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花花卉梅瓶工藝精美,價位遠超其它瓷器!

青花花卉梅瓶

瓶為撇口, 短頸, 隆肩向下緩收至足, 足微撇。 白釉底色, 釉色潔白滋潤, 略含青, 玉質感強, 青花紋飾佈滿瓶身。 從上到下四層紋飾, 用線條分割, 肩部為如意紋垂肩, 第二層折枝花卉瓜果紋, 第三層蓮瓣開窗嵌花草紋, 第四層卷草紋。 青花發色濃翠, 鮮亮, 鐵銹斑明顯, 放大鏡下看, 仿佛靛藍的天空裡銀灰色星星閃爍。 許多部位有暈散, 這是特徵。 糙底, 鐵質像麻子散落在底部, 放大鏡下能見到部分鐵質呈燒焦狀。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在世界各大拍賣行中價格歷來居高不下, 而梅瓶因其造型特殊可愛,

價格又高於其他器型。

近年來,所謂“高安型”的梅瓶也時有出現,這又說明了什麼問題?在這裡想提出一個賞試式的討論,據上所述,“金彩梅瓶”是“高安梅瓶”的仿品。 可是,這兩個梅瓶到底是誰仿誰,這個問題並不是一下能說得清,值得研究和探討。

因為從工藝上、用料上和成本上,“金彩梅瓶”要比“高安梅瓶”花的成本多,甚至也精美得多。 如果人們認為“高安梅瓶”是標準器、是名牌貨,又想仿製它,倒不如按原型原物直接照樣畫“葫蘆”地仿製,不是更清心、更如意、更體面。 而又為什麼還要畫蛇添足——加“金彩”?又何必既費力又不討好。 可見這位高仿製大師也是太“笨蛋”了。

探究元青花的下落, 揭幕元青花的存偽之爭, 質疑天價拍品……在眾口不一中, 我們看到了元青花的亂象, 或者說是人心亂象。 請輸入引言

2008年9月, 首都博物館“中國的記憶”展覽上, 觀眾們圍在2006年湖北省鐘祥市郢靖王墓出土的四愛圖梅瓶前, 為這件精美的文物而讚歎。

為得到一張《全球元青花存世品分佈圖》, 北京藝術博物館研究員楊俊豔歷時3年, 件件走訪。 因為『元青花』往往是『天價』的代名詞, 被專家普通認可者極為稀少, 存世數量爭議很大, 本文作者的清點工作由此展開。

撇口、弧腹、圈足, 筆觸輕揚, 那一襲飄逸雋永的蓮塘鴛鴦紋呈現在內底之上, 那抹青花鈷料的藍如此深沉濃豔, 讓人的目光投射進去仿佛望不到底…

總是讓我恍惚聯想起與這片遼闊的蒙古高原息息相關的大元王朝, 那個時代是有“瓷中之王”之譽的中國青花瓷的肇始之期, 也許因為遙遠, 更透露出幾許神秘。 就比如眼前這只青花碗, 它的口沿部位已經殘缺一塊,

可令人驚喜的是它的殘留部位還保留著3顆鏽跡斑斑的扁平狀銅鋦子, 這在出土或傳世的元青花瓷器當中還是極其罕見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