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江湖第一會天地會,度量清王朝盛衰的一把尺子

提起近代幫會,人們可能會想到小刀會、三合會、三點會、哥老會等許多名字, 但這些幫會背後還隱藏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天地會,又稱洪門。 傳說天地會英雄有萬雲龍、陳近南, 金庸還說有韋小寶。 這個英雄輩出、聲勢浩大的幫會, 從哪裡來?其發展壯大又有著什麼秘密?

乾隆二十六年,在福建高溪觀音亭出家的和尚提喜, 覺得自己這輩子應該做出點大事。

雖然住在觀音亭裡, 提喜卻通吃佛道兩家, 平日裡為人做法事, 在鄉里有不錯的聲望, 甚至還有幾個人對他平日的說教死心塌地。 提喜雖然出家, 但其實算一種出家的居士, 他不但娶妻生子, 背後還有一個不小的鄭氏家族——提喜其實姓鄭名開, 在家中排行老二, 乳名洪, 出家後, 他也常被人稱做洪二和尚。

提喜在乾隆時的農村,屬於絕對的知識份子, 不但識文斷字, 還能做些謎語詩詞, 更可以給人看看風水,

掐算一下時運, 所以他在農民眼中, 還是一個預言家, 一個能人。 提喜和尚大概對自己的算命術十分自信, 他掐算到, 要不了多久, 清王朝要出事, 而自己也是要成大事的人, 時不我與, 不能再等了, 於是他決定今年就開始自己的大事計畫。

要做什麼大事呢?提喜和尚最羡慕的是本行的老前輩, 前朝的太祖, 朱元璋, 甚至有傳說, 他被人稱做“洪二和尚”, 也是因為他想繼承朱洪武的江山。 所以提喜決定打出“反清複明”的旗號來做造反的大事。

做這種大事, 得有幫手, 所幸他人緣不錯, 且作為村民的宗教導師, 願意追隨他的人也不少。 他先找來與自己相善的村民朱鼎元、馬九龍結拜為異姓兄弟, 然後宣稱“人生以天地為本”, 三人小組命名為天地會。

而後洪二和尚積極招收門徒入會, 事情進展的還不錯, 第二年就有李少敏、盧茂、陳彪、張破狗臉等人入會——從名字看, 這些會員大概也是農民、工匠。

在專制社會結社是被禁止的, 何況這種以反政府為目的的結社, 天地會發展雖快, 但卻只能是完全秘密的。 為讓新加入的會員知道本會領導人情況, 洪二和尚做了兩句口訣:“三姓結萬李桃紅, 九龍升天李朱洪”——原始創會人是三位不同姓的兄弟, 由於其中之一馬九龍去世, 本會主要領導人為李少敏、朱元鼎和洪二和尚三位。

眼瞅著會眾發展得越來越多, 做大事的時機似乎成熟了, 洪二和尚又傳下了一個預言:木立鬥世。 木是十八兩字合寫, 立是六十一兩字合寫,鬥則是化寫十三兩字,

世字代表了卅二, 即三十二。 木立鬥三字分別指代了順治、康熙、雍正在位時間, 而世字所代表的三十二, 自然是指乾隆只能享國運三十二年——到時自己是要去登大寶的。

這四個字雖然隱晦, 但天地會的頭領們懂得其中的奧妙, 於是抓緊時間發展組織。 乾隆三十二年十月, 洪二和尚的弟子盧茂找到與自己平時一起練習棍棒的同鄉何哲、林鹹等十人在家中結拜, 準備儘快舉事。 但盧茂發現一年都過了四分之三了, 乾隆的位置還好好的, 十來個人是辦不成大事的, 於是又讓諸人繼續發展下線, 等來年再起義。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四日,糾結三百多人的盧茂宣佈起義, 起義目標——攻打漳浦縣倉庫。

但走到城門口盧茂發現, “義軍”只到了不到一半人:太平“盛世”, 有口飯吃的人都不想做掉腦袋的買賣。 但箭在弦上, 所謂的起義還是發生了, 這場起義從十四日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到第二天早上結束, 連城門都沒進得了。 盧茂逃亡山林, 不久後被官府捉拿。

