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身體好不好,脾胃說了算!3招幫你調理脾胃!

中醫認為, 脾為後天之本, 是氣血生化之源。 脾主運化功能, 也就是所謂的“脾氣”, 脾胃好不好, 其實就是“脾氣”決定的。 脾氣足, 則脾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 通俗地說, 就是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我們吃下去的食物。

脾與其他臟腑關係密切, 脾胃差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 所以有“脾胃一傷, 四髒皆無生氣”的說法。 可見, 你的身體好壞, 首先還得脾胃說了算。

自測是否脾氣虛

中醫對脾虛的人可以總結出4大主要特徵, 可以對照檢查自己是否脾虛:

1. 面色萎黃, 形體消瘦, 肢體倦怠;

2. 不欲飲食, 腹部脹滿, 少氣懶言;

3. 舌頭顏色發淡, 舌邊有齒痕, 舌體上有一層薄薄的白苔;

4. 畏寒怕冷, 四肢不溫, 大便偏稀。

3招補足"脾氣"

1、山藥入飲食

山藥有補脾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中稱其“補中益氣力, 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 輕身不饑延年。 ”中醫上也常常用山藥於治療脾虛。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可以用生山藥500克研細粉備用, 每次煮粥用30克, 先用涼開水調成糊狀, 入鍋內煮, 煮時用筷子不停攪之, 使其沸至成薄糊狀即可。 如果嫌口感不好, 服用的時候可以適量加點糖。 此方法適用于任何年齡段脾虛的人。

2、古方調養——參苓白術散

“參苓白術散”出自宋朝官方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方, 是治療脾胃虛弱的經典方。 方中以黨參、茯苓平補脾胃之氣;白扁豆、山藥之甘淡, 助白術健脾, 又可祛濕;砂仁的芳香可以化濕行氣、和胃醒脾。

做法:取山藥10克、黨參10克、茯苓10克、白扁豆7克、陳皮5克、砂仁5克、白術(炒)10克;先用水浸泡30分鐘,

然後小火煮, 煮沸5-8分鐘即可。

此外, 現代研究表明, 猴頭菇多糖成分有助於促進胃健康, 用以上中藥調理時加上猴頭菇, 也可以很好地調養脾胃。

3、常揉兩穴位

健脾可以多按“脾俞穴和足三裡”。 脾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 是脾臟的精氣輸注於背部的位置(見下圖), 與脾直接相連, 所以刺激脾俞穴可以幫助恢復脾的功能。

足三裡穴是古今公認的“健脾第一穴”, 它在小腿前外側, 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見下圖)。 每天按揉兩側足三裡穴, 每次至少揉3分鐘, 力量要以有酸脹感為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