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養老新變化|社區養老機構 “公建民營” 服務專業運作良好

濟南網·無線濟南11月3日訊 據濟南電視臺新聞頻道《有麼說麼》報導, 昨天介紹了濟南的失能老人享受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和護理院養老模式, 今天再介紹一下區養老持續性的問題。

上午10點, 在燕山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裡, 就充滿了歡歌笑語。 很多老人, 正在這裡從事各種文娛活動。

有位老人說, 住在社區裡, 平時就是白天上這裡來活動活動, 優點自己的事情做, 覺得心情很好, 很充實。

這裡的老人們, 大部分都是附近幾個社區的居民。 對於健康老人, 每天上這裡, 參加各種免費的文娛活動, 既能修養身心, 還能就近養老, 很多老人白天都喜歡來。 但還有幾個老人, 因為身患各種疾病, 需要進行一對一看護, 就需要進行適當收費。 比如這劉大爺, 患有奧斯海默症, 家人就將老人以一對一看護的形式, 託付養老服務中心看護。

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說, 老人的家人都工作忙,

就需要將老人託付我們, 進行一對一照料。 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從事的是公益事業。 水電暖氣、人工服務、硬體設施, 都需要成本投入。 如何能健康運轉, 長久的持續下去可是個大問題。 這種養老服務中心所用房屋, 產權不外乎公有和私有兩種形式, 而燕山辦事處, 則採取了一種“公建民營”的新型運營模式, 來解決養老機構持續性的問題。

燕山街道和平路北社區居委會主任陳玉表示, 燕山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是採用公建民營的運營模式, 辦事處提供基礎設施包括房屋和水、電、暖的費用, 委託民營養老機構來運營。 辦事處負責養老機構的監管, 對服務是否到位、老人是否滿意等都會進行監督。

政府投入基礎設施, 民營養老機構招標管理。 這樣既解決了前期投入過大和養老機構場地的問題, 還調動了民營養老機構的積極性。

根據曆下區2015年《關於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規定, 這種建築面積達到200平方米以上的養老機構, 還享受每年每平方米300元標準給予運營補助,

調動民營機構的積極性。

以政府為主導, 發揮社會力量作用, 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在統籌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和其他多種形式的養老體系下, “公建民營”模式, 確實在實際運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燕山街道和平路北社區居委會主任陳玉表示, “公建民營”的社區養老模式, 能夠保持養老服務的專業化, 並能夠很好的運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