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美團點評CEO王興:創業公司一定不能停下來解決問題

古語有雲: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 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 閱人無數, 不如名師指路。 在創業創新進入新的演化階段之際,

赤兔驛站特推出系列報導《商業領袖論》。 只為創業者提供最全面、最真實、最有價值的領袖言論, 以助力創業者順大勢, 解困惑, 建基業!

本文系第4期報導

在中國互聯網圈, 美團是一家很特殊的存在。 從團購、電影票、餐飲到旅遊、打車、支付, 美團一直保持著不停擴張、四處出擊的戰鬥狀態, 以至於有人開玩笑說, 半壁互聯網江山都是美團的敵人。 這種打法在未上市的公司中並不常見, 但卻收效甚好。 且不說美團點評剛剛獲得40億美元高額融資, 僅去年的交易額就已達2400億美元。

而美團背後的掌舵人王興, 同樣是一位特別的創業者。 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曾這樣評價王興, “他做的很多業務, 都不是第一個, 卻能後來居上, 把前人PK掉。

那麼王興能夠後來居上靠的究竟是什麼?本期兔姐整理了王興最近幾年分享的創業乾貨, 包括創業者該如何自我修養, 如何看待自己和團隊, 以及在公司戰略上需要注意的問題。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要快但不能太快要專注但不能固封自守

我生在龍岩, 長在龍岩, 18歲去清華讀書之前, 一直在那裡生活。 我父親是當地的一位企業家, 做著非常傳統的水泥生意。 我過去十幾年的創業經歷和我耳濡目染我父親的創業經歷很不一樣, 傳統行業的創業好比登山, 山永遠在那裡, 你隨時都可以去。

而互聯網創業就像一波波的科技大潮, 像衝浪一樣, 你要找準時機, 踏上浪頭, 如果這個浪頭過去了, 你不用再去追他, 你應該勇敢地迎接並敏銳地捕捉下一個浪潮。

互聯網創業就是大潮, 一波波過去, 一波波又會到來, 新的機會會不斷產生, 但是不要留戀於過去。

過去十幾年我一直是個創業者, 到今天依然是個創業者。 我有三段創業經歷, 前兩段都非常的不成功。 第三段呢, 美團從2010年到現在發展還OK, 但依然是在戰壕裡。

我有很多教訓可以跟大家分享, 但沒有哪一個經驗是完全能夠適用的。 不管是我自己的經驗教訓, 還是其它別人的總結, 幾乎每一個看似正確的建議, 我總能找到很多反例。

舉個例子, 對創業公司來講, 發展速度、成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矽谷有一句格言, 有點粗俗但非常直接:Keep growing, fuck everything else.只有增長是重要的,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只要你能保持高速增長,

所有的問題都至少在短期內能夠被容忍, 被掩蓋, 或者不會爆發, 可能很多問題當時是個問題, 你長大十倍、百倍之後它就不是問題了, 甚至不需要解決他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的, 因為我們過程中也經歷過很多類似事情, 美團到今天也有很多問題, 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持續的成長, 那麼很多問題至少有解決的機會。

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 一定不要想說這裡有很多問題, 這個問題很重要, 我要停下來解決問題, 創業公司一定一定不能停, 沒有什麼問題值得你停下來的, 甚至慢下來去解決的, 不然只會更加的嚴重, 迅速的爆發至整個公司。

但是也有反例, 所有事情都有反例,

你長得太快之後, 很多問題是因為長得太快他自己控制不住, 出了問題。

以我自己的經歷而言, 美團是最早的一批團購網站, 但是在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的時候, 市場極其瘋狂, 無數錢砸進來, 無數的團隊一輪又一輪融資, 互相挖人, 然後到處砸錢燒錢, 有一段時間把手和窩窩是跑得比美團更快的, 他們在非常高速的成長, 最後他們在11年的下半年到接近年底的時候, 就基本迅速的垮掉了。

那個事情並不是說, 因為美團做了什麼事情他們出了問題, 是他們跑得太快了, 他們原來在創業的時候就設立說, 一年半之後要去上市。 有一個誇張的例子, 窩窩團挖人的時候直接說我們確定好了2011年幾月幾號上市, 然後用這個方式去挖人, 所以他們所有的計畫都是按這個做的,當資本市場或者外界環境不好的時候,公司不能適應,就會迅速出現問題。所以這是一個反例。

