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成高鐵開通之後,四川人將誦唐詩踏著李白腳印醉游長安了

最近, 四川江油人民邀請西安的戶外旅遊群體前往李白成長的蜀地家園, 去尋訪那個充滿天真意趣、單純善良、輕財好施、仗義勇為的李白。 西安人民也歡迎李白家鄉的人們, 乘坐西成高鐵, 踏著李白腳印醉游長安。

因為通往長安之路可以不再《蜀道難》, 到了長安也當不再《行路難》。 今天的西安, 當年的大唐長安, 依舊可以美酒金樽, 鶯歌燕舞, 還是李白這樣的神仙喜歡居住的地方。 西成高鐵即將開通的消息, 將李白這個放蕩不羈、我行我素、胸懷坦蕩、渾身透亮得不知虛假為何物的, 喜怒哀樂全表露在臉上的陽性子人, 又給啟動了, 喚醒了。 看, 李白腰挎寶劍又向長安城中走來了, 一邊走還一邊自我紹介一一

俺李白的祖籍是甘肅隴西成紀, 卻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 約五歲時, 又舉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在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度過"郎騎竹馬來”的童年和少年時光, 目睹鐵棒磨成針的精神, 成長為飽讀詩書的24歲青年, 才仗劍走天涯。 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最後卻可憐地病死在安徽當塗縣。

縱觀我李白浪漫詩人的一生, 最輝煌的時光留在大唐長安。 在長安、離長安、憶長安, 構成了長安三部曲。 長安因李白而光彩, 李白因長安而風光。 長安沒有李白會失色。 李白沒有長安就不是今天人們心目中的李白。 大唐盛世長安從多個方面影響塑造了李白。 人生的頂峰在長安, 得意詛喪, 放縱落寞, 都在長安。 他的兩次到長安的三四年, 成就了我一生最閃亮的日子,

恰恰在長安。

李白第一次入長安, 年屆而立, 向皇帝獻《大獵賦》, 以“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想獲得唐玄宗的賞識, 也趁機領略這座“萬國朝拜”的帝京風光。

起初居住在終南山下, 有的人就說李白想走“終南捷徑”, 想走玉真公主的後門, 可是玉真公主在終南山的別館並沒見到李白。 玉真人去了華山。 李白托門衛給公主留了一首詩, 但不知所終。 自視甚高的李白, 遭遇無人賞識, 就和長安的市井少年廝混到一起。 用他的話說, 自己是“誤與五陵豪”交往, 還險些遭遇毒手, 黑白兩道瞎混了快一年, 心灰意冷,失望而歸。遊覽了太白山之後,發出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歎!

李白二次入長安,在天寶元年,李白已經42歲,這次奉詔入京,感覺風光無限。唐玄宗親自迎接,並對李白說:“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焉能致此。”哎呀,你雖然是一個穿粗布衣服的普通百姓,但是你的大名我這做皇帝的卻早有耳聞,如果不是你平素積蓄了這麼高的聲名,怎麼會得到我今天召見的特殊待遇呢?

於是,唐玄宗皇帝賜給李白七寶床,並御手調羹,親自為李白調製羹湯招待他,當時那真真叫做皇恩浩蕩啊,確實是極為稀罕難得的禮遇。李白入翰林,開始了他長安的輝煌之路。

其實,也就是應詔寫點詩文,起草幾篇昭告文書,尤其是在奉詔至興慶宮為楊貴妃寫下那首當時就轟動長安,以後又影響千年的《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曉拂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支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欄杆。”

李白還以為自己真的受到重用,曾得意地寫詩說:

幸陪鸞輦出鴻都,

身騎飛龍天馬駒。

王公大人借顏色,

金章紫綬來相趨。

整天陪同皇上,王公大人都要看他的臉色,這該是何等榮耀和風光!但是,沒過多久,李白就弄清楚了,自己只不過是在狐假虎威,充其量就是一個點綴太平寫一寫歌功頌德馬屁文字的幫閒文人。簡直像是唐玄宗蓄在身邊的梨園裡唱戲的演員罷了。

