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優秀的產品經理,原來都是這樣學習的!

發佈於1天前閱讀3836評論0喜歡4

閱讀3836

標籤:

產品經理

現在生活中, 社會需求變化的太快, 大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靠著一紙文憑維持生計了, 因為那只是你過去的某個階段的知識存量, 是否能持續更新獲取新知識、是否能將獲取的知識完全內化, 這些才是個人競爭力的有力衡量標準。

大家都知道, 產品經理是一個自我驅動型很強的職業, 需要持續學習。 所以, 平時會流覽很多行業資訊, 閱讀很多文章, 但是時間長了, 會發現自己並沒有明顯的提升, 看的越多, 越焦慮, 這都是由階層固化導致的中產階級焦慮。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 後來才慢慢意識到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在現在這個資訊氾濫的互聯網時代, 大量的獲取碎片化的知識, 只是為了無條件的滿足我們渴望進步的焦慮, 不成體系, 無法內化, 沒有內化的東西, 只能稱為資訊, 不能叫知識, 所以感覺不到進步。

那麼解決這個問題,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個人知識管理。

一、什麼是個人知識管理

個人知識管理 (PKM,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是將個人擁有的各種資料、隨手可得的資訊變成更具價值的知識, 最終利於自己的工作、生活。 通過對個人知識的管理, 人們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增強資訊素養, 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 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為實現個人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個人知識管理"這個理念是由美國UCLA大學的Frand和Hixon提出的, 他們給的定義是:"它是一種概念框架, 指個人組織和集中自己認為重要的資訊, 使其成為我們知識基礎的一部分。 它還提供某種將散亂的資訊片段轉化為可以系統性應用的東西的個人戰略, 並以此擴展我們的個人知識。 ”

二、如何加強個人知識管理

加強個人知識管理, 不僅僅是把獲取的知識和資訊保存起來, 而是學習、保存、使用、共用和創新的過程。

1、學習

“學習”二字, 我們從小就被父母和老師教導著, 上初中時告訴我們考高中, 上高中時告訴我們考大學, 而後是研究生……以至於, 很多人從來不思考為什麼上學, 從來不思考未來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 甚至在選大學專業的時候,

還為哪個專業熱門, 哪個專業好找工作犯愁。 工作了幾年後, 大家都明白了, 其實沒有什麼絕對的熱門專業, 社會需求變化太快了, 當年熱門的專業現在已經不熱了, 當年不熱門的反而會引領潮流。 所以, 為什麼學習, 學習什麼, 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是很重要的。 當然, 在這裡也不是吐槽我們的傳統教育不好, 只是希望更好。

(1)為什麼學習

我們小時候學習是為了長大後能找個金飯碗, 但是工作幾年後的我們一定不再這樣天真的以為了, 金飯碗在這個時代基本不存在了。

我們學習知識就是為了生活和工作更好, 更幸福, 能夠幫助我們度過快樂的一生。 往小了說,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我們的個人競爭力,

讓我們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取得自己的成就。

(2)學習什麼

學生時代, 我們每門課就要平等的去對待, 認真的去學習;但是工作後, 你會發現所有的知識都是有價值的, 都想去學習, 用我們有限的精力去學習無限的知識, 最終成為一個萬金油, 什麼都知道, 卻都不精通, 沒有重點。 所以, 與其面面俱到, 不如重點突破, 找出自己擅長的領域, 針對性的去學習, 在某個領域成為專業的專家, 因為現在是個需要“專家崗位”的時代。

這個是知識結構的金字塔, 和我們大學時期的課程一樣, 先學基礎知識, 然後學習專業課基礎知識, 最後才是專業課知識。 確定了學習的方向, 就去學習自己擅長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比如產品經理,

首先, 要學習一些入門的書籍, 瞭解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這些基礎知識;

其次, 學習製作原型, 撰寫能力, 溝通能力等等;

然後, 產品規劃, 產品定位, 產品設計, 以及設計過程中的需求分析、競品分析、資料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等等;

最後,長期工作經驗的積累,在從事的領域裡相關知識儲備達到一定階段,才會有了行業洞察力,在公司戰略和產品戰略上才能有正確的規劃和想法,就是我們說的產品總監和產品專家的境界。

其實,各行各業都可以參照一個學習方法模型,來自田志剛老師的《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一書,分為四步:

