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達450天南極科考之旅究竟是什麼感覺?聽90後預報員為你娓娓道來!

南極越冬

每年我國都會有科考隊員分別在長城站、中山站執行越冬科考任務, 其中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至少選派兩位預報員分別到兩站參加越冬。

今年將奔赴中山站的, 正是90後預報員蔡柯, 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南極科考工作。

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對將於11月8日正式啟程, 蔡柯將隨雪龍船從上海出發, 途徑紐西蘭、羅斯海, 于元旦前抵達中山站, 正式開始長達12個月左右的駐站日子。 待到下一年度南極科考, 雪龍船再將他接回來, 總共離家約15個月。

450個日日夜夜, 尤其在南極惡劣的氣候和艱苦的條件下,

如何做好工作、積極生活, 對他都是一種新的挑戰。

11月5日蔡柯在雪龍船前留影

雖然並不擔心

但心情還是挺複雜的

10月下旬, 蔡柯就已經將自己在南極的行李以及工作需要的設備, 提前打包寄到雪龍船上, 統一裝在集裝箱裡。 他說要帶的東西其實不多,

也沒什麼特別的, 在南極時需要的防風衣物、生活必需品等都會統一提供, 自己只多帶了一些平時穿的衣服和秋衣秋褲等。

將要離開熟悉的家園, 到陌生的南極生活一年多的時間, 心情可能是旁人無法體會的。 “上周還很想去, 心裡很激動, 這兩天又好像有點不想去了, 心情有點複雜。 ”蔡柯在接受採訪時笑著說, “可能過兩天就好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

當問到是不是有什麼擔心時, 他說其實並沒有, 聽已去過南極的前輩們講, 中山站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比以前好很多, 除了外界氣候條件惡劣, 站區內的生活還是比較舒適的, 而且網路通訊很方便, 可以隨時打電話, 還可以QQ聊天和視頻, 家人也不需要太擔心。

蔡柯在北極黃河站時野外工作場景

到南極後

也不怕面對極夜的黑暗

南極越冬隊員們在去之前都會進行一些特殊的培訓, 那時蔡柯剛巧去了北極, 在我國北極黃河站度過了20天。 雖然與南極越冬時間相比很短暫, 但也算提前體驗極地的工作環境, 感受了駐站的生活。

他在北極時正趕上極晝, 夜裡天也十分明亮, 睡覺感覺就像午休一樣, 全靠窗簾遮擋, 才能按照正常的作息時間生活。

這次參加南極科考, 蔡柯不僅要經歷極晝, 還要體驗漫長極夜生活, 每年中山站的極夜大概能持續50天左右。

“不知道會是什麼感覺, 但那時就可以見到極光了, 聽說每次看到的極光都不一樣, 可以每天都拍一拍。 ”面對黑夜蔡柯還是十分積極的。

南極野外工作危險重重

安全是首位

在南極越冬時,蔡柯的主要工作是氣象預報保障,每天都要做氣象預報,為中山站以及內陸考察提供氣象預報保障服務。同時,還要在野外開展氣象觀測、海冰觀測等科研任務,每天還要將採集的資料按時報送到世界氣象組織,供全球交換。

“同事們交代最多的就是,出野外要一定要注意安全。”蔡柯說。越冬隊員每天要做4次氣象觀測工作,每次觀測都要到較遠處的觀測場,走過去就要半小時。每週還要在中山站附近固定冰區三個點布放儀器進行海冰觀測。

南極的冬天,環境極為惡劣,室外冰天雪地,氣旋、下降風等又多發,氣候變化非常快,外出隨時都存在危險。“曾經就有隊員不小心掉到冰縫裡,幸好當時卡在冰上才沒有掉進裂隙底部,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出野外一定要步步小心,而且絕不能單獨行動。”曾在中山站越冬過的預報中心沈輝囑咐到。

除了科研工作,由於越冬人員較少,蔡柯還要進行中山站衛星資料接收系統的維護,並根據站長的安排,協助後勤做好站區建設、維護以及幫廚等工作。

積極面對極地生活

等待平安歸來

前輩沈輝在介紹自己經驗時說,越冬時最重要的還是和大家相處好,站區只有十幾個人,需要多多交流互相説明,同時,自己面對漫長而單調的日子,也要及時調整心態,積極的生活。

“很多不適應都是在回來之後,在南極時還是挺好的。”沈輝說,“因為南極細菌少,回來之後多數人都會感冒。還有回來後和人溝通會反應比較慢,有時去買東西還會忘記給錢,這些事兒就等到回來後再慢慢適應了。”

讓我們為蔡柯和所有越冬隊員們點贊,並期待他們的平安歸來。

南極野外工作危險重重

安全是首位

在南極越冬時,蔡柯的主要工作是氣象預報保障,每天都要做氣象預報,為中山站以及內陸考察提供氣象預報保障服務。同時,還要在野外開展氣象觀測、海冰觀測等科研任務,每天還要將採集的資料按時報送到世界氣象組織,供全球交換。

“同事們交代最多的就是,出野外要一定要注意安全。”蔡柯說。越冬隊員每天要做4次氣象觀測工作,每次觀測都要到較遠處的觀測場,走過去就要半小時。每週還要在中山站附近固定冰區三個點布放儀器進行海冰觀測。

南極的冬天,環境極為惡劣,室外冰天雪地,氣旋、下降風等又多發,氣候變化非常快,外出隨時都存在危險。“曾經就有隊員不小心掉到冰縫裡,幸好當時卡在冰上才沒有掉進裂隙底部,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出野外一定要步步小心,而且絕不能單獨行動。”曾在中山站越冬過的預報中心沈輝囑咐到。

除了科研工作,由於越冬人員較少,蔡柯還要進行中山站衛星資料接收系統的維護,並根據站長的安排,協助後勤做好站區建設、維護以及幫廚等工作。

積極面對極地生活

等待平安歸來

前輩沈輝在介紹自己經驗時說,越冬時最重要的還是和大家相處好,站區只有十幾個人,需要多多交流互相説明,同時,自己面對漫長而單調的日子,也要及時調整心態,積極的生活。

“很多不適應都是在回來之後,在南極時還是挺好的。”沈輝說,“因為南極細菌少,回來之後多數人都會感冒。還有回來後和人溝通會反應比較慢,有時去買東西還會忘記給錢,這些事兒就等到回來後再慢慢適應了。”

讓我們為蔡柯和所有越冬隊員們點贊,並期待他們的平安歸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