弟子失敗, 師父洪二去哪裡了?原來洪二一直在幕後指揮, 見事不對, 便溜之大吉, 但是由於之前眾人盟誓, 其他人雖然被捕, 但無一人供出洪二的行蹤。

不甘心失敗的洪二又命弟子李少敏準備舉事。 乾隆三十四年十月, 李少敏在福建詔安糾結了一些人馬, 製作了“大明”的旗幟, 並封了總兵、遊擊等官職。 但是還沒等到計畫暴動, 詔安縣知縣就聽聞消息, 把李少敏一夥一網打盡。

這兩次“起義”目標很大,但影響力,也就是麻煩了一下縣“派出所”級的武裝力量。洪二和尚準備多年,卻連縣城都沒走到,大概是心灰意冷了,經過這次失敗的洪二和尚,隱姓埋名起來,不再傳教。

已經沒有做大事心思的提喜在乾隆四十四年病故。可能他本人都覺得自己人生不輝煌,所以沒留下任何文字,周圍人也不知他曾有過這樣的雄心。而上面所敘述的他的人生,還是從清王朝的犯罪檔案中整理出來。就天地會本身的活力而言,似乎也走到了盡頭。但誰都沒想到,在提喜死後,天地會卻瘋狂發展,而鄭開,提喜,或者說洪二和尚,也成了一個江湖傳說。

天地會是秘密傳會,幫會發展了多大,洪二本人活著的時候也不清楚。在被鎮壓後,離開了洪二和尚的天地會還自由的生長著。

乾隆四十七年,提喜的弟子陳彪發現,發展幫會似乎還是很有前途。於是身為嫡傳的他又開始拉攏人結會。他為了吸引人加入,將天地會的宗旨改為“互相幫助”,而且他許諾自己的弟子,每拉一人入會,他都給發銀元、銅錢做獎勵。一時間小販、車夫甚至蒙學先生,都成了天地會的成員。

在陳彪的弟子中,有一個叫嚴煙的布販,乾隆四十八年,嚴煙前往臺灣島彰化開店,並暗中傳會。這種鼓勵“互相説明”的幫會,在底層民眾裡發展速度非常快。遠在臺灣的民眾聽說天地會“立誓結盟,患難相救”,有一個叫林爽文的車夫幫工,聽說嚴煙在臺灣招收天地會,就主動前去要求入會。林爽文雖是車夫,但正直爽快,自己餓肚子也要傾囊助人。沒什麼本事、家底的林爽文倒有許多朋友,這些朋友也跟著他加入了天地會。在林爽文的領導下,臺灣天地會發展迅速,林爽文成了臺灣天地會的盟主。

作為盟主的林爽文,從行事風格上看,頗有大俠之風。藏匿逃犯,為人脫獄也是大俠常做之事。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收留了逃犯張烈等五人,林爽文所在的大裡杙村距彰化縣五十裡,而知縣知逃犯在彼,竟不敢前去索要。十一月,彰化縣知縣懇請臺灣總兵柴大紀帶兵,跟他同道前往林爽文處捉拿逃犯。柴大紀也不想招惹江湖豪客,就只派出手下遊擊耿世文率300人助陣。

到達大裡杙的知縣威脅林爽文,如果再不交出逃犯,他們就要焚村為報。大俠怎能為官府所迫?林爽文自然拒絕要求,而有人助陣的知縣也不含糊,立即開始了村莊焚毀計畫。此舉激起了民憤,在天地會兄弟的煽動下,全村兩千余人與林爽文一道開始反抗官府。

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決定與官府徹底決裂。他向官府詐降,一眾人到達清兵前鋒營,然後突然發難,前鋒營幾全軍覆沒。同時林爽文派出一人詭稱知縣的眼線,有要事需見主將密奏。等此人一進大營,便沖入火藥庫,將火藥點燃,頃刻“火焰燭天”,清軍主將斃命,士兵也幾被全殲。

