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名將列傳:李惠堂——萬人聲裡叫球王

在20世紀30年代,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 看球要看李惠堂”。 作為當時的一顆足球明星, 李惠堂以其精湛的球技, 被世人稱為“亞洲球王”。

狗洞練射門

1905年, 李惠堂出生在香港。 1912年, 他被父母送往老家廣東梅縣(現梅州市五華縣)進入私塾讀書。 從小, 他就與足球結了緣。

李惠堂當初練習腳法的方式很特別, 在祖屋“聯慶樓”側門有一個給狗進出的狗洞, 這個狗洞成為了李惠堂練習臨門一腳的目標。

足球踢壞了, 李惠堂就把家門口的兩棵柚子樹上結出來的柚子摘下來, 當做“足球”來踢。 經過幾年的鍛煉, 他的球技大有長進。

1917年, 李惠堂被家人接回香港, 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皇仁書院, 他在那裡接受了正規的足球訓練。 1922年, 在南華體育會舉辦的夏令營足球賽中, 17歲的李惠堂代表香港大坑村童子會參賽。 憑藉出色的表現, 李惠堂當場被香港南華隊看中並吸收進隊。 1922年夏天, 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在香港甲級聯賽登場亮相, 比賽中他出任左內鋒, 因其令人拍案叫絕的腳下技術, 常有驚人之舉, 香港球迷將他為“球怪”。

李惠堂有兩大絕招, 一個是他喜歡在離球門三四十碼處遠程發炮, 又准又刁,

另一招是臥倒射門, 一般人倒地之後踢出的球總是欠準星, 但是李惠堂的臥射有如冷箭, 往往一箭定江山。

港人爭睹球王風采

1923年5月, 李惠堂第一次入選了國家隊, 赴日本參加第六屆遠東運動會。 他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 幫助中國隊最終奪冠。 值得一提的是, 1913年至1934年, 遠東運動會一共舉行了10屆, 除了首屆獲得亞軍外, 中國足球隊連續獲得了9屆冠軍, 其中, 李惠堂參加了第六、第七、第九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比賽, 幫助中國隊4次奪冠。

同年, 李惠堂隨南華足球隊遠征澳大利亞比賽。 到了澳大利亞, 李惠堂和隊友們看到澳大利亞報紙上刊出的中國球員形象——南華隊員排成一列, 他們瘦骨嶙峋、拖著長辮, 像鴉片煙鬼般步入球場。 李惠堂很氣憤, 暗下決心要在比賽中扭轉形象。 在與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隊的交鋒中, 開場僅5分鐘他就梅開二度, 隨後上演帽子戲法。 比賽結束後, 澳洲當局專門授予他金質獎章, 香港當地報刊以特大號標題, 並以“萬人聲裡叫球王, 碧眼紫髯也頌揚”詩句,

讚美李惠堂為“球王”。

(網上流傳李惠堂的進球視頻)

這一戰, 引發了港人極大的看球熱情。 從澳大利亞歸來後, 港人爭相目睹李惠堂的風采。 在黃嗇名的《球國春秋》中, 有著這樣的記載:“每逢有球賽的一天, 附近窮戶搬凳子到球場去賣座的, 總有很多收入。這些情形,凡是香港的老球迷,都曾經歷過。當時,還有一些窮光蛋,既不上山,也沒錢買票入座,只是在棚座下的縫隙中窺來窺去,偷看片鱗只爪。”

自籌經費出征奧運會

1925年,李惠堂從香港來到上海,隨後加盟上海樂華足球隊。由於當時踢球不能掙錢,李惠堂在一家保險公司兼職養家。1926年,李惠堂率樂華足球隊參加“史考托杯”足球賽,以4-1的比分擊敗蟬聯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記錄。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隊如日中天,囊括了當時上海足壇的三大冠軍:西聯會甲組冠軍、高級杯冠軍、中華足聯甲組冠軍。

1936年,中國足球隊首次參加奧運會,李惠堂出任隊長。當時的國民政府沒有過多的經費支持中國隊去參賽,於是球隊決定提前60多天從國內出發,靠沿途的比賽門票收入作為路費和參賽費用。李惠堂和隊友先後在越南、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和印度等6個亞洲國家進行了27場比賽,取得了23勝4平的戰績。他個人射入38球,占全隊總進球數的三分之一。