於是乎,李白因厭倦而鬱悶,簡直快鬱悶死了。怎麼辦?浪跡縱酒,以自昏穢”,放浪形骸,借酒澆愁。鑽在文朋詩友堆裡,整日醉飲,還要和他們“與爾同銷萬古愁”。這一下喝出了大名堂,落下長安 “酒中八仙”的美譽。甚至敢於 “天子呼來不上船”,借酒裝瘋,拒絕奉詔。李白和唐玄宗玩大了。有一次,唐玄宗把李白從長安市的酒桌上召回來,要他給一個外來進貢的番國寫詔書,李白卻沉醉在大殿,借著酒興,一邊讓高力士脫靴,一邊讓楊貴妃研墨,才肯寫這封詔書。這樣擺譜邈視皇權的事,也只有李白作得出來。唐玄宗,這位愛扮丑角演戲的梨園祖師的皇帝,簡直把國事當戲來演。結果,演出了安史之亂。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李白當然不滿供皇帝詩文娛樂的翰林待詔現狀,他的二次長安夢破滅了。長安,成了他的傷心之地,他在《夢遊天姥吟留別》的詩裡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天寶三年,唐玄宗以“非廊廟器”為藉口,賜金放李白走。皇帝把詩人李白貶出千年帝京長安。李白落寞地離開長安,但他與長安情愫已解不開了。他傾訴著這種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淒淒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歎。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

下有綠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催心肝。”

人到中年,壯志難酬。李白再次離開長安,但仍然以長安人自居。是啊,李翰林也算擁有過長安戶口的人了。所以,在飄泊中遇到京城的人,寫下了不少關心長安城裡城外的詩句: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還有那句繪炙人口的名句: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一個“愁”字盡顯詩人眷戀長安百般之複雜心情。唐代皇都長安,的確是繁華的標誌。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是人們嚮往的城市,也是詩人嚮往的地方,唐代詩人十之八九都在長安生活過。長安就是一座詩之城。其中的聲名最為響亮的詩人,就是被譽為“詩仙”的李白。李白在長安拜見八十余歲的賀知章,賀老讀了他的《烏棲曲》和《蜀道難》,擊節歎曰:“子,謫仙人也!”。從不會掩飾自己的李白寫詩自我誇耀:“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他的率真令人感動。 李白這位名符其實的酒仙,卻是詩聖杜甫在京城長安為李白量身定制。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

“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中酒中仙。”

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被長安文壇評為“酒中八仙人”。

李白還是遊仙。他的不沾人間煙火,遠離凡塵的仙人氣質,體現在他的旅途,體現在他觀景的感受。他的寫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寫太白山“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他寫黃河長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樣的旅遊遊記,豈是凡俗之人可道出? 只有神仙一般瀟灑浪漫的李白,才有這樣的秉賦。大唐長安讓李白成仙,山河自然更與這位仙人有緣。 李白是中國詩歌史上少見的傳奇詩人、天才詩人。李白的詩代表了盛唐詩作的最高峰,豪放灑脫,充滿盛唐氣象,他為後世留下光彩奪目的詩歌經典,更留下祖國大好河山的奇偉壯觀。

心灰意冷,失望而歸。遊覽了太白山之後,發出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歎!

李白二次入長安,在天寶元年,李白已經42歲,這次奉詔入京,感覺風光無限。唐玄宗親自迎接,並對李白說:“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焉能致此。”哎呀,你雖然是一個穿粗布衣服的普通百姓,但是你的大名我這做皇帝的卻早有耳聞,如果不是你平素積蓄了這麼高的聲名,怎麼會得到我今天召見的特殊待遇呢?

