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文化亮點|一本談變化的經典:《易經》

【編者按】本期繼續推出《中國文化亮點通俗讀本》第一部分人生智慧中的《一本談變化的經典:<易經>》。

一、《易經》的由來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

它的基本內容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形成了。 據傳先後有三位“聖人”參與了這部作品的創作, 伏羲是這部著作的奠基人。 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文化之神。 一天, 他在黃河邊散步, 看到河裡有一隻碩大的烏龜浮到水面上來, 烏龜的背上有一些奇怪的紋理。 他受到啟發, 於是就創造了《易經》中最核心的內容—八卦。 後來, 周代的開國君主周文王對《易經》的內容進行了補充闡釋, 使其更加豐富。 到了春秋時, 思想家孔子對《易經》又有了新的研究。 一般認為, 是孔子將它真正理論化的。 史書記載, 孔子對這部作品非常著迷, 經常閱讀, 竟然將穿竹簡的繩子一次次弄斷了—當時《易經》的文字是刻在竹簡上的, 一片片竹簡用繩子穿在一起。

歷代思想家從各個角度去闡發《易經》的內容, 於是《易經》便與中國人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有人說, 要想瞭解中國人, 不讀《易經》是不行的。 舉個例子, 北京紫禁城的構造, 處處暗喻《易經》的道理, 如其中最重要的三大殿——皇帝理政的外朝部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名稱就取自《易經》,

而後廷部分的三大殿——乾清宮、交泰宮、坤甯宮, 名稱也取自《易經》。

二、《易經》與占卜有關

《易經》是奠定在占卜的基礎上的, 它最原始的部分就是占卜的記錄。 商周時中國人的占卜方式有很多種, 一種是龜占, 就是拿著一根燒紅的烙鐵在烏龜殼上烙, 龜殼被高溫灼燒之後, 就會顯現出紋理, 人們根據紋理的走向來判斷吉凶。 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那些刻在龜甲上的文獻, 主要就是這種占卜的記錄。 《易經》中的占卜卻不用龜占, 而是用筮蔔, 就是用蓍草——一種常見的雜草來占卜, 故也稱草占。 蓍草占卜的方式很煩瑣, 它與龜占不同的是, 龜占主要是看紋理的走向, 草占主要是數數字,

所以《易經》和中國早期的數學有關。 比方說, 有人想要占卜命運, 他拿著50根蓍草, 兩手隨便一分(這隨意的一分, 偶然中就包含著命運的選擇), 通過複雜的過程, 最後可能得到的數位有4個:9、8、7、6, 從這些數位中, 就可以指向一卦, 由一卦中的某些內容, 就得出了這個人這次占卜的最後結果。

比如占卜到“利涉大川”, 這是一個吉利的徵兆, 就像順利地渡過河一樣, 做什麼事情都很順利;如果占到“不利有攸往”, 那就是提醒占卜的人, 他要做的事情可能不順利, 最好小心謹慎, 不能莽撞行事, 否則就會有災禍。

但是, 如果《易經》僅僅是占卜的書, 它就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影響。 占卜只是《易經》的基礎, 只是說明了這部書的來源。 後來這部書被充分理論化, 占卜命運的意味也就漸漸淡化了, 而《易經》的思想史意義卻越來越突出。

三、陰陽是《易經》的基礎

《易經》的秘密就在兩個字:陰、陽。 《易經》用符號表現它們, 陽以一條直線來表示, 即“—”。 陰以一條平分為兩段的直線來表示, 即“——”。 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第三十一回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有一天, 貴族小姐史湘雲和她的丫鬟翠縷一道出去散步。史湘雲性格豪放開朗,同時也學識豐富;翠縷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姑娘。那是一個夏天,她們走到水池邊,看見荷葉隨清風蕩漾,聞到陣陣清香,忍不住就在那兒停了下來。翠縷說:“怎麼荷花還沒有開?”湘雲說:“時候還沒有到呢,天地間萬物都由陰陽二氣化生,氣到了,荷花就開了。”翠縷不解地問:“什麼陰啊陽啊,沒影沒形的,我怎麼一點兒也不懂?”湘雲對她說:“陰陽哪裡有什麼影啊形啊,它不過是氣,天地中的一切都是由陰、陽二氣產生的,比如天是陽、地是陰,日是陽、月是陰。”翠縷好奇起來,問道:“難道花啊、草啊、蟲子啊什麼的,也有陰陽嗎?”“當然有了。”湘雲接著說,“什麼都有陰陽,比如那樹葉的正面叫陽,背面就叫陰。”翠縷越發有興趣,說道:“這下我懂了,男的就是陽,女的就是陰;動物也是一樣,公的就是陽,母的就是陰……”湘雲笑著罵道:“你一個姑娘家,說什麼公的母的,呸!”(以上略述大意)