2、保存

互聯網時代,最不缺的就是資訊,尤其是免費的資料。一片文章、一個分享連結,這些免費的東西,很多人剛接觸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收藏起來,以後慢慢看,最後的結果是永遠都不會看,埋沒在成百上千的我的最愛中。前面我講過,這些獲取來的新東西只能當做資訊,儘管你已經收藏,但仍不屬於你的知識,所以分類整理保存尤其重要,定期的複盤總結,最終內化。

保存知識的幾個好習慣:

3、共用

學習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前面我們講到的學習了很多知識仍感覺不到進步,就是這裡導致的。太多的學習是帶有目的性,比如你看到身邊的朋友能力很強,工資很高,就會感到自己很落寞,壓迫自己去學習,讓自己和別人一樣優秀。即便你沒有帶有這種目的性,簡單的看書、流覽網頁或聽公開課,也只是當時經歷過了而已,三天后,一個禮拜後,還是歸為零。

共用是很好的一種讓知識內化的方式,就像很多大公司的讀書分享會一樣,看完一本書或者是一部分,定期的分享會總結自己的收穫,這樣你的學習效率會很高,學習內容的留存率會很高。

共用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和朋友的一次交談,可以是公司的一次宣講,可以是線下社交的一次思維碰撞。有人可能說,我溝通能力不太好,那就可以寫出來,把你內化的知識寫出來,各大平臺,造福同行業的新人。其實就像你看到的這篇文章一樣,我也是看了田志剛老師的書籍後,整理一些有用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4、使用

歷史上,清朝的黃景仁寫過“十有九八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名句,來嘲諷什麼也不會做,只會讀書的書生。真正的智者視知識和實踐為一體,所有的知識都應該體現它的使用價值,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懂的很多卻拿不到高薪,那是因為你的薪水只是對於你過去價值的體現,未來的薪水,取決於你當下的成長。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價格,首先要懂得運用自己的知識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那麼提高自身價值有三種方法:

(1)向前看三年。

在自己長期的知識積累中,會總結出一些規律,適當的放開自己的眼界,讓自己富有前瞻意識。

(2)持續提高自己的知識獨特性;

現在這個時代不缺有知識的人,缺的是專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持續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獨特性。

(3)通過知識共用創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在社會大環境裡推廣自己,通過共用的方式,讓同事和老闆瞭解自己,信任自己,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5、創新

知識創新是個人提高自我競爭力、建立個人競爭優勢的最重要力量源泉。

這裡不談顛覆式創新,不太現實,只談我們的個人知識創新,創新的前提是首先要擁有足夠的知識,對自己的知識複盤總結,重新組合,碰撞出一些的新的東西,也許是一個觀點,一個建議都可稱作知識創新。創新作為知識管理的最高境界,普通人是很難做到的,除非是在某個領域從事5到10年的專家,但是我們要有創新的意識。

制約我們創新的最大阻力是思維定勢,長時間的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遇到任何事情,首先驅使我們判斷的是慣性思維。那麼,創新的最大動力是什麼呢?就是對現實的不滿足,對理想的激情與追求,對個人夢想的執著。所以,我們需要打破原有思維的方式方法,跳出舒適區,執著的去追求夢想,才是知識創新的基礎。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裡的建築工人在幹什麼,兩個人給出了不同的回答。

第一個工人回答:“我在砌一堵牆。”

第二個工人回答:“我在建造一座美麗的城市。”

10年後,第一個工人還在砌牆,第二個工人成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可以看出不同的追求,就得到不一樣的人生。知識創新最大的需求來源於人的內心,如果喜歡安逸,那麼小富即安的生活適合你;如果勇於追求夢想,不安於現狀,那麼常懷好奇心、進取心、求知欲和創新欲,你將擁有一個完美的一生。

三、寫在最後

以上是閱讀了田志剛老師的《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一書後總結了一些想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後,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工作了這些年,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背井離鄉,來到冰冷的魔都?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越努力,越焦慮?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渴望成功,生怕自己成長的腳步比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也許我們從事的行業不同,奮鬥在人生的岔路口,有時候會感覺到很累,找不到方向。那麼,你可以適當的停下腳步,適應這短暫的迷茫,重新審視自己的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確,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再重新出發。

我是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平時喜歡看書,喜歡交朋友,願獨立的思考和自由的精神常伴你左右。

文/木木,微信公眾號ID:產品經理小密圈

最後,長期工作經驗的積累,在從事的領域裡相關知識儲備達到一定階段,才會有了行業洞察力,在公司戰略和產品戰略上才能有正確的規劃和想法,就是我們說的產品總監和產品專家的境界。