次日,林爽文率軍向彰化縣進發,城中天地會響應,二十八日,林爽文佔領彰化縣城。進了城的林爽文跟當暴發戶差不多,奪了地盤不知道做什麼,他沒有當皇帝的野心,起義的口號還是反貪官。他給天地會的主要骨幹都分封了“職務”,但天地會規矩是眾人平等,人們仍以弟兄相稱,眾兄弟裹挾著他,有模有樣的建立了政權。林爽文政權在彰化縣建立之初,就規定禁止搶掠,並建立了戰時稅收制度:最高十抽二,絕對算是輕徭薄賦了。

林爽文站穩彰化後,派兵攻打竹塹(新竹)和諸羅(嘉義),十二月初六,僅不到兩千人的義軍,在諸羅縣百姓的幫助下攻下了縣城,竹塹城也不日陷落。林爽文的勝利引發了其他會眾的回應。十二月十三日,鳳山(高雄)天地會莊大田起義,當日鳳山就落到了義軍手中。

從十一月二十七日到十二月十三日,僅半個月時間,半個臺灣落入義軍手中,但勝利沒有沖昏林爽文的頭腦——因為他本來就不知道目標是什麼。

身在北京的乾隆帝目標卻很明確:剿滅。乾隆不斷派兵支援臺灣,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起義已歷經一年,乾隆派出寵臣福康安率六萬大軍赴台,號稱十萬。富有戰場經驗的福康安對義軍採取了分化瓦解、聲東擊西的策略,由於實力懸殊,林爽文起義最終失敗。

性情直爽的林爽文從成為盟主,到起義失敗,都是被會眾兄弟推著走,他自己也說“自己沒什麼本事”。他沒想到當時仗義幫了落難兄弟一把,居然生出了這麼大的事端,他更想不到的是,自己鬧得這回事,讓乾隆真的放在了心上,乾隆不但把剿滅林爽文起義列為自己的“十全武功”,還將禁止天地會條款,明文寫入大清律——驕傲之後,乾隆也有些後怕。

事後,乾隆鬧清楚了天地會的來龍去脈,所以才留下了這些檔案。但乾隆沒鬧明白的是,當年處心積慮要做大事的洪二和尚沒鬧出聲響、而僅僅想加入“互助組”的林爽文能折騰出這麼大的動靜,不是因為天地會厲害了,而是自己的這個“盛世”不行了,這天地會,卻也是度量清王朝盛衰的一把尺子!

這兩次“起義”目標很大,但影響力,也就是麻煩了一下縣“派出所”級的武裝力量。洪二和尚準備多年,卻連縣城都沒走到,大概是心灰意冷了,經過這次失敗的洪二和尚,隱姓埋名起來,不再傳教。

已經沒有做大事心思的提喜在乾隆四十四年病故。可能他本人都覺得自己人生不輝煌,所以沒留下任何文字,周圍人也不知他曾有過這樣的雄心。而上面所敘述的他的人生,還是從清王朝的犯罪檔案中整理出來。就天地會本身的活力而言,似乎也走到了盡頭。但誰都沒想到,在提喜死後,天地會卻瘋狂發展,而鄭開,提喜,或者說洪二和尚,也成了一個江湖傳說。

天地會是秘密傳會,幫會發展了多大,洪二本人活著的時候也不清楚。在被鎮壓後,離開了洪二和尚的天地會還自由的生長著。

乾隆四十七年,提喜的弟子陳彪發現,發展幫會似乎還是很有前途。於是身為嫡傳的他又開始拉攏人結會。他為了吸引人加入,將天地會的宗旨改為“互相幫助”,而且他許諾自己的弟子,每拉一人入會,他都給發銀元、銅錢做獎勵。一時間小販、車夫甚至蒙學先生,都成了天地會的成員。

在陳彪的弟子中,有一個叫嚴煙的布販,乾隆四十八年,嚴煙前往臺灣島彰化開店,並暗中傳會。這種鼓勵“互相説明”的幫會,在底層民眾裡發展速度非常快。遠在臺灣的民眾聽說天地會“立誓結盟,患難相救”,有一個叫林爽文的車夫幫工,聽說嚴煙在臺灣招收天地會,就主動前去要求入會。林爽文雖是車夫,但正直爽快,自己餓肚子也要傾囊助人。沒什麼本事、家底的林爽文倒有許多朋友,這些朋友也跟著他加入了天地會。在林爽文的領導下,臺灣天地會發展迅速,林爽文成了臺灣天地會的盟主。

