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糖尿病足很可怕,越早知道這些知識對您越有幫助!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於合併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 由於糖尿病患者長期受到高血糖的影響, 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彈性下降, 血管容易形成血栓, 並集結成斑塊, 而造成下肢血管閉塞、肢端神經損傷, 從而造成下肢組織病變, 從而引發潰瘍、水腫、腐爛、壞死, 形成壞疽。

危險因素

發生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1.糖尿病病程長, 長期血糖控制差。 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 如足部麻木、感覺觸覺或痛覺減退或消失、壓力點的皮膚增厚等;有缺血性血管病變, 如足發涼、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有皮下組織萎縮等。

2. 有甲溝炎、胼胝、腳癬、足部皮疹或皮損、足部畸形等, 足的衛生保健差。 可有足潰瘍、足外傷、燙傷感染及足癬感染等。

3.糖尿病長期控制不良, 長期吸煙、酗酒等, 或伴有糖尿病的其他慢性併發症,

如糖尿病腎病、腎衰竭或腎移植、明顯的視網膜病變等。

4.視力下降, 易造成足部的外傷;有影響足功能的骨科問題如膝、髖或脊柱關節炎等;鞋襪不合適。

潰瘍

足部潰瘍分為幾級?

根據潰瘍發展的程度, 進行潰瘍的分級。

Wagner0級:角化過度(這提示足部有危險);

Wagner1級:足部出現表面潰瘍;

Wagner1A級:表面潰瘍+感染;

Wagner2級:深度潰瘍累及骨/關節/肌腱;

Wagner3級:深度潰瘍及骨感染(骨髓炎);

Wagner4級:潰瘍及足趾或足前部壞疽;

Wagner5級:壞疽超出足前部。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如何發生的?

糖尿病足是由於代謝紊亂所引起的血管病變及神經系統的功能異常, 以及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損, 發生的足部感染。

1.血管病變:包括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 大血管病變主要發生於腹主動脈、心腦和肢體主幹動脈。 對由於血管病變所引起的糖尿病性肢體缺血症, 臨床上多稱為糖尿病動脈閉塞症。

2.神經病變:神經病變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 研究發現高血糖可使神經纖維活性降低, 多元醇代謝紊亂, 自主神經病變使皮膚出汗和溫度調節異常, 造成皮膚乾燥、皸裂, 皮膚裂口則成為感染的入口;由於局部感覺障礙, 微小的病變不能及時治療, 導致傷口迅速擴展;同時由於肢體感覺障礙, 還易導致燙傷。

神經病變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縮, 由於長肌無對抗性牽拉, 形成爪狀足趾(特別是第三、四及五趾)。 這種畸形使蹠骨頭成為足底負重的支撐點, 由於摩擦, 有胼胝形成, 極易發生感染及穿透性潰瘍, 重者擴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

3.感染:缺血的肢體更易於發生感染, 且多為革蘭陰性菌感染, 且感染後使血液中促凝物質增加, 組織氧耗增加,使局部缺血加重導致壞疽。輕微的創傷如足底的壓瘡,趾甲修剪得過短,足癬治療不當均可引起繼發感染。在足底壓力負荷部位皮膚及皮下纖維脂肪組織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擴散,韌帶創傷可使感染擴散,引起蹠骨骨髓炎。

治療

糖尿病足應如何治療?

1.內科治療:①控制糖尿病。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血糖明顯升高者需胰島素強化治療,控制好血糖,是治療糖尿病足、使潰瘍癒合的前提。②控制感染:根據致病菌合理選用抗生素,嚴重感染者需聯用二種抗菌藥物。③改善神經功能的藥物。主要有醛糖還原酶抑制藥、肌醇、神經營養藥和神經生長因數等。④改善肢體血液迴圈的藥物。擴張血管的藥物如前列腺素E;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西洛他唑;抗凝藥物如低分子肝素。貝複濟(重組牛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可縮短創面癒合時間,提高治癒率。

2.外科治療:包括各種類型的血管轉流術和腔內血管成形術。經臨床證實有條件實施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干預仍為治療周圍血管病變的首選方法。

如何保護足部

防止糖尿病足的發生?