另一方面,很多建議說專注重要。雷總說創業七字訣是,專注、極致,口碑,快。專注是排第一位的,因為創業比拼的是個人、團隊,所有資源,就像刀鋒一樣,越專注越有力量,這個是容易理解的。尤其是對創業公司來講,無論有多少幫助和支持,你的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的,所以專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個也有反例。

首先專注是事情聚焦,不要一下做很多事情。但如果你把自己的業務範圍設得太小,有時候會固步自封,最後你會發現你在格局上是完全輸了,不管多麼多麼努力都是不可能贏的。

比如電商早幾年,淘寶做得非常厲害,資本也雄厚,他做對了很多事情,其實也做錯了很多,但最重要的事情是他選擇了一個做大平臺的方式。回頭看,2003年左右開始起來的那些公司,如果專注做一個垂直電商基本上是沒有勝出希望的,這在策略上一開始就輸了。

2不會的,可以去學別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所以我在後面反復想,真正有價值的建議是什麼呢?首先是不要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回想2003年,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當時也很疑惑,不知道自己能幹一些什麼事情。包括後來因為看到社交網路的機會,非常衝動的回國和王慧文他們一起創業的時候,其實我們真的什麼都不會。

雖然我們是電子工程系畢業的,之前學過電腦程式設計,但是我們並沒有系統性的開發過網站,所以我們就現買書現學。

2004年我們創業的時候就是現學,之前什麼也不會,技術不會,管理更加不會,按照我一個長輩的說法,你們不但沒有管過人,還沒有被人管過,校園行銷也不會做,但是我們就一步步的摸爬滾打,有什麼不會我們就去學。

包括2010年我們做美團之後,因為是一個O2O的事情,線上線下結合,不光是要編程式光是要做網站,而且要到線上跟全國各地眾多的商戶去談,這個事情我們也沒有做過。在那之前我做過最大的推廣是校園推廣,最早在清華,98年創業大賽的時候,滿學校貼海報。

後面到了05年、06年做校內網,我們在全國各地校園貼海報,這是當時最早的O2O,所以到10年我們向全國100個、200個城市擴張的時候,雖然我們之前不會,但我們就學。

我記得印象非常深刻,在10年、11年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們開會開得非常晚,大家討論了很多內容,最後需要整理一個會議紀要。我問助理你會用visio工具嗎,他說不會,但是我可以學。“不會,但是我可以學”,這句話有無窮的力量,可以把各種你沒有遇到的問題,不會解決的問題,通過學習來解決。

創業失敗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錢花完了,二是信心沒了。不會的,可以去學,不要太不把自己當回事。這是我給大家的重要建議。

3創業者的自我修養

另外一個,我認為真正最有價值的建議,是我們老祖宗的一個想法。四書五經《大學》裡有一句話說儒家的理想,做一個君子應該怎麼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近一年回想它覺得越來越有意思,我給大家解讀一下為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創業者自我修養是一個極其好的建議。

從某個角度來講,孔子就是2500年前創業者,他從魯國起家,有自己一套idea,然後有一套business plan,他希望怎麼治國,但他需要獲得支援,在本地沒有得到支援他就到處遊走,去募資,去獲取資源,希望能夠把他的idea變成現實去改變世界,這是孔子一生的故事。

反過來講一下。先看“平天下”,平天下對創業者的解讀就是,你要dominate,你要有market,你要徹底佔領這個市場,“天下”就是你的目標市場,你怎麼定義你要幹能幹的事非常重要。

你要選擇正確的目標市場,而且有足夠的規模,足夠的有價值。因為創業歸根到底是要解決問題的,如果你解決問題不夠大,你創造價值就不夠大,所以選擇合適的市場,就是你選擇的天下。

“平”的意思就是,你不光要進去做,最後還要徹底佔領、壟斷他。最近有一本書是Peter Thiel寫的《Zero to One》,裡面就講了很多,尤其對互聯網公司來講,競爭是不好的事情,你要迅速結束競爭,你要壟斷這個市場,才能創造最大價值。“平”的意思跟這個有點像,不管通過什麼方式,越快越好。所以這是目的,做一個公司最後是需要“平天下”。

