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群狂曬“簡歷”競選家委會,“我慚愧地想退群了”

最近, 在上海一小學的家長群裡, 為了評選家委會, 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進行了一場履歷大比拼。 不知道內情的人看到, 還以為是某家世界500強公司競選CEO。

其中, 有美國留學回來的私募經理媽媽, 央行外管局工作學歷是PHD的爸爸。 知名外企的HRD, 爸爸和媽媽是復旦附中校友, 以及同濟校友。

還有“博士期間曾擔任上海師範大學研究生會主席”的爸爸, 媽媽和爸爸是研究生同學。

“目前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做老師”。 雖然家長群在熱烈並且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公平競爭當家委。 但是看到這樣的陣勢, 很多不在群中圍觀的家長都覺得壓力山大。 並笑稱自己在這樣的群裡, 只能這樣選擇默默退群。

當然, 這也是大家一個善意的調侃式的玩笑。 只是當看到這麼多“厲害了”的家長履歷, 很多爸媽都沉默了。 有人問, 只是一個小學的家委會而已, 真的需要這麼高學歷的“海歸”、“博士”, 或者是外企的“複合型管理人才嗎?”

家委會主要是起到什麼作用?

現在名校的家委會, 已經成為了“拼爹會”嗎?其實, 家委會只是老師與家長們溝通的一座橋樑, 在其中起溝通的作用。 比如學校有一些事情, 需要與家長溝通, 例如飯堂漲價、組織校級活動等等, 就會先通知家委會開會, 然後再讓家委會徵集所有家長意見, 從中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老實說,

家委會並不是一個榮譽擺設, 而是一個需要身心付出的崗位。

我同事周姐當過小學六年家委, 她說, 當家委的時候, 特別是每年的幾個關鍵點, 比如教師節、元旦、中秋國慶、假期旅行, 以及偶爾的一些大型班級活動等。

每到這個時候, 他們家委會成員就會精神高度緊張, 並要做很多瑣碎的事情。 比如學校的元旦表演, 家委要想好自己班上的表演節目, 還要借服裝、買道具等等, 甚至有的時候打掃場地都需要家委親力親為。

周姐是註冊會計師, 所以在家委會中負責班級財務, 班上的每一筆支出都有明確的帳目。 儘管家委會成員都是盡心盡力義務勞動, 但有時候還費力不討好, 還是有家長對家委會收錢不滿意, 對一些活動項目也不熱心。 這個時候,就全憑家委們的溝通協調能力。

但是,家委這件“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家長,甚至包括那麼多“金光閃閃履歷”的家長們爭搶去當呢?

這就是那句顛撲不破的古訓,“可憐天下父母心”。

大部分父母,尤其是中國的父母,恨不得在孩子們面前盡自己所能,有的家委希望能反映家長心聲。比如孩子作業過多過難,可以通過家委與老師溝通進行即時調整,從而減輕孩子負擔。有的家長寄希望于當了家委,多替老師做事情,和老師多多溝通,讓自己的孩子被老師“重點照顧”。

無論是怎樣的目的,歸根結底,還是“一切為了孩子”。

像最近很熱的某銀行的“番茄炒蛋”廣告,一個留學生到了美國以後,要參加聚會想做番茄炒蛋,問媽媽語音後依舊一知半解,最後母親傳來即時視頻才算解決了難題。當做好番茄炒蛋以後,留學生才想起自己忽略了時差,母親是淩晨4點起床為自己錄的番茄炒蛋視頻。很多人看這則廣告都流出了眼淚。

多少父母,在孩子不在身邊的日子,總是把手機放在枕邊,不管什麼時候收到孩子的資訊,都秒回呢?廣告中的留學生其實是習慣了媽媽的付出,他印象裡的媽媽,是一個永遠隨時隨地都能做出他想吃食物的人。曾經有一個網站做過一份調查,結果顯示:

52.5%的家長曾“為孩子安排課餘學習內容”;

26.1%的家長“經常檢查孩子的日記或通信”;

37.1%的家長“總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鋪或收拾書包等”;

34.6%的家長“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

62.0%的家長認為自己“比其他家長管教孩子嚴厲”。

在這樣的長期關係中,孩子並沒有被當作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而是大人的附屬物。家長以為的“我的孩子離不開我”,實質是家長離不開自己的孩子。而在這樣的養成環境下的孩子,往往又容易輕視自己的意願,可能因為父母的意願或壓力而決定自己的人生。

從心理學上說,這樣的孩子,很難有“獨立完整”的人格。

日本有一個單親媽媽,曾經是與山口百惠齊名的偶像,她叫森昌子。她與外遇的丈夫離婚後,獨自撫養三個兒子。她對兒子們定下了三條家規:

兄弟之間必須講敬語;

晚上11點之前必須回家,到時間立刻鎖門;

到了18歲必須獨立,從家裡強制搬出去。

森昌子說,“兄弟之間要講敬語是為了讓他們認清楚彼此之間的關係,哥哥要有哥哥的樣子,弟弟要有弟弟的樣子。”森昌子的孩子們遇到問題很少會來找她,而是選擇彼此商量著解決。森昌子經常被笑作“很冷酷的媽媽”,當孩子晚歸她確實能做到絕不開門,“就讓他睡在院子的地上吧,我自己在屋裡睡我的。”