1.做好足部的自我護理及檢查:糖尿病患者要穿舒適的鞋,防止腳被磨傷;不宜穿尖頭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涼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養成良好的足部衛生習慣,每日用溫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潔;洗腳前用手試測水溫,防止燙傷;足洗淨後,應用幹毛巾輕輕擦乾,防止趾間的皮膚破潰或感染。

為防止足部發生皸裂,可塗抹護膚油、膏、霜,但不要塗抹於趾縫間;不宜穿著不透風的尼龍滌綸襪,宜穿棉紗襪或羊毛襪。每天要檢查足跟、足底、趾縫,有無潰破、裂口、擦傷和水皰等,如果發現足部病變應及時求醫,妥善處理。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有無砂石粒、釘子等雜物,以免腳底出現破潰。

2.防止皮膚乾燥:對足部的皸裂,尤其是足跟部,可以進行濕敷;在清洗後塗糊膏或油膏預防皸裂的加重;足部皸裂不宜貼膠布。

3.合理修剪趾甲:在剪趾甲時要格外注意,不要把皮膚剪傷,趾甲應剪成弧形,與腳趾等緣,注意不要剪傷甲溝的皮膚,引起甲溝炎。

4.不要任意修剪足部:對足部的雞眼、胼胝等增厚部位,不要隨意修剪,防止修剪不當造成損傷和感染,應請專業人員處理。積極治療腳癬等感染性疾病。

5.避免足部損傷:寒冬時切忌用熱水袋,暖水壺或電熱毯保溫,以免足部燙傷;注意足部保暖,防止足部凍傷、擠傷。選擇適當的體育鍛煉項目,將損傷的危險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組織氧耗增加,使局部缺血加重導致壞疽。輕微的創傷如足底的壓瘡,趾甲修剪得過短,足癬治療不當均可引起繼發感染。在足底壓力負荷部位皮膚及皮下纖維脂肪組織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擴散,韌帶創傷可使感染擴散,引起蹠骨骨髓炎。

治療

糖尿病足應如何治療?

1.內科治療:①控制糖尿病。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血糖明顯升高者需胰島素強化治療,控制好血糖,是治療糖尿病足、使潰瘍癒合的前提。②控制感染:根據致病菌合理選用抗生素,嚴重感染者需聯用二種抗菌藥物。③改善神經功能的藥物。主要有醛糖還原酶抑制藥、肌醇、神經營養藥和神經生長因數等。④改善肢體血液迴圈的藥物。擴張血管的藥物如前列腺素E;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西洛他唑;抗凝藥物如低分子肝素。貝複濟(重組牛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可縮短創面癒合時間,提高治癒率。

2.外科治療:包括各種類型的血管轉流術和腔內血管成形術。經臨床證實有條件實施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干預仍為治療周圍血管病變的首選方法。

如何保護足部

防止糖尿病足的發生?

1.做好足部的自我護理及檢查:糖尿病患者要穿舒適的鞋,防止腳被磨傷;不宜穿尖頭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涼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養成良好的足部衛生習慣,每日用溫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潔;洗腳前用手試測水溫,防止燙傷;足洗淨後,應用幹毛巾輕輕擦乾,防止趾間的皮膚破潰或感染。

為防止足部發生皸裂,可塗抹護膚油、膏、霜,但不要塗抹於趾縫間;不宜穿著不透風的尼龍滌綸襪,宜穿棉紗襪或羊毛襪。每天要檢查足跟、足底、趾縫,有無潰破、裂口、擦傷和水皰等,如果發現足部病變應及時求醫,妥善處理。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有無砂石粒、釘子等雜物,以免腳底出現破潰。

2.防止皮膚乾燥:對足部的皸裂,尤其是足跟部,可以進行濕敷;在清洗後塗糊膏或油膏預防皸裂的加重;足部皸裂不宜貼膠布。

3.合理修剪趾甲:在剪趾甲時要格外注意,不要把皮膚剪傷,趾甲應剪成弧形,與腳趾等緣,注意不要剪傷甲溝的皮膚,引起甲溝炎。

4.不要任意修剪足部:對足部的雞眼、胼胝等增厚部位,不要隨意修剪,防止修剪不當造成損傷和感染,應請專業人員處理。積極治療腳癬等感染性疾病。

5.避免足部損傷:寒冬時切忌用熱水袋,暖水壺或電熱毯保溫,以免足部燙傷;注意足部保暖,防止足部凍傷、擠傷。選擇適當的體育鍛煉項目,將損傷的危險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