那麼你怎麼去“平天下”呢?你不可能自己去幹每個事情,要有人寫代碼,做設計,談客戶,你需要“治國”,這裡“國”的意思,是你的整個企業。我覺得確實應該用企業這個詞,而不是用公司這個詞,因為公司只是企業形態中的一種,企業可能還有其他很多形態。

大家可以看到,在阿裡、小米或者BAT發展過程中,他們都非常注重去構建生態系統。一個公司裡面一開始只是單一的業務,按職能部門分,後來業務多了,就要按事業部分,後面按事業群分,或者外面他們有投資公司,有生態鏈的各合作夥伴,這才整個合成一個“國”。

要“平天下”,需要靠你的企業,整個團隊去做。治國就是要設計好、治理好整個企業以及相關的生態體系。

要怎麼“治國”呢?再回一步是“齊家”。對創業者而言,家就是你的直接下屬,因為不管公司規模多大,CEO能直接管的人都是有限的,也就七個左右。直接下屬就像是你的家人一樣,不管你做公司做的規模多大,個人精力是有限的,他們的品質、投入度、成效對你的治國平天下的計畫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齊”怎麼理解呢?有幾個意思:一個是你要配齊這個團隊,因為創業公司,任何構思要做成一個事情,都需要不同職能,很難有一個人各方面都是天才,所以是需要團隊配合的,各個角色得配齊。這點非常重要,否則會影響整個公司進展。

第二個意思是regulate,很有趣的一種做法是你去讀《大學》英文版,因為有時候我們太熟悉一種語言了,而老外在翻譯的時候,一定是把它搞明白,選一個最準確的翻譯,所以《大學》在英文裡翻譯,“齊”用了一個詞是regulate,即規律監管,聽起來有點奇怪,但很有道理。

團隊十幾個人,雖然人數很少,但是大家想法是不會完全一致的,你怎麼樣使大家的想法盡可能一致,就是心要齊。每個人能量越大,其實最後的合力並不越大。每個人能力要強,用力的方向要一致,才能把事情往前推。

另外一層,是說你要想辦法使他們不管在能力、態度、還是你對待他們的標準上要一視同仁,要公平,要讓整個這個事情是有秩序的,這個標準是要對齊的。那麼你能把身邊的人帶好,讓他們很相信你,而且願意投入。他們一層層的往下影響。這是“齊家”的意思。

那麼你怎麼樣才能夠“齊家”呢?需要“修身”。作為CEO,你就是公司的支柱,也是公司的天花板,如果你不能不斷提升自己,那麼整個團隊和整個公司是不可能提升的,整個事情也不可能做大。

所以我覺得CEO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就是你要修身,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不停的反省,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想辦法提升。“修身”你要繼續展開有很多層面,因為對業務來講,在心力上要提升,在腦力上要提升,在體力上要提升,畢竟創業是個非常辛苦的事情,把一個事情做好,需要又猛又持久。

從一切地方學習,從書本裡學習,從身邊的人學習,從比你年長的人那裡學習,從比年幼的人那裡學習,從你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裡學習,或者更好的、成本更低的,從別人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裡面學習。

所以我覺得是需要修身然後才能齊家,然後才能治國,然後才能平天下,當然是對整個創業公司的語境來講的。這個聽起來比較虛,但是越是快速變化的環境,越是要抓住那些可能不變的東西。

如果大家相信奇點臨近理論,說2045年到2048年人類會發生一個根本性轉變的話,那麼你就會相信說,在那之前,一切事情只會越來越快,沒有緩和的機會。

最後,再說說我自己。如果不創業,我將從事什麼職業?我沒有假設過這個問題。清華畢業後,我去美國讀了研究生,博士學位讀了一半回國創業。

實際上我創業的意願並不那麼強,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僅僅是有一件事情希望他發生,如果別人還沒做的話,那就我來做好了。

稍微拔高一點,可以用甘地那句話——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創業對我來說是改變世界的方式,我希望活在一個更希望生活的世界裡,但我等不及讓別人去打造這個世界。

如需轉載請留言後臺,違者必究!