等到了柏林,隊員們由於一路征戰舟車勞頓,已經是疲憊不堪,在首場單淘汰預賽中,球隊上半場雖然打成0-0,但下半場連失兩球,0-2不敵英國隊,第一輪便遭到淘汰。

拒絕為偽滿政府踢球

1941年,香港淪陷。第二年春天,為慶祝偽滿政權成立十周年,汪精衛命外交部長褚民誼和宣傳部長林柏生聯名給李惠堂致電,邀請他和南華足球隊到南京和滿洲各地巡迴表演,並留在南京主持體育政務,李惠堂當即回絕,風骨卓然。

為了避開日本人和汪偽政權的糾纏,李惠堂決定率領南華隊去澳門訪問,並借此機會逃離香港,返回廣東梅州老家。

1942年,為了響應宋慶齡發起的黃河決堤救災和慰勞抗日戰士號召,李惠堂先後到韶關、桂林、南寧等地舉辦了100多場足球義賽,籌集資金款項,以作救災和慰勞傷兵、孤兒之用。

抗戰勝利後,李惠堂返回香港,在南華隊較少出場。1947年,已經42歲的李惠堂正式退役,縱橫馳騁綠茵達25年之久。

新中國成立之後,賀龍擔任體育部長,他曾寫信邀請李惠堂出任中國男足主教練,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

退役後的李惠堂也沒有離開足球,他做過體育節目的評述員,著書立說,出版多本足球專著。

他在亞洲和世界足壇都享有很高的威望。1954年,李惠堂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1965年,又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1966年,他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副主席。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在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誌組織的評選活動中,李惠堂同貝利、馬修斯、斯蒂法諾、普斯卡士一起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總有很多收入。這些情形,凡是香港的老球迷,都曾經歷過。當時,還有一些窮光蛋,既不上山,也沒錢買票入座,只是在棚座下的縫隙中窺來窺去,偷看片鱗只爪。”

自籌經費出征奧運會

1925年,李惠堂從香港來到上海,隨後加盟上海樂華足球隊。由於當時踢球不能掙錢,李惠堂在一家保險公司兼職養家。1926年,李惠堂率樂華足球隊參加“史考托杯”足球賽,以4-1的比分擊敗蟬聯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記錄。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隊如日中天,囊括了當時上海足壇的三大冠軍:西聯會甲組冠軍、高級杯冠軍、中華足聯甲組冠軍。

1936年,中國足球隊首次參加奧運會,李惠堂出任隊長。當時的國民政府沒有過多的經費支持中國隊去參賽,於是球隊決定提前60多天從國內出發,靠沿途的比賽門票收入作為路費和參賽費用。李惠堂和隊友先後在越南、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和印度等6個亞洲國家進行了27場比賽,取得了23勝4平的戰績。他個人射入38球,占全隊總進球數的三分之一。

等到了柏林,隊員們由於一路征戰舟車勞頓,已經是疲憊不堪,在首場單淘汰預賽中,球隊上半場雖然打成0-0,但下半場連失兩球,0-2不敵英國隊,第一輪便遭到淘汰。

拒絕為偽滿政府踢球

1941年,香港淪陷。第二年春天,為慶祝偽滿政權成立十周年,汪精衛命外交部長褚民誼和宣傳部長林柏生聯名給李惠堂致電,邀請他和南華足球隊到南京和滿洲各地巡迴表演,並留在南京主持體育政務,李惠堂當即回絕,風骨卓然。

為了避開日本人和汪偽政權的糾纏,李惠堂決定率領南華隊去澳門訪問,並借此機會逃離香港,返回廣東梅州老家。

1942年,為了響應宋慶齡發起的黃河決堤救災和慰勞抗日戰士號召,李惠堂先後到韶關、桂林、南寧等地舉辦了100多場足球義賽,籌集資金款項,以作救災和慰勞傷兵、孤兒之用。

抗戰勝利後,李惠堂返回香港,在南華隊較少出場。1947年,已經42歲的李惠堂正式退役,縱橫馳騁綠茵達25年之久。

新中國成立之後,賀龍擔任體育部長,他曾寫信邀請李惠堂出任中國男足主教練,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

退役後的李惠堂也沒有離開足球,他做過體育節目的評述員,著書立說,出版多本足球專著。

他在亞洲和世界足壇都享有很高的威望。1954年,李惠堂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1965年,又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1966年,他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副主席。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在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誌組織的評選活動中,李惠堂同貝利、馬修斯、斯蒂法諾、普斯卡士一起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