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八旬老母含淚“殺害”智障兒子:我要是走了,你該怎麼辦?

我賦予你生命, 又結束了你的生命。 而這一切竟是源于一位母親“自私”的愛……

10月26日, 在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 一位年過八旬、滿頭銀髮的老人泣不成聲, 聽審席上的親屬們也潸然淚下。

沒人能想到, 眼前這位毫無攻擊力的阿婆竟然在幾個月前親手“殺害”了自己患有智力障礙的兒子。 隨後, 她便撥通了自首的電話。 在電話這邊, 老人終於放下了近五十年的牽掛……

“為愛而殺”?其悲可憫

事件發生之後, 網路輿論不斷, 更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因愛而產生的人倫悲劇。 那在這個悲劇的背後, 老人到底有什麼苦衷?

“殺了他, 好過他生不如死”

據報導, 老人姓黃, 今年83歲, 46年前, 黃某生下了二兒子黎某。 因為是早產, 所以黎某出生就被確診大腦發育不良及軟骨症, 不會說話, 生活也不能自理。 近些年, 黎某大腦衰退加快, 已經處於長期臥床狀態。

在黎某四十餘年的生命中,

母親黃某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著他。 但由於老人年歲已高, 對兒子的照料明顯十分乏力。 老人哭訴:“他是我兒子, 我從來沒有嫌棄過他, 也沒有想過放棄他, 近兩年實在沒辦法, 因為我的身體已經支撐不起照顧他。 ”

老人最大的擔憂是:她若走了, 兒子該怎麼辦?無奈之下, 黃某選擇了這種極端的做法——殺了他。

據瞭解, 被害人在死亡前符合入住福利院的條件, 家屬可以提出申請, 社工和義工都曾上門詢問過黃阿婆的意見, 儘管如此, 但由於不放心將兒子交于他人照顧, 黃阿婆拒絕了。

為了不讓兒子痛苦, 老人先喂其服用了約60粒安眠藥, 隨後用棉墊捂住其面部, 再用絲巾勒住其脖子致其死亡。

老人哭著說, 黎某只有一個哥哥,

她不能把一個那麼重的責任給大兒子。 是我自己對不起他, 把他生成這樣, 害他受苦, 我寧願自己犯罪, 結束了他痛苦的人生, 好過他生不如死。

“法不可恕, 但情有可原”

儘管這位母親出於“愛子”而將其自殺害, 但從法律層面上看, 老人依然屬於故意殺人罪。

在法庭上, 黃阿婆的小姑子出庭作證、並親筆書寫了求情信, 稱嫂子很苦難, 自己雖然不贊同黃阿婆的行為, 但希望法庭能對黃阿婆從寬處理。

黃阿婆的大兒子也作為證人到庭。 他說:“母親不同于一般的殺人犯, 是想幫弟弟解脫, 本意不是想害弟弟。 ”

庭審現場

而對於這一特殊案件, 公訴人認為, 黃阿婆“雖法不可恕, 但情有可原”, 相比其他惡性暴力犯罪“因恨而殺”, 本案是“因愛而殺”。

10月26日下午, 越秀法院對該案作出判決。 認定黃阿婆有自首、犯罪時年滿75周歲、認罪認罰、得到被害人家屬諒解等從寬量刑情節, 最終法院決定對黃阿婆予以減輕處罰, 並適用緩刑。

弱勢的殘障群體, 你的明天誰來負責?