其實,各行各業都可以參照一個學習方法模型,來自田志剛老師的《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一書,分為四步:

2、保存

互聯網時代,最不缺的就是資訊,尤其是免費的資料。一片文章、一個分享連結,這些免費的東西,很多人剛接觸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收藏起來,以後慢慢看,最後的結果是永遠都不會看,埋沒在成百上千的我的最愛中。前面我講過,這些獲取來的新東西只能當做資訊,儘管你已經收藏,但仍不屬於你的知識,所以分類整理保存尤其重要,定期的複盤總結,最終內化。

保存知識的幾個好習慣:

3、共用

學習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前面我們講到的學習了很多知識仍感覺不到進步,就是這裡導致的。太多的學習是帶有目的性,比如你看到身邊的朋友能力很強,工資很高,就會感到自己很落寞,壓迫自己去學習,讓自己和別人一樣優秀。即便你沒有帶有這種目的性,簡單的看書、流覽網頁或聽公開課,也只是當時經歷過了而已,三天后,一個禮拜後,還是歸為零。

共用是很好的一種讓知識內化的方式,就像很多大公司的讀書分享會一樣,看完一本書或者是一部分,定期的分享會總結自己的收穫,這樣你的學習效率會很高,學習內容的留存率會很高。

共用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和朋友的一次交談,可以是公司的一次宣講,可以是線下社交的一次思維碰撞。有人可能說,我溝通能力不太好,那就可以寫出來,把你內化的知識寫出來,各大平臺,造福同行業的新人。其實就像你看到的這篇文章一樣,我也是看了田志剛老師的書籍後,整理一些有用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4、使用

歷史上,清朝的黃景仁寫過“十有九八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名句,來嘲諷什麼也不會做,只會讀書的書生。真正的智者視知識和實踐為一體,所有的知識都應該體現它的使用價值,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懂的很多卻拿不到高薪,那是因為你的薪水只是對於你過去價值的體現,未來的薪水,取決於你當下的成長。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價格,首先要懂得運用自己的知識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那麼提高自身價值有三種方法:

(1)向前看三年。

在自己長期的知識積累中,會總結出一些規律,適當的放開自己的眼界,讓自己富有前瞻意識。

(2)持續提高自己的知識獨特性;

現在這個時代不缺有知識的人,缺的是專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持續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獨特性。

(3)通過知識共用創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在社會大環境裡推廣自己,通過共用的方式,讓同事和老闆瞭解自己,信任自己,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5、創新

知識創新是個人提高自我競爭力、建立個人競爭優勢的最重要力量源泉。

這裡不談顛覆式創新,不太現實,只談我們的個人知識創新,創新的前提是首先要擁有足夠的知識,對自己的知識複盤總結,重新組合,碰撞出一些的新的東西,也許是一個觀點,一個建議都可稱作知識創新。創新作為知識管理的最高境界,普通人是很難做到的,除非是在某個領域從事5到10年的專家,但是我們要有創新的意識。

制約我們創新的最大阻力是思維定勢,長時間的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遇到任何事情,首先驅使我們判斷的是慣性思維。那麼,創新的最大動力是什麼呢?就是對現實的不滿足,對理想的激情與追求,對個人夢想的執著。所以,我們需要打破原有思維的方式方法,跳出舒適區,執著的去追求夢想,才是知識創新的基礎。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裡的建築工人在幹什麼,兩個人給出了不同的回答。

第一個工人回答:“我在砌一堵牆。”

第二個工人回答:“我在建造一座美麗的城市。”

10年後,第一個工人還在砌牆,第二個工人成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可以看出不同的追求,就得到不一樣的人生。知識創新最大的需求來源於人的內心,如果喜歡安逸,那麼小富即安的生活適合你;如果勇於追求夢想,不安於現狀,那麼常懷好奇心、進取心、求知欲和創新欲,你將擁有一個完美的一生。

三、寫在最後

以上是閱讀了田志剛老師的《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一書後總結了一些想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後,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工作了這些年,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背井離鄉,來到冰冷的魔都?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越努力,越焦慮?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渴望成功,生怕自己成長的腳步比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也許我們從事的行業不同,奮鬥在人生的岔路口,有時候會感覺到很累,找不到方向。那麼,你可以適當的停下腳步,適應這短暫的迷茫,重新審視自己的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確,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再重新出發。

我是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平時喜歡看書,喜歡交朋友,願獨立的思考和自由的精神常伴你左右。

文/木木,微信公眾號ID:產品經理小密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