所以他們所有的計畫都是按這個做的,當資本市場或者外界環境不好的時候,公司不能適應,就會迅速出現問題。所以這是一個反例。

另一方面,很多建議說專注重要。雷總說創業七字訣是,專注、極致,口碑,快。專注是排第一位的,因為創業比拼的是個人、團隊,所有資源,就像刀鋒一樣,越專注越有力量,這個是容易理解的。尤其是對創業公司來講,無論有多少幫助和支持,你的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的,所以專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個也有反例。

首先專注是事情聚焦,不要一下做很多事情。但如果你把自己的業務範圍設得太小,有時候會固步自封,最後你會發現你在格局上是完全輸了,不管多麼多麼努力都是不可能贏的。

比如電商早幾年,淘寶做得非常厲害,資本也雄厚,他做對了很多事情,其實也做錯了很多,但最重要的事情是他選擇了一個做大平臺的方式。回頭看,2003年左右開始起來的那些公司,如果專注做一個垂直電商基本上是沒有勝出希望的,這在策略上一開始就輸了。

2不會的,可以去學別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所以我在後面反復想,真正有價值的建議是什麼呢?首先是不要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回想2003年,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當時也很疑惑,不知道自己能幹一些什麼事情。包括後來因為看到社交網路的機會,非常衝動的回國和王慧文他們一起創業的時候,其實我們真的什麼都不會。

雖然我們是電子工程系畢業的,之前學過電腦程式設計,但是我們並沒有系統性的開發過網站,所以我們就現買書現學。

2004年我們創業的時候就是現學,之前什麼也不會,技術不會,管理更加不會,按照我一個長輩的說法,你們不但沒有管過人,還沒有被人管過,校園行銷也不會做,但是我們就一步步的摸爬滾打,有什麼不會我們就去學。

包括2010年我們做美團之後,因為是一個O2O的事情,線上線下結合,不光是要編程式光是要做網站,而且要到線上跟全國各地眾多的商戶去談,這個事情我們也沒有做過。在那之前我做過最大的推廣是校園推廣,最早在清華,98年創業大賽的時候,滿學校貼海報。

後面到了05年、06年做校內網,我們在全國各地校園貼海報,這是當時最早的O2O,所以到10年我們向全國100個、200個城市擴張的時候,雖然我們之前不會,但我們就學。

我記得印象非常深刻,在10年、11年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們開會開得非常晚,大家討論了很多內容,最後需要整理一個會議紀要。我問助理你會用visio工具嗎,他說不會,但是我可以學。“不會,但是我可以學”,這句話有無窮的力量,可以把各種你沒有遇到的問題,不會解決的問題,通過學習來解決。

創業失敗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錢花完了,二是信心沒了。不會的,可以去學,不要太不把自己當回事。這是我給大家的重要建議。

3創業者的自我修養

另外一個,我認為真正最有價值的建議,是我們老祖宗的一個想法。四書五經《大學》裡有一句話說儒家的理想,做一個君子應該怎麼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近一年回想它覺得越來越有意思,我給大家解讀一下為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創業者自我修養是一個極其好的建議。

從某個角度來講,孔子就是2500年前創業者,他從魯國起家,有自己一套idea,然後有一套business plan,他希望怎麼治國,但他需要獲得支援,在本地沒有得到支援他就到處遊走,去募資,去獲取資源,希望能夠把他的idea變成現實去改變世界,這是孔子一生的故事。

反過來講一下。先看“平天下”,平天下對創業者的解讀就是,你要dominate,你要有market,你要徹底佔領這個市場,“天下”就是你的目標市場,你怎麼定義你要幹能幹的事非常重要。

你要選擇正確的目標市場,而且有足夠的規模,足夠的有價值。因為創業歸根到底是要解決問題的,如果你解決問題不夠大,你創造價值就不夠大,所以選擇合適的市場,就是你選擇的天下。

“平”的意思就是,你不光要進去做,最後還要徹底佔領、壟斷他。最近有一本書是Peter Thiel寫的《Zero to One》,裡面就講了很多,尤其對互聯網公司來講,競爭是不好的事情,你要迅速結束競爭,你要壟斷這個市場,才能創造最大價值。“平”的意思跟這個有點像,不管通過什麼方式,越快越好。所以這是目的,做一個公司最後是需要“平天下”。