在這一事件中,

大眾的痛點再一次被觸及, 這不僅是對黃老這一極端行為的悲憫與無奈, 更是對中國當今智殘人士社會救濟現狀的不滿。

社會中的隱形人, 有交易黑產業鏈

根據報導, 黃老的二兒子屬於先天性智力障礙。 所謂智力障礙人群即有智力障礙殘疾的人的群體, 他們大多腦部功能發展緩慢或不能如常完全發展, 使學習及社會適應能力受到限制或遇上困難不及常人。

根據2006年的一次抽查資料, 我國智殘人士總數近千萬。 其中有較好工作能力並處於就業年齡段的僅150萬人。

與其他類別的殘疾不同, 智力障礙者的智力功能明顯低於同齡水準, 不能對事物做出合理正確的判斷, 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權利是否遭到了侵犯, 因此在殘疾人群中也屬於弱勢群體。

街頭的智障流浪漢

在實際生活中,智殘人散落在全國各地,成為了城市中的“隱形人”,大多數沒有就業結婚,沒有社交活動。更多缺失監護人和社會保障的智障人則靠著街區鄰里的施捨度日,或者過著流浪生活。因此,他們成為了一些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標,面臨著被奴役的風險。

每隔一段時間,網路上都會爆出智殘人群生活惡劣的圖片、呼籲救助的資訊,智障人員被虐待、被奴役的新聞不絕於耳。

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震驚全國,事件中黑心磚窯老闆利用智障群體的先天缺陷、以暴力強制他們無償勞動。

被控制的智障人群

此後,河北、河南、安徽、雲南等10多省份也出現過黑磚窯、黑工廠大量侵害智殘人員的事件,這些地區甚至出現了一條交易黑鏈,猖獗交易智殘奴工。

雖然相關部門對此曾加大打擊力度,但這類事件依然沒有根絕。

老殘一體現象嚴重,但監護人終將離開

比流浪在社會上的智障群體要幸運,在一些條件允許的家庭中,智殘人得到了很好的照顧,而這類照顧大多來自于他們的父母。

智殘一般是先天性疾病,因此智殘家庭的父母們從一開始就承擔了照顧這些特殊人群的角色。但在這類家庭中,親子關係也變得與眾不同,更多智力障礙的孩子早就與父母融為一體,而非獨立的生命。

但他們需要面對的事實是:父母終會老去,這些智殘群體終有一天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或新的環境,但顯然這對於父母很難放心,對於智殘群體便更難接受。

在電影《海洋天堂》中,肝癌晚期的父親擔心自己去世後患有孤獨症的兒子無法好好安置,曾有帶著他一起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

根據騰訊今日話題,大量的“攜子自殺”案例都是在這類家庭中產生的。一項由香港大學和澳門大學組織的研究表明,家長們認為自己有權利為了不讓孩子們繼續受苦,而選擇殺掉他們的瘋狂想法並不少見。

2013年,同樣有一樁“慈母”殺子案。河南鹿邑農婦武文英在家中把半瓶農藥遞給了患有腦癱的雙胞胎兒子,兩兄弟服毒後身亡。

武文英和雙胞胎腦癱兒子

和8旬老母案類似的是,最終選擇殺子,並非是對孩子們失去了愛心,而是生活帶來的沉重壓力,讓她長年緊繃的意志之弦斷裂。

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張豔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將此類情況稱為“成年智障人士家庭耗竭”。智障人士的一生都在為家庭帶來持續的壓力,而家庭之中有一個承受壓力的系統,即家庭抗逆力,兩者作用相反。

當智障人士成年甚至步入中年,其父母年老之時,家庭遭遇的耗竭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時的家庭抗逆力基本弱化到無力承受耗竭的重壓,智障人士的家庭就面臨著崩潰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關於對智殘群體福利救濟的呼聲就更加高漲。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對於智殘群體的社會救濟並不十分令人滿意,而這或許也成為了壓倒此類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社會救濟的缺位

我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採取輔助方法和特別措施,對殘疾人給予特別扶助,減輕殘疾影響和外界障礙,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實現。”這是國家法律關於對殘疾人實行特別扶助原則的規定。

目前,我國對殘疾人的特別扶助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政策扶持、社會扶助、無障礙環境以及特殊用品和輔助用具等。但目前我國的福利體系不完備,“特別扶助”的範圍有限,服務于智障人士的民間機構非常少。

