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探訪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尋找媽祖廟後的小雜貨店

讀研究生的時候, 學校文藝演出, 上臺吉他彈唱了羅大佑的《鹿港小鎮》, 至今還記得那首歌詞,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

這次環遊臺灣, 遭遇強颱風“卡努”, 在台中吃喝玩樂時, 還是惦記著鹿港小鎮, 朋友說現實沒有歌裡唱的好, 但我已經有心結, 到了非去不可的地步。

鹿港不通火車, 只能坐汽車去, 離開鹿港還得去彰化轉車。 “卡努”帶來的雨還沒停, 於是打的士去了鹿港小鎮, 台中過去不到兩百元。 到達鹿港的時候, 天都快黑了, 第一感覺像是八十年代的大陸小鎮。

一直以為鹿港小鎮就在海邊, 唱著《鹿港小鎮》, 總是浮現出海邊小漁村的景象。 到了之後才知道不一樣。 鹿港確實在海邊, 隔著臺灣海峽, 對面就是泉州, 所以有“小泉州”的名號, 不過鹿港城鎮離海有點遠。

鹿港的酒店不多, 找了一家民宿, 剛好就在“摸乳巷”邊上, 這是鹿港最不值得去的景點, 卻最能吸引眼球。 僅夠一人通過的小巷子, 如果有人對面走來, 必須側身貼胸而過, 以前沒燈都是摸牆而過, 後來有人摸到女人的胸, 因此得名。

來到鹿港, 最想去的不是知名景點, 而是媽祖廟後的那家小“雜貨店”。 當然, 鹿港並不是羅大佑的家鄉, 我也並非真的要去尋歌裡唱的那家店, 而是想去看看真實的鹿港小鎮。

鹿港擁有八景十二勝的景致,第一站去的是龍山寺,因為它就在我住的附近,而且它和文開書院、天后宮並列為鹿港最著名的三大古跡。

國慶日過了,鹿港幾乎沒有什麼遊客,龍山寺也是如此,正好在煙火中慢慢看這座1831年建的古廟。龍山寺是臺灣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築物,雕刻和建築很值得去欣賞。

逛了龍山寺,便去徒步尋找鹿港的老街,鹿港最興盛的時候,也是因為這些老街而名聲在外,路上機車多過汽車。

“機車” 是鹿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各種各樣的摩托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連阿婆出門買菜都是騎著“小綿羊”。鹿港沒見到大型的百貨商店,而最多的就是“7-11”和“全家”這類小型超市,我們叫做“便利店”,他們叫“超商”。

鹿港的建築風格跟廣東和福建很類似,騎樓,一樓的面前是一條公共的走廊,使得行走可以無懼風雨。

一些老的私家小店是佔據了騎樓的鋪面,一看就有些歷史了。

相比較內地許多城鎮,鹿港顯得有些破舊,還有人覺得比較落後,但也許是這些因循守舊,才能傳承一些傳統。

鹿港的老街有兩大部分,乾隆時期,埔頭街、瑤林街、大有街,形成了鹿港的“古市街”。

嘉慶年間,順興街、福興街、和興街、泰興街、長興街,形成了鹿港的“五福街”。

現在,鹿港的古市街和五福街都是臺灣的聚落類文化遺產,是受法律保護的,不能輕易拆遷。

鹿港並不繁華,至今沒有火車,甚至沒有到外地的直達汽車,也幾乎沒見到高樓大廈。路中間的這棟高樓,卻是鹿港的立體停車場。

相比臺北,鹿港的發展並不快,如同羅大佑歌裡唱的,“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

鹿港的人們是虔誠的,一路尋覓《鹿港小鎮》唱的媽祖廟,結果發現滿大街的都是各種寺廟,即使是天后宮,都有兩個。

臺灣有400多座媽祖廟,而這個1685年的鹿港天后宮,在臺灣所有媽祖廟裡排第一,裡面供奉的媽祖神像是唯一一尊從福建莆田來的。

廟裡好多本地人在燒香拜佛,只遇到一撥武漢來的遊客,大陸遊客比起從前,是少了太多,據說以前這裡大陸遊客是一車一車的過來,大家都是聽過羅大佑的《鹿港小鎮》。

一直想看看媽祖廟後面是否真的有賣香火的雜貨店,後來發現還真不少,還發現了一個上過臺灣電視的傳統手工燈籠店。也許1982年羅大佑寫《鹿港小鎮》的時候,鹿港眾多的雜貨店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鹿港的物價非常便宜,吃的住的都便宜過廣東地區,但本地美食卻很多,魷魚羹、肉圓、麵線糊、蝦丸、餛飩、蚵仔煎、生炒五味、鳳眼糕、綠豆糕、牛舌餅、豬油粩等等,名氣最大的還是價廉物美的麵線糊和蚵仔煎。

