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防範個人資訊洩密?秘訣原來是這樣!

宮婷

如何堵住個人資訊洩露的缺口?怎樣在個人資訊上做好保密措施?筆者認為, 除了加快立法, 完善這方面的制度, 對保有這些個人資訊資料的責任主題進行問責制以外, 對公眾還要做好普法宣傳, 加強大家的防範意識。

首先, 加快這方面的立法。 利用個人資訊洩露進行詐騙的方式因來源較簡單, 成本較低, 在當今社會被廣泛使用。 因團夥眾多, 只要廣撒網, 千萬人中總會有一個人真正受騙。 我國應當儘快建立個人資訊洩露的懲戒措施, 例如, 新加坡國會已經通過了個人資訊保護法案, 違法發送垃圾資訊最高罰款100萬新元(約合514萬元人民幣)。 新加坡還成立了保護個人資訊的主要機構——個人資訊保護署。

其次, 明確個人資訊保護的責任主體, “誰收集誰保護;誰洩露誰擔責”。 發生個人資訊被洩露的情況時, 不論是主動洩露還是被動洩露, 都要承擔責任,

才能倒逼各方切實加強資訊保護意識和手段。

最後, 要對公眾做好普法宣傳。 詐騙手段雖說高超, 但是上當受騙的卻總是那些防範意識不強, 警惕性不高的人。 甚至有人在銀行向詐騙團夥匯款時, 被銀行人員多番勸阻後, 依舊一意孤行, 直到民警出面, 才制止了這場鬧劇。 受害者對詐騙人員的深信不疑, 也是令眾人哭笑不得。 接到這類資訊, 這類電話, 多問問, 多想想, 多聽聽, 多看看。 接電話時, 主動向對方多問幾個私人問題;接到的短信, 要深信一點, 凡是帶有網路連結的, 一定不要點。 還有, 以公檢法名義來實施詐騙的團夥, 如果自己問心無愧, 根本就沒有任何理由向對方匯款。 接到這類電話, 可以在掛斷電話以後,

立即撥打114或者其他方式查詢詐騙團夥冒充的相關機構的電話來諮詢, 加以確認。

編輯實習生 周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