中殘聯常務副理事長王乃昆在2010年9月份的中國特奧高峰論壇上透露,截至2009年底,全國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僅3474個,僅能為全國包括智障人在內的約11萬殘疾人提供服務。這對於上千萬的智殘家庭來說實在杯水車薪。

據媒體報導,雲南行政學院副教授周波每天都在為患有笨丙酮尿症的兒子揪心。多年來,除了家庭托養,她和家人為兒子換了9個學校和託管機構也沒能滿意,由於智殘人康復托養服務的欠缺,他們的日子十分辛苦。

就國際範圍來看,智障人群的社會救濟實際是一個全球問題,需要要生活安置和就業安置並存,其中北美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對此有一定成功的管理經驗。

在20世紀最初的60年內,美國的智障人群的教育和安置就已經逐步制度化。維吉尼亞州於1978年起開始嘗試社區融合的職業訓練機構,10年間,共有944位殘障者接受了支持性就業的訓練與安置,其中智障人士占83.1%。近20年來,支持性就業已成為美國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主流方式。

而在福利較高的北歐,其《健康與醫療法案》還要求政府必須為智障人士提供免費的技術服務,比如各種康復訓練和職業培訓等。這樣的保障政策,幾乎消除了智障人士由於監護人的缺失、流離失所的可能,也大大減小了智障人士被拐騙的幾率。

以上這些先進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最後分享一則關於智殘群體如何變得自強的演講,生而為人,你並不必道歉!

演講者Matthew Williams先生是一名智殘人士,但同時也是一名自強不息的體育健將和特奧會冠軍。他這次勇敢地站上講臺和大家分享他是如何從害羞,被侮辱,被欺負,被冷落到後來通過特奧會和自己的不懈努力重拾信心與尊嚴的。

這個一個關於光榮與夢想的演講,讓人不禁為其他鼓掌加油!

編輯:十七醬

財經網(ID:caijingwangwx)出品,轉載請聯繫授權。

參考資料:

01.騰訊《今日話題》:比悲傷更悲傷——八旬老母為何殺死養育46年的智障兒

02.張豔:壓力與承受成年智障人士家庭耗竭與家庭抗逆力研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因此在殘疾人群中也屬於弱勢群體。

街頭的智障流浪漢

在實際生活中,智殘人散落在全國各地,成為了城市中的“隱形人”,大多數沒有就業結婚,沒有社交活動。更多缺失監護人和社會保障的智障人則靠著街區鄰里的施捨度日,或者過著流浪生活。因此,他們成為了一些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標,面臨著被奴役的風險。

每隔一段時間,網路上都會爆出智殘人群生活惡劣的圖片、呼籲救助的資訊,智障人員被虐待、被奴役的新聞不絕於耳。

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震驚全國,事件中黑心磚窯老闆利用智障群體的先天缺陷、以暴力強制他們無償勞動。

被控制的智障人群

此後,河北、河南、安徽、雲南等10多省份也出現過黑磚窯、黑工廠大量侵害智殘人員的事件,這些地區甚至出現了一條交易黑鏈,猖獗交易智殘奴工。

雖然相關部門對此曾加大打擊力度,但這類事件依然沒有根絕。

老殘一體現象嚴重,但監護人終將離開

比流浪在社會上的智障群體要幸運,在一些條件允許的家庭中,智殘人得到了很好的照顧,而這類照顧大多來自于他們的父母。

智殘一般是先天性疾病,因此智殘家庭的父母們從一開始就承擔了照顧這些特殊人群的角色。但在這類家庭中,親子關係也變得與眾不同,更多智力障礙的孩子早就與父母融為一體,而非獨立的生命。

但他們需要面對的事實是:父母終會老去,這些智殘群體終有一天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或新的環境,但顯然這對於父母很難放心,對於智殘群體便更難接受。

在電影《海洋天堂》中,肝癌晚期的父親擔心自己去世後患有孤獨症的兒子無法好好安置,曾有帶著他一起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