“王罔麵線糊” , 上過臺灣報紙電視,她家的麵線糊25台幣(6元)一碗,有不少肉塊、蝦米和麵線,是我見過最實惠的傳統美食。牆上老照片中的姑娘,不知是否就是這位動作麻利的老闆娘,不由得想起《鹿港小鎮》的曲子,“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夢中的姑娘依然長髮盈空。”

晚上,又去另一家餐館宵夜,喝羊雜湯和羊骨湯,加上小魚幹炒青菜,70元,真是物有所值。

鹿港小鎮還有許多著名的景點沒去,也沒有執著地尋找較遠的漁村,也許在鹿港小鎮兩天隨心所欲的行走,已經找到了心目中的那家“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里沒有當初我的夢想。”早在當年,羅大佑已看透了大都市的浮華,才能愛上鹿港小鎮。然而,現在年輕人卻未必甘於平淡的小鎮生活,想去大都市尋找自己的夢想,不經歷繁華,何以能看破紅塵?

鹿港擁有八景十二勝的景致,第一站去的是龍山寺,因為它就在我住的附近,而且它和文開書院、天后宮並列為鹿港最著名的三大古跡。

國慶日過了,鹿港幾乎沒有什麼遊客,龍山寺也是如此,正好在煙火中慢慢看這座1831年建的古廟。龍山寺是臺灣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築物,雕刻和建築很值得去欣賞。

逛了龍山寺,便去徒步尋找鹿港的老街,鹿港最興盛的時候,也是因為這些老街而名聲在外,路上機車多過汽車。

“機車” 是鹿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各種各樣的摩托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連阿婆出門買菜都是騎著“小綿羊”。鹿港沒見到大型的百貨商店,而最多的就是“7-11”和“全家”這類小型超市,我們叫做“便利店”,他們叫“超商”。

鹿港的建築風格跟廣東和福建很類似,騎樓,一樓的面前是一條公共的走廊,使得行走可以無懼風雨。

一些老的私家小店是佔據了騎樓的鋪面,一看就有些歷史了。

相比較內地許多城鎮,鹿港顯得有些破舊,還有人覺得比較落後,但也許是這些因循守舊,才能傳承一些傳統。

鹿港的老街有兩大部分,乾隆時期,埔頭街、瑤林街、大有街,形成了鹿港的“古市街”。

嘉慶年間,順興街、福興街、和興街、泰興街、長興街,形成了鹿港的“五福街”。

現在,鹿港的古市街和五福街都是臺灣的聚落類文化遺產,是受法律保護的,不能輕易拆遷。

鹿港並不繁華,至今沒有火車,甚至沒有到外地的直達汽車,也幾乎沒見到高樓大廈。路中間的這棟高樓,卻是鹿港的立體停車場。

相比臺北,鹿港的發展並不快,如同羅大佑歌裡唱的,“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

鹿港的人們是虔誠的,一路尋覓《鹿港小鎮》唱的媽祖廟,結果發現滿大街的都是各種寺廟,即使是天后宮,都有兩個。

臺灣有400多座媽祖廟,而這個1685年的鹿港天后宮,在臺灣所有媽祖廟裡排第一,裡面供奉的媽祖神像是唯一一尊從福建莆田來的。

廟裡好多本地人在燒香拜佛,只遇到一撥武漢來的遊客,大陸遊客比起從前,是少了太多,據說以前這裡大陸遊客是一車一車的過來,大家都是聽過羅大佑的《鹿港小鎮》。

一直想看看媽祖廟後面是否真的有賣香火的雜貨店,後來發現還真不少,還發現了一個上過臺灣電視的傳統手工燈籠店。也許1982年羅大佑寫《鹿港小鎮》的時候,鹿港眾多的雜貨店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鹿港的物價非常便宜,吃的住的都便宜過廣東地區,但本地美食卻很多,魷魚羹、肉圓、麵線糊、蝦丸、餛飩、蚵仔煎、生炒五味、鳳眼糕、綠豆糕、牛舌餅、豬油粩等等,名氣最大的還是價廉物美的麵線糊和蚵仔煎。

“王罔麵線糊” , 上過臺灣報紙電視,她家的麵線糊25台幣(6元)一碗,有不少肉塊、蝦米和麵線,是我見過最實惠的傳統美食。牆上老照片中的姑娘,不知是否就是這位動作麻利的老闆娘,不由得想起《鹿港小鎮》的曲子,“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夢中的姑娘依然長髮盈空。”

晚上,又去另一家餐館宵夜,喝羊雜湯和羊骨湯,加上小魚幹炒青菜,70元,真是物有所值。

鹿港小鎮還有許多著名的景點沒去,也沒有執著地尋找較遠的漁村,也許在鹿港小鎮兩天隨心所欲的行走,已經找到了心目中的那家“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里沒有當初我的夢想。”早在當年,羅大佑已看透了大都市的浮華,才能愛上鹿港小鎮。然而,現在年輕人卻未必甘於平淡的小鎮生活,想去大都市尋找自己的夢想,不經歷繁華,何以能看破紅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