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祝允明帶譯文行書《牡丹賦》

祝允明行書《牡丹賦》

編者按:此卷行草書《牡丹賦》, 有自題雲:“甲申歲春三月望日, 過湯氏西園觀牡丹盛開, 廷用酒次出紙索書舒元輿牡丹賦, 遂書以歸之。 允明”, 並鈐“晞哲”、“包山真意”二印。 可知該卷是應友人所請, 書唐舒元輿所撰文學名篇《牡丹賦》, 時在嘉靖甲申(一五二四年)三月十五日, 祝氏六十五歲。 此卷由故宮博物院收藏, 縱30.6釐米, 橫529.6釐米。 鈐有“昌伯所得”藏印一方。

釋文:牡丹賦

古人言花者, 牡丹未嘗與焉。 蓋遁乎深山, 自幽而著。 以為貴重所知, 花則何遇焉?天后之鄉, 西河也, 精捨下有牡丹, 特異, 天后歎上苑之有闕, 因命移植焉。 由此, 京國牡丹日月漸盛。 今則自禁闥洎官署, 外延庶士之家, 彌漫如四瀆之流, 不知其止息之地。 每暮春之月,

遨遊之士 , 亦上國繁華之一事也。 近代文士為歌詩以詠其形容, 未有能賦之者。 餘獨賦之, 以極其美。 或曰:子常以丈夫功業自許, 今則肆情於一花, 無乃猶有兒女之心乎?余應之曰:吾子獨不見張荊州之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 然吾觀其文集之首, 有《荔枝賦。 焉。 荔枝信美矣, 然亦不出一果爾, 與牡丹何異哉?但問其所賦之旨何如, 吾賦牡丹何傷焉, 或者不能對, 餘遂賦以示之。

圓玄瑞精, 有星而景, 有雲而卿。 其光下垂, 遇物流形。 草木得之, 發為紅英。 英之甚紅, 鐘乎牡丹。 拔類邁倫, 國香欺蘭。 我研物情, 次第而觀。 暮春氣極, 綠苞如珠。 清露宵偃。 韶光曉驅。 動盪支節, 如解凝結, 百脈融暢, 氣不可遏。 兀然盛怒, 如將憤泄。 淑色披開, 照曜酷烈。 美膚膩體,

萬狀皆絕。 赤者如日, 白者如月。 淡者如赫, 殷者如血。 向者如迎, 背者如訣。 坼者如語, 含者如咽。 俯者如愁, 仰者如悅。 嫋者如舞, 側者如跌。 亞者如醉, 曲者如折。 密者如織, 疏者如缺。 鮮者如濯, 慘者如別。 初朧朧而下上, 次鱗鱗而重疊。 錦衾相覆, 繡帳連接。 晴籠晝熏, 宿露宵袌。 或灼灼騰秀, 或亭亭露奇。 或颭然如招, 或儼然如思, 或希風如吟, 或泫露如悲。 或重然如縋, 或爛然如披。 或迎日擁砌, 或照影臨池。 或山雞已馴, 或威鳳將飛。 其態萬萬, 胡可立辯?不窺天府, 孰得而見?乍遇孫武, 來此教戰。 教戰謂何?搖搖纖柯。 玉爛風滿, 流霞成波, 曆階重台, 萬朵千棵。 西子南威, 洛神湘娥。 或倚或扶, 朱顏色酡。 各衒紅缸, 爭顰翠娥。 灼灼夭夭, 逶逶迤迤。 漢宮三千, 豔列星河,
我見其少, 孰雲其多。 弄彩呈妍, 壓景駢肩。 席發銀燭, 爐升絳煙。 洞府真人, 會于群仙。 晶熒往來, 金缸列錢。 凝睇相看, 曾不晤言。 未及行雨, 先驚旱蓮。 公室侯家, 列之如麻。 咳唾萬金, 買此繁華。 遑恤終日, 一言相誇。 列幄庭中, 步障開霞。 曲廡重梁, 松篁交加。 如貯深閨, 似隔窗紗, 仿佛息媯, 依稀館娃。 我來觀之, 如乘仙槎。 脈脈不語, 遲遲日斜。 九衢遊人, 駿馬香車。 有酒如澠, 萬坐笙歌。 一醉是競, 孰知其他。 我按花品, 此花第一。 脫落群類, 獨佔春日。 其大盈尺, 其香滿室。 葉如翠羽, 擁抱櫛比。 蕊如金屑, 妝飾淑質。 玫瑰羞死, 芍藥自失。 夭桃斂跡, 穠李慚出。 躑躅宵潰, 木蘭潛逸。 朱槿灰心, 紫薇屈膝, 皆讓其先, 敢懷憤嫉?煥乎!美乎!後土之產物也。 使其花如此而偉乎, 何前代寂寞而不聞?今則昌然而大來。曷草木之命,亦有時而塞,亦有時而開?吾欲問汝,曷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甲申歲春三月望日,過湯氏西園觀牡丹盛開,廷用酒次出紙索書舒元輿《牡丹賦》,遂書以歸之。允明。

何前代寂寞而不聞?今則昌然而大來。曷草木之命,亦有時而塞,亦有時而開?吾欲問汝,曷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甲申歲春三月望日,過湯氏西園觀牡丹盛開,廷用酒次出紙索書舒元輿《牡丹賦》,遂書以歸之。允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