根據騰訊今日話題,大量的“攜子自殺”案例都是在這類家庭中產生的。一項由香港大學和澳門大學組織的研究表明,家長們認為自己有權利為了不讓孩子們繼續受苦,而選擇殺掉他們的瘋狂想法並不少見。

2013年,同樣有一樁“慈母”殺子案。河南鹿邑農婦武文英在家中把半瓶農藥遞給了患有腦癱的雙胞胎兒子,兩兄弟服毒後身亡。

武文英和雙胞胎腦癱兒子

和8旬老母案類似的是,最終選擇殺子,並非是對孩子們失去了愛心,而是生活帶來的沉重壓力,讓她長年緊繃的意志之弦斷裂。

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張豔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將此類情況稱為“成年智障人士家庭耗竭”。智障人士的一生都在為家庭帶來持續的壓力,而家庭之中有一個承受壓力的系統,即家庭抗逆力,兩者作用相反。

當智障人士成年甚至步入中年,其父母年老之時,家庭遭遇的耗竭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時的家庭抗逆力基本弱化到無力承受耗竭的重壓,智障人士的家庭就面臨著崩潰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關於對智殘群體福利救濟的呼聲就更加高漲。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對於智殘群體的社會救濟並不十分令人滿意,而這或許也成為了壓倒此類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社會救濟的缺位

我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採取輔助方法和特別措施,對殘疾人給予特別扶助,減輕殘疾影響和外界障礙,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實現。”這是國家法律關於對殘疾人實行特別扶助原則的規定。

目前,我國對殘疾人的特別扶助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政策扶持、社會扶助、無障礙環境以及特殊用品和輔助用具等。但目前我國的福利體系不完備,“特別扶助”的範圍有限,服務于智障人士的民間機構非常少。

中殘聯常務副理事長王乃昆在2010年9月份的中國特奧高峰論壇上透露,截至2009年底,全國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僅3474個,僅能為全國包括智障人在內的約11萬殘疾人提供服務。這對於上千萬的智殘家庭來說實在杯水車薪。

據媒體報導,雲南行政學院副教授周波每天都在為患有笨丙酮尿症的兒子揪心。多年來,除了家庭托養,她和家人為兒子換了9個學校和託管機構也沒能滿意,由於智殘人康復托養服務的欠缺,他們的日子十分辛苦。

就國際範圍來看,智障人群的社會救濟實際是一個全球問題,需要要生活安置和就業安置並存,其中北美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對此有一定成功的管理經驗。

在20世紀最初的60年內,美國的智障人群的教育和安置就已經逐步制度化。維吉尼亞州於1978年起開始嘗試社區融合的職業訓練機構,10年間,共有944位殘障者接受了支持性就業的訓練與安置,其中智障人士占83.1%。近20年來,支持性就業已成為美國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主流方式。

而在福利較高的北歐,其《健康與醫療法案》還要求政府必須為智障人士提供免費的技術服務,比如各種康復訓練和職業培訓等。這樣的保障政策,幾乎消除了智障人士由於監護人的缺失、流離失所的可能,也大大減小了智障人士被拐騙的幾率。

以上這些先進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最後分享一則關於智殘群體如何變得自強的演講,生而為人,你並不必道歉!

演講者Matthew Williams先生是一名智殘人士,但同時也是一名自強不息的體育健將和特奧會冠軍。他這次勇敢地站上講臺和大家分享他是如何從害羞,被侮辱,被欺負,被冷落到後來通過特奧會和自己的不懈努力重拾信心與尊嚴的。

這個一個關於光榮與夢想的演講,讓人不禁為其他鼓掌加油!

編輯:十七醬

財經網(ID:caijingwangwx)出品,轉載請聯繫授權。

參考資料:

01.騰訊《今日話題》:比悲傷更悲傷——八旬老母為何殺死養育46年的智障兒

02.張豔:壓力與承受成年智障人士家庭耗竭與家庭抗逆力研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