定下的規矩就一定要執行,孩子才能學到原則性的重要。

森昌子的大兒子taka,現在是日本新生代最強搖滾樂隊的主唱。兒子們都經常在INS上向自己的媽媽“表白”。森昌子表示,“能得到兒子的喜愛,我感到很幸福。”在她看來,孩子們對她的愛,並非理所當然,更像是母親的身份是像事業得到了認可。

這樣的客觀冷靜,源於森昌子把自己當作是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的獨立,是他要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在處理問題上割斷與母體之間的聯繫。但是培養出獨立的孩子之前,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他的父母也是獨立的。

作為家長,自己首先應是一個獨立而有魅力的人,而不是為了孩子,成為沒有底限的“喪己式付出”的“孩子奴”。如果一味地過度關注孩子,可能會在不知不覺讓孩子失去了獨立和自信,變得離不開父母。

身為父母能做到得體的離開,學會愛的放手,才能最終發現,這樣的愛,比攢緊的愛來得更為深沉。

作者:心倞,多平臺簽約作者,期刊專欄作者,4歲男孩媽媽,心理學愛好者。喝茶喝酒,談天交友。這故事你起個頭,我便陪你到細水長流。

這個時候,就全憑家委們的溝通協調能力。

但是,家委這件“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家長,甚至包括那麼多“金光閃閃履歷”的家長們爭搶去當呢?

這就是那句顛撲不破的古訓,“可憐天下父母心”。

大部分父母,尤其是中國的父母,恨不得在孩子們面前盡自己所能,有的家委希望能反映家長心聲。比如孩子作業過多過難,可以通過家委與老師溝通進行即時調整,從而減輕孩子負擔。有的家長寄希望于當了家委,多替老師做事情,和老師多多溝通,讓自己的孩子被老師“重點照顧”。

無論是怎樣的目的,歸根結底,還是“一切為了孩子”。

像最近很熱的某銀行的“番茄炒蛋”廣告,一個留學生到了美國以後,要參加聚會想做番茄炒蛋,問媽媽語音後依舊一知半解,最後母親傳來即時視頻才算解決了難題。當做好番茄炒蛋以後,留學生才想起自己忽略了時差,母親是淩晨4點起床為自己錄的番茄炒蛋視頻。很多人看這則廣告都流出了眼淚。

多少父母,在孩子不在身邊的日子,總是把手機放在枕邊,不管什麼時候收到孩子的資訊,都秒回呢?廣告中的留學生其實是習慣了媽媽的付出,他印象裡的媽媽,是一個永遠隨時隨地都能做出他想吃食物的人。曾經有一個網站做過一份調查,結果顯示:

52.5%的家長曾“為孩子安排課餘學習內容”;

26.1%的家長“經常檢查孩子的日記或通信”;

37.1%的家長“總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鋪或收拾書包等”;

34.6%的家長“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

62.0%的家長認為自己“比其他家長管教孩子嚴厲”。

在這樣的長期關係中,孩子並沒有被當作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而是大人的附屬物。家長以為的“我的孩子離不開我”,實質是家長離不開自己的孩子。而在這樣的養成環境下的孩子,往往又容易輕視自己的意願,可能因為父母的意願或壓力而決定自己的人生。

從心理學上說,這樣的孩子,很難有“獨立完整”的人格。

日本有一個單親媽媽,曾經是與山口百惠齊名的偶像,她叫森昌子。她與外遇的丈夫離婚後,獨自撫養三個兒子。她對兒子們定下了三條家規:

兄弟之間必須講敬語;

晚上11點之前必須回家,到時間立刻鎖門;

到了18歲必須獨立,從家裡強制搬出去。

森昌子說,“兄弟之間要講敬語是為了讓他們認清楚彼此之間的關係,哥哥要有哥哥的樣子,弟弟要有弟弟的樣子。”森昌子的孩子們遇到問題很少會來找她,而是選擇彼此商量著解決。森昌子經常被笑作“很冷酷的媽媽”,當孩子晚歸她確實能做到絕不開門,“就讓他睡在院子的地上吧,我自己在屋裡睡我的。”

定下的規矩就一定要執行,孩子才能學到原則性的重要。

森昌子的大兒子taka,現在是日本新生代最強搖滾樂隊的主唱。兒子們都經常在INS上向自己的媽媽“表白”。森昌子表示,“能得到兒子的喜愛,我感到很幸福。”在她看來,孩子們對她的愛,並非理所當然,更像是母親的身份是像事業得到了認可。

這樣的客觀冷靜,源於森昌子把自己當作是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的獨立,是他要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在處理問題上割斷與母體之間的聯繫。但是培養出獨立的孩子之前,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他的父母也是獨立的。

作為家長,自己首先應是一個獨立而有魅力的人,而不是為了孩子,成為沒有底限的“喪己式付出”的“孩子奴”。如果一味地過度關注孩子,可能會在不知不覺讓孩子失去了獨立和自信,變得離不開父母。

身為父母能做到得體的離開,學會愛的放手,才能最終發現,這樣的愛,比攢緊的愛來得更為深沉。

作者:心倞,多平臺簽約作者,期刊專欄作者,4歲男孩媽媽,心理學愛好者。喝茶喝酒,談天交友。這故事你起個頭,我便陪你到細水長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