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知音區”更名背後的“故里之爭”

近日, 《關於蔡甸區更名為知音區的報告》和《蔡甸人民政府關於將蔡甸區更名為知音區的請示》兩份檔的首頁在網上流傳。 武漢蔡甸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區更名的意向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知音文化有關。 (11月7日中國網)

這些年, 地方更名已經成了一道獨特風景, 五花八門的更名各懷目的, 雖然大都被證明是隨大流和勞民傷財, 但這種衝動並未因此遇冷。

武漢蔡甸區欲更名知音區, 取源於“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傳說, 表面上看似頗有文化的更名, 但卻掩蓋了背後的一場故里之爭。 在改名事件發酵的同時,

一個《蔡甸改名知音區, 漢陽怎麼看?》帖子也在被熱炒, 類似“搶漢陽飯碗了”“你要是改知音區, 漢陽就得改琴台區”的跟帖並不少見。

事實上, 同處武漢的漢陽、蔡甸, 關於“知音故里”之爭已經較勁了很多年。 蔡甸區一方認為:蔡甸區蔡甸街馬鞍山南鳳凰嘴上有座鐘子期墓, 蔡甸區理應是知音故里。 近年, 該區投鉅資重修墓塚, 建了鐘子期公園, 並將其成功申請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被行業協會成功命名“知音文化之鄉”, 連續六年舉辦大型國際知音文化尋根祭祀活動。

而漢陽方面也不示弱。 他們認為, 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傳說故事主體發生在漢陽, 該區理應研究保護和開發“知音故里”文化品牌。 這些年, 漢陽先後開展“知音大舞臺”“琴台知音讀書會”“知音漢陽國際馬拉松賽”等活動。

就在不久前, 該區還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漢陽, 探訪“知音故里”, 尋覓知音文化。

雖然說名人是一種文化品牌, 對於地方的行銷和傳播很重要, 引發爭搶也很正常。 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和女媧補天、孟姜女哭長城一樣, 同屬於我國民間傳說, 伯牙和鐘子期是否真有其人, 並無正史記載。 現在, 兩地爭著建傳說中人物的故里, 打造各種實物紀念館, 就著實有些過頭了。

當下, 各地在名人故里之爭中, 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 大都只從自身的利益考量, 缺少客觀公正的論證。 一般套路都是自請專家進行命題作文般論證,

然後通過攢故事、造文物等進行相關旅遊產品開發, 並不惜重金進行市場推廣。 誰做廣告的媒體規格高, 誰請的專家大牌, 誰獲得更高層級的認定, 誰勝出的可能性就大。 這種畸形的名人故里之爭, 不僅缺乏文化底蘊, 不懂文化和經濟和諧發展的道理, 也充斥著行政主導和政績訴求的盲目開發, 有些甚至還以破壞名人故居為代價。

依託名人、故事做地方宣傳推銷, 資源固然重要, 但如何按照市場規律和遊客需求, 探索和挖掘出優秀的旅遊產品才是根本。 現在的遊客越來越挑剔, 那些靠現代商業標準化複製出來的內容空洞、形式老套的旅遊資源, 那些靠硬生生打造出來的假古董、假文化, 註定將會被拋棄。

文/劉道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