作為盟主的林爽文,從行事風格上看,頗有大俠之風。藏匿逃犯,為人脫獄也是大俠常做之事。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收留了逃犯張烈等五人,林爽文所在的大裡杙村距彰化縣五十裡,而知縣知逃犯在彼,竟不敢前去索要。十一月,彰化縣知縣懇請臺灣總兵柴大紀帶兵,跟他同道前往林爽文處捉拿逃犯。柴大紀也不想招惹江湖豪客,就只派出手下遊擊耿世文率300人助陣。

到達大裡杙的知縣威脅林爽文,如果再不交出逃犯,他們就要焚村為報。大俠怎能為官府所迫?林爽文自然拒絕要求,而有人助陣的知縣也不含糊,立即開始了村莊焚毀計畫。此舉激起了民憤,在天地會兄弟的煽動下,全村兩千余人與林爽文一道開始反抗官府。

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決定與官府徹底決裂。他向官府詐降,一眾人到達清兵前鋒營,然後突然發難,前鋒營幾全軍覆沒。同時林爽文派出一人詭稱知縣的眼線,有要事需見主將密奏。等此人一進大營,便沖入火藥庫,將火藥點燃,頃刻“火焰燭天”,清軍主將斃命,士兵也幾被全殲。

次日,林爽文率軍向彰化縣進發,城中天地會響應,二十八日,林爽文佔領彰化縣城。進了城的林爽文跟當暴發戶差不多,奪了地盤不知道做什麼,他沒有當皇帝的野心,起義的口號還是反貪官。他給天地會的主要骨幹都分封了“職務”,但天地會規矩是眾人平等,人們仍以弟兄相稱,眾兄弟裹挾著他,有模有樣的建立了政權。林爽文政權在彰化縣建立之初,就規定禁止搶掠,並建立了戰時稅收制度:最高十抽二,絕對算是輕徭薄賦了。

林爽文站穩彰化後,派兵攻打竹塹(新竹)和諸羅(嘉義),十二月初六,僅不到兩千人的義軍,在諸羅縣百姓的幫助下攻下了縣城,竹塹城也不日陷落。林爽文的勝利引發了其他會眾的回應。十二月十三日,鳳山(高雄)天地會莊大田起義,當日鳳山就落到了義軍手中。

從十一月二十七日到十二月十三日,僅半個月時間,半個臺灣落入義軍手中,但勝利沒有沖昏林爽文的頭腦——因為他本來就不知道目標是什麼。

身在北京的乾隆帝目標卻很明確:剿滅。乾隆不斷派兵支援臺灣,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起義已歷經一年,乾隆派出寵臣福康安率六萬大軍赴台,號稱十萬。富有戰場經驗的福康安對義軍採取了分化瓦解、聲東擊西的策略,由於實力懸殊,林爽文起義最終失敗。

性情直爽的林爽文從成為盟主,到起義失敗,都是被會眾兄弟推著走,他自己也說“自己沒什麼本事”。他沒想到當時仗義幫了落難兄弟一把,居然生出了這麼大的事端,他更想不到的是,自己鬧得這回事,讓乾隆真的放在了心上,乾隆不但把剿滅林爽文起義列為自己的“十全武功”,還將禁止天地會條款,明文寫入大清律——驕傲之後,乾隆也有些後怕。

事後,乾隆鬧清楚了天地會的來龍去脈,所以才留下了這些檔案。但乾隆沒鬧明白的是,當年處心積慮要做大事的洪二和尚沒鬧出聲響、而僅僅想加入“互助組”的林爽文能折騰出這麼大的動靜,不是因為天地會厲害了,而是自己的這個“盛世”不行了,這天地會,卻也是度量清王朝盛衰的一把尺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