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孝法師:佛教常說的空性,原來是這個意思

弟子問:

為什麼要跟著佛菩薩發願?

如孝法師答:

在現實當中, 願就是心力。 如果沒有心力, 沒有科學的安排, 學佛都是自相矛盾、一片混亂的。

學佛最怕混亂。 佛教當中全是寶貝, 你在佛法大海中淘寶, 到底是這個重要, 還是那個重要?一混亂, 你就迷失了。 結果, 沒在輪回中迷失, 最後卻在佛法中迷失了, 這很容易。

如果你發今生就要現證的心, 它本身沒有錯, 它會影響到未來, 影響到下一輩子, 但心力不夠絕對不行, 空性不夠也不行。 懂得空性, 懂得宏觀, 懂得無窮無盡的願力, 這就是菩薩的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注]。 按照佛菩薩的發願, 慢慢去入道。 入道以後, 後面都是自動程式, 不必再苦苦地反復出方案, 反復改。

弟子問:

師父, 空性是不是讓大家放下, 不要執著?

如孝法師答:

你都沒拿起來, 怎麼放下呢?

弟子問:

把太在乎的世俗東西放在一邊, 不要在意它們,

是這個境界嗎?

如孝法師答:

有的人從來沒拿起來過, 也談不到放下。 沒拿起過, 意思是說他內心從來沒擁有過那些境界。 他只是從外相上拿起來了, 實際上從來就沒有拿起來過。 你拿起來了, 受用過了, 才有資格談放下。

弟子問:

什麼是真正的空性呢?

如孝法師答:

空性就是你可以拿起來, 也可以放下。

弟子問:

那我也可以再拿起來, 再放下?

如孝法師答:

對, 你再拿起來的時候是不一樣的, 你對待它的見地一定是不一樣的。 生命沒有一個地方是重複的, 比如你今天吃麵條, 吃一輩子麵條, 當下的感受都不一樣, 而且也沒辦法對比。 但是, 你知道自己能夠穿梭, 這就是空性。

弟子問:

禪宗的修行追求的是什麼境界?

如孝法師答:

實際上就是自在, 自在就是我可以從這個時空穿越, 所有佛法追求的都是這個, 它都要解決自我的執著, 把自我的執著分解、化解了, 那就是空性了。

弟子問:

淨土宗講往生西方世界, 這是好多人修淨土的終極目標, 那禪宗的目標是什麼呢?

如孝法師答:

當一個人內在的淨化已經沒有什麼可執著的, 他內心的那種安適也可以叫做“極樂世界”, 但是這只是唯心所現的。 真正的極樂世界是佛菩薩的境界, 它也是存在的。 從物理學來說, 兩者可以合二為一, 所以極樂世界也是真實的存在。

如果你懂得空性, 極樂世界的出現就會更加牢靠。 即使你不懂空性, 但是用你的信、願、行也可以穿越。 所以, 這個距離的存在也不是問題。 如果你沒有信心又不懂空性,

就很麻煩。

[注]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指修行人從凡夫到證道的五個階段。

剛剛學佛, 首先進入的階段是資糧道。

資糧道和加行道屬於凡夫道;見道、修道已經超越凡夫階段, 是真正的菩薩聖者了;無學道指盡證真諦之理, 解脫一切煩惱, 學道圓滿, 而不更修學勝果之道。

今日智慧增長點:

1、按照佛菩薩的發願, 慢慢去入道。

2、空性就是你可以拿起來, 也可以放下。

3、所有佛法追求的都是自在, 都要解決自我的執著, 把自我的執著分解、化解了, 那就是空性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