 中國人認為,宇宙間有兩大勢力,一為陽,一為陰。這樣的思想,明顯是從感性直觀中抽象而來的。就人生活的空間而言,有天,有地;就一整天來說,有白天,有黑夜;就一個白天來說,有中午陽光四射的時候,又有晨曦微露和黃昏日落的時分;就人的生命來說,有朝氣十足的青年,又有遲鈍的暮年;就人的事業而言,有順利的時候,又有處於逆境的時候;等等。中國人將諸如光明的、正面的、處於控制地位的力量,概括為陽,將陰暗的、負面的、處於從屬地位的力量,概括為陰。

陰陽這兩大勢力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沒有陰,就沒有陽,沒有陰氣的作用,光憑陽氣是無法化生萬物的;反過來也一樣。陰陽之間相互影響,陽對於陰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陰對於陽也是如此。陰陽相互作用,宇宙間因此有了活力。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陽氣是開,陰氣是合。一升一降,一開一合,構成了宇宙的動勢。天地間一切變化的根源就來源於這二氣的作用。

四、天行健、地勢坤的哲學

《易經》從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從坤卦中提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中國人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世世代代謹守的兩句格言,一方面強調要有剛健進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強調要寬厚包容,像天地那樣,勇於承擔。這也成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特點。

貴族小姐史湘雲和她的丫鬟翠縷一道出去散步。史湘雲性格豪放開朗,同時也學識豐富;翠縷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姑娘。那是一個夏天,她們走到水池邊,看見荷葉隨清風蕩漾,聞到陣陣清香,忍不住就在那兒停了下來。翠縷說:“怎麼荷花還沒有開?”湘雲說:“時候還沒有到呢,天地間萬物都由陰陽二氣化生,氣到了,荷花就開了。”翠縷不解地問:“什麼陰啊陽啊,沒影沒形的,我怎麼一點兒也不懂?”湘雲對她說:“陰陽哪裡有什麼影啊形啊,它不過是氣,天地中的一切都是由陰、陽二氣產生的,比如天是陽、地是陰,日是陽、月是陰。”翠縷好奇起來,問道:“難道花啊、草啊、蟲子啊什麼的,也有陰陽嗎?”“當然有了。”湘雲接著說,“什麼都有陰陽,比如那樹葉的正面叫陽,背面就叫陰。”翠縷越發有興趣,說道:“這下我懂了,男的就是陽,女的就是陰;動物也是一樣,公的就是陽,母的就是陰……”湘雲笑著罵道:“你一個姑娘家,說什麼公的母的,呸!”(以上略述大意)

 中國人認為,宇宙間有兩大勢力,一為陽,一為陰。這樣的思想,明顯是從感性直觀中抽象而來的。就人生活的空間而言,有天,有地;就一整天來說,有白天,有黑夜;就一個白天來說,有中午陽光四射的時候,又有晨曦微露和黃昏日落的時分;就人的生命來說,有朝氣十足的青年,又有遲鈍的暮年;就人的事業而言,有順利的時候,又有處於逆境的時候;等等。中國人將諸如光明的、正面的、處於控制地位的力量,概括為陽,將陰暗的、負面的、處於從屬地位的力量,概括為陰。

陰陽這兩大勢力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沒有陰,就沒有陽,沒有陰氣的作用,光憑陽氣是無法化生萬物的;反過來也一樣。陰陽之間相互影響,陽對於陰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陰對於陽也是如此。陰陽相互作用,宇宙間因此有了活力。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陽氣是開,陰氣是合。一升一降,一開一合,構成了宇宙的動勢。天地間一切變化的根源就來源於這二氣的作用。

四、天行健、地勢坤的哲學

《易經》從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從坤卦中提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中國人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世世代代謹守的兩句格言,一方面強調要有剛健進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強調要寬厚包容,像天地那樣,勇於承擔。這也成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特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