那麼你怎麼去“平天下”呢?你不可能自己去幹每個事情,要有人寫代碼,做設計,談客戶,你需要“治國”,這裡“國”的意思,是你的整個企業。我覺得確實應該用企業這個詞,而不是用公司這個詞,因為公司只是企業形態中的一種,企業可能還有其他很多形態。

大家可以看到,在阿裡、小米或者BAT發展過程中,他們都非常注重去構建生態系統。一個公司裡面一開始只是單一的業務,按職能部門分,後來業務多了,就要按事業部分,後面按事業群分,或者外面他們有投資公司,有生態鏈的各合作夥伴,這才整個合成一個“國”。

要“平天下”,需要靠你的企業,整個團隊去做。治國就是要設計好、治理好整個企業以及相關的生態體系。

要怎麼“治國”呢?再回一步是“齊家”。對創業者而言,家就是你的直接下屬,因為不管公司規模多大,CEO能直接管的人都是有限的,也就七個左右。直接下屬就像是你的家人一樣,不管你做公司做的規模多大,個人精力是有限的,他們的品質、投入度、成效對你的治國平天下的計畫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齊”怎麼理解呢?有幾個意思:一個是你要配齊這個團隊,因為創業公司,任何構思要做成一個事情,都需要不同職能,很難有一個人各方面都是天才,所以是需要團隊配合的,各個角色得配齊。這點非常重要,否則會影響整個公司進展。

第二個意思是regulate,很有趣的一種做法是你去讀《大學》英文版,因為有時候我們太熟悉一種語言了,而老外在翻譯的時候,一定是把它搞明白,選一個最準確的翻譯,所以《大學》在英文裡翻譯,“齊”用了一個詞是regulate,即規律監管,聽起來有點奇怪,但很有道理。

團隊十幾個人,雖然人數很少,但是大家想法是不會完全一致的,你怎麼樣使大家的想法盡可能一致,就是心要齊。每個人能量越大,其實最後的合力並不越大。每個人能力要強,用力的方向要一致,才能把事情往前推。

另外一層,是說你要想辦法使他們不管在能力、態度、還是你對待他們的標準上要一視同仁,要公平,要讓整個這個事情是有秩序的,這個標準是要對齊的。那麼你能把身邊的人帶好,讓他們很相信你,而且願意投入。他們一層層的往下影響。這是“齊家”的意思。

那麼你怎麼樣才能夠“齊家”呢?需要“修身”。作為CEO,你就是公司的支柱,也是公司的天花板,如果你不能不斷提升自己,那麼整個團隊和整個公司是不可能提升的,整個事情也不可能做大。

所以我覺得CEO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就是你要修身,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不停的反省,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想辦法提升。“修身”你要繼續展開有很多層面,因為對業務來講,在心力上要提升,在腦力上要提升,在體力上要提升,畢竟創業是個非常辛苦的事情,把一個事情做好,需要又猛又持久。

從一切地方學習,從書本裡學習,從身邊的人學習,從比你年長的人那裡學習,從比年幼的人那裡學習,從你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裡學習,或者更好的、成本更低的,從別人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裡面學習。

所以我覺得是需要修身然後才能齊家,然後才能治國,然後才能平天下,當然是對整個創業公司的語境來講的。這個聽起來比較虛,但是越是快速變化的環境,越是要抓住那些可能不變的東西。

如果大家相信奇點臨近理論,說2045年到2048年人類會發生一個根本性轉變的話,那麼你就會相信說,在那之前,一切事情只會越來越快,沒有緩和的機會。

最後,再說說我自己。如果不創業,我將從事什麼職業?我沒有假設過這個問題。清華畢業後,我去美國讀了研究生,博士學位讀了一半回國創業。

實際上我創業的意願並不那麼強,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僅僅是有一件事情希望他發生,如果別人還沒做的話,那就我來做好了。

稍微拔高一點,可以用甘地那句話——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創業對我來說是改變世界的方式,我希望活在一個更希望生活的世界裡,但我等不及讓別人去打造這個世界。

如需轉載請留言後臺,違者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