T24坦克殲擊車(美國人將坦克殲擊車命名為Gun Motor Carriage, 簡稱GMC)應運而生。 T24實際就是將一門M3式76.2毫米防空炮安裝在M3中型坦克的敞開式車體之上。 由伯德溫工廠製造的樣車在測試中表現得相當不錯, 但軍方卻拒絕了這款戰車, 理由很簡單:美軍的半履帶坦克殲擊車就因為又高又大而廣遭詬病, 現在來個更高更大的, 軍方要是接受它簡直有鬼了。

T24坦克殲擊車

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將美國人拖入了戰爭, 因此研發一款權宜的坦克殲擊車迫在眉睫。 美國人計畫將50門具有一定反裝甲能力的M1918式76.2毫米防空炮安在M3中型坦克的敞開式車體上, 定名為T40坦克殲擊車。 T40相對於T24車身要低矮得多, 火炮俯仰角也更大, 因此被美國軍方接受了,

獲得了M9的定型代號。 然而遺憾的是, M9的主炮M1918防空炮的儲量並不大, 只有27門可用, 因此M9很難大批量裝備部隊。 由於M10坦克殲擊車項目的進展神速, M9項目半途而廢。

M9坦克殲擊車

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前軍械局的設計部門就完成了一款名為T35的坦克殲擊車基本設計,

這款戰車看上去頗為應付——其實就是在M4A2坦克的車體上安了個配置一門T12型76.2毫米反坦克炮的敞篷炮塔, 這門T12炮來自於M6重型坦克專案。 1942年的菲律賓戰役中, 美國人意識到傾斜裝甲和低矮車體的重要性, 因此給T35重新設計了個低矮、四個方向均為傾斜裝甲的新車體, 稱為T35E1型。

T35坦克殲擊車

T35E1的正面裝甲厚度51毫米,側後裝甲厚度25毫米,這在1942年已經是比較差勁的水準了,但美國軍方卻以減重為目的把它的裝甲砍成了正面38毫米側後19毫米,這厚度比有些蘇德輕型坦克都要小。經過測試後,T35E1被命名為M10坦克殲擊車,M10也成為了美軍第一款走上戰場的全履帶坦克殲擊車,後獲得了“狼獾”的諢名。M10還可細分為使用通用柴油機的M10基本型和使用福特汽油機的M10A1型。

測試中的M10坦克殲擊車

時間來到1942年,盟軍不斷探知到德國人的新式重型坦克計畫,而且M10坦克殲擊車的76.2毫米炮也表現得越來越乏力。為了應對這個情況,美國軍械局計畫給M10換用一門經過改造的M1式90毫米防空炮。安裝90毫米炮的M10在測試中表現得不錯,但碩大的火炮使得M10炮塔嚴重失衡,個頭不小的炮彈裝填起來也頗為費勁。為此,必須修改炮塔和車體。

安裝90毫米炮的M10試驗車

1943年3月,雪弗萊公司完成了新式炮塔的設計並安裝在修改過M10A1的車體上,測試定名為T71坦克殲擊車,同時使用柴油機M10底盤的版本被稱為T71E1。經過測試和修改後,T71進入量產並定名為M36式坦克殲擊車。然而由於M10A1底盤的數量不多且生產速度不快,M36的炮塔也被安裝在M4A3坦克的底盤和M10底盤上從而提高總量,這兩個子型號被分別命名為M36B1和M36B2型。

採用M4A3車體的M36B1坦克殲擊車

M10坦克殲擊車在戰場上表現得參差不齊,英軍裝備的部分M10被換裝了一門17磅反坦克炮改名為“阿喀琉斯”,其主炮殺傷力頗為可觀,打得德軍坦克抱頭鼠竄,而缺心眼的美國人有時候打急眼了經常把M10當普通坦克衝鋒陷陣。可是它那薄弱的裝甲根本扛不住打,敞篷設計也經常被德國人一顆手榴彈解決一車人。當M10老老實實蹲在後邊執行反坦克任務時,其76.2毫米反坦克炮的殺傷力一般,不是很能勝任。