於是,唐玄宗皇帝賜給李白七寶床,並御手調羹,親自為李白調製羹湯招待他,當時那真真叫做皇恩浩蕩啊,確實是極為稀罕難得的禮遇。李白入翰林,開始了他長安的輝煌之路。

其實,也就是應詔寫點詩文,起草幾篇昭告文書,尤其是在奉詔至興慶宮為楊貴妃寫下那首當時就轟動長安,以後又影響千年的《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曉拂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支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欄杆。”

李白還以為自己真的受到重用,曾得意地寫詩說:

幸陪鸞輦出鴻都,

身騎飛龍天馬駒。

王公大人借顏色,

金章紫綬來相趨。

整天陪同皇上,王公大人都要看他的臉色,這該是何等榮耀和風光!但是,沒過多久,李白就弄清楚了,自己只不過是在狐假虎威,充其量就是一個點綴太平寫一寫歌功頌德馬屁文字的幫閒文人。簡直像是唐玄宗蓄在身邊的梨園裡唱戲的演員罷了。

於是乎,李白因厭倦而鬱悶,簡直快鬱悶死了。怎麼辦?浪跡縱酒,以自昏穢”,放浪形骸,借酒澆愁。鑽在文朋詩友堆裡,整日醉飲,還要和他們“與爾同銷萬古愁”。這一下喝出了大名堂,落下長安 “酒中八仙”的美譽。甚至敢於 “天子呼來不上船”,借酒裝瘋,拒絕奉詔。李白和唐玄宗玩大了。有一次,唐玄宗把李白從長安市的酒桌上召回來,要他給一個外來進貢的番國寫詔書,李白卻沉醉在大殿,借著酒興,一邊讓高力士脫靴,一邊讓楊貴妃研墨,才肯寫這封詔書。這樣擺譜邈視皇權的事,也只有李白作得出來。唐玄宗,這位愛扮丑角演戲的梨園祖師的皇帝,簡直把國事當戲來演。結果,演出了安史之亂。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李白當然不滿供皇帝詩文娛樂的翰林待詔現狀,他的二次長安夢破滅了。長安,成了他的傷心之地,他在《夢遊天姥吟留別》的詩裡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天寶三年,唐玄宗以“非廊廟器”為藉口,賜金放李白走。皇帝把詩人李白貶出千年帝京長安。李白落寞地離開長安,但他與長安情愫已解不開了。他傾訴著這種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淒淒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歎。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

下有綠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催心肝。”

人到中年,壯志難酬。李白再次離開長安,但仍然以長安人自居。是啊,李翰林也算擁有過長安戶口的人了。所以,在飄泊中遇到京城的人,寫下了不少關心長安城裡城外的詩句: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還有那句繪炙人口的名句: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一個“愁”字盡顯詩人眷戀長安百般之複雜心情。唐代皇都長安,的確是繁華的標誌。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是人們嚮往的城市,也是詩人嚮往的地方,唐代詩人十之八九都在長安生活過。長安就是一座詩之城。其中的聲名最為響亮的詩人,就是被譽為“詩仙”的李白。李白在長安拜見八十余歲的賀知章,賀老讀了他的《烏棲曲》和《蜀道難》,擊節歎曰:“子,謫仙人也!”。從不會掩飾自己的李白寫詩自我誇耀:“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他的率真令人感動。 李白這位名符其實的酒仙,卻是詩聖杜甫在京城長安為李白量身定制。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

“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中酒中仙。”

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被長安文壇評為“酒中八仙人”。

李白還是遊仙。他的不沾人間煙火,遠離凡塵的仙人氣質,體現在他的旅途,體現在他觀景的感受。他的寫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寫太白山“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他寫黃河長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樣的旅遊遊記,豈是凡俗之人可道出? 只有神仙一般瀟灑浪漫的李白,才有這樣的秉賦。大唐長安讓李白成仙,山河自然更與這位仙人有緣。 李白是中國詩歌史上少見的傳奇詩人、天才詩人。李白的詩代表了盛唐詩作的最高峰,豪放灑脫,充滿盛唐氣象,他為後世留下光彩奪目的詩歌經典,更留下祖國大好河山的奇偉壯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