聖洛戰役中的M10

M36比M10過得還要淒慘一些,這款諢名為“傑克遜”的坦克殲擊車在潘興坦克難產的情況下成了美國裝甲兵的精神支柱,畢竟它裝備的90毫米炮是當時美國反坦克火炮中口徑最大的。M36經常被當作突擊戰車來使用而不是執行其原有的戰術用途,因此損失率一度居高不下。為了防止敞篷炮塔被輕武器攻擊,捎帶著也增強一點防空能力,美軍給M36加了個頂蓋,同時車體裝甲也被加厚。1944年12月的突出部戰役讓M36揚名立萬。在天氣惡劣空軍無法支援的情況下,M36成為了唯一能在500米到800米距離上擊穿德國豹式坦克正面傾斜裝甲的美制戰車,因此戰果頗豐。

戰場上的M36坦克殲擊車

T35坦克殲擊車

T35E1的正面裝甲厚度51毫米,側後裝甲厚度25毫米,這在1942年已經是比較差勁的水準了,但美國軍方卻以減重為目的把它的裝甲砍成了正面38毫米側後19毫米,這厚度比有些蘇德輕型坦克都要小。經過測試後,T35E1被命名為M10坦克殲擊車,M10也成為了美軍第一款走上戰場的全履帶坦克殲擊車,後獲得了“狼獾”的諢名。M10還可細分為使用通用柴油機的M10基本型和使用福特汽油機的M10A1型。

測試中的M10坦克殲擊車

時間來到1942年,盟軍不斷探知到德國人的新式重型坦克計畫,而且M10坦克殲擊車的76.2毫米炮也表現得越來越乏力。為了應對這個情況,美國軍械局計畫給M10換用一門經過改造的M1式90毫米防空炮。安裝90毫米炮的M10在測試中表現得不錯,但碩大的火炮使得M10炮塔嚴重失衡,個頭不小的炮彈裝填起來也頗為費勁。為此,必須修改炮塔和車體。

安裝90毫米炮的M10試驗車

1943年3月,雪弗萊公司完成了新式炮塔的設計並安裝在修改過M10A1的車體上,測試定名為T71坦克殲擊車,同時使用柴油機M10底盤的版本被稱為T71E1。經過測試和修改後,T71進入量產並定名為M36式坦克殲擊車。然而由於M10A1底盤的數量不多且生產速度不快,M36的炮塔也被安裝在M4A3坦克的底盤和M10底盤上從而提高總量,這兩個子型號被分別命名為M36B1和M36B2型。

採用M4A3車體的M36B1坦克殲擊車

M10坦克殲擊車在戰場上表現得參差不齊,英軍裝備的部分M10被換裝了一門17磅反坦克炮改名為“阿喀琉斯”,其主炮殺傷力頗為可觀,打得德軍坦克抱頭鼠竄,而缺心眼的美國人有時候打急眼了經常把M10當普通坦克衝鋒陷陣。可是它那薄弱的裝甲根本扛不住打,敞篷設計也經常被德國人一顆手榴彈解決一車人。當M10老老實實蹲在後邊執行反坦克任務時,其76.2毫米反坦克炮的殺傷力一般,不是很能勝任。

聖洛戰役中的M10

M36比M10過得還要淒慘一些,這款諢名為“傑克遜”的坦克殲擊車在潘興坦克難產的情況下成了美國裝甲兵的精神支柱,畢竟它裝備的90毫米炮是當時美國反坦克火炮中口徑最大的。M36經常被當作突擊戰車來使用而不是執行其原有的戰術用途,因此損失率一度居高不下。為了防止敞篷炮塔被輕武器攻擊,捎帶著也增強一點防空能力,美軍給M36加了個頂蓋,同時車體裝甲也被加厚。1944年12月的突出部戰役讓M36揚名立萬。在天氣惡劣空軍無法支援的情況下,M36成為了唯一能在500米到800米距離上擊穿德國豹式坦克正面傾斜裝甲的美制戰車,因此戰果頗豐。

戰場上的M36坦克殲擊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