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為你好更恐怖的是:把狠毒的話當激勵

1

作家李尚龍曾在書裡寫過一件往事。

在臺北101門口, 有一對情侶正在吵架。 準確地說是男的正在罵女的:就是你啦, 買買買, 最後一班捷運(地鐵)趕不上了。

女孩一臉抱歉:對不起, 還不是因為錢包不見了。 男人振振有詞:你每次都沒有時間概念, 天天浪費時間。 錢包不能放放好麼?總是亂放, 豬腦子啊!

女孩繼續道歉。 男人不依不饒, 語氣越來越激憤, 用詞越來越惡毒, 抱怨演變成攻擊。 終於女孩也爆發了:有完沒完啊, 你像個男人麼?

兩人不歡而散。

這樣的場景有沒有似曾相識。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擅長把最惡毒的話留給最親密的人。

我的朋友A就是這樣的人。 前幾日, 她氣呼呼地跑來, 揚言要和那位“殺千刀的”分手。 不用問又和老公吵架了。 起因是A老公忘記給A預定高鐵票, 最後只能定到慢車票。

A氣急敗壞地對老公發火:你就是不把我放在心上, 什麼事都比我的事重要。

我再也不想守著雞肋般的婚姻, 守著你這種窩囊廢般的男人過了。

A老公聽多了也心煩, 索性背起行囊外出幾日。 不打電話不發微信。 兩人關係全線告急。

“你真打算為了一張破車票離婚麼?”我問A

“也不是啦。 我就是想激他一下嘛。 ”

2

把最惡毒的話留給最親密的人是為了“激勵”對方,

有這樣想法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作家方方的小說《萬箭穿心》裡, 女主角寶莉常用刀子似的語言“激勵”內向的老公。 有一次搬家, 寶莉老公上前分煙給師傅, 讓兒子去買水給大家解渴。 寶莉聞訊趕來, 全然不顧外人在場, 劈頭蓋臉罵老公:剛才老娘討價還價的時候, 你躲著;現在你倒殷勤, 還買水, 水不要錢啊!沒用的東西!

寶莉說這番“惡毒”的話本意是要“激勵”老公硬氣一點, 不要唯唯諾諾, 結果呢?

好像並非寶莉所願, 如小A老公暫時離家出走那樣, 寶莉和老公也漸行漸遠, 最後惡毒的話語把老公生生推給了別的女人——出軌了。

人們常用刀子嘴豆腐心形容小A和寶莉那樣的人, 意思是說這些人雖然口不擇言,

但其實用心良苦。

問題是求好的心一旦配上惡毒的話就很難換來期待中的行為。 心理學家試圖證明這一點。

3

阿倫森曾在哈佛大學幼稚園進行了一項實驗。 研究人員把孩子們帶到一個裝滿玩具的房間。 但同時告訴孩子暫時不能玩。

說完離開了房間, 在暗中繼續觀察。 孩子們並沒有經受住玩具的誘惑。 紛紛玩起來。

研究人員佯裝發現後採用兩種方式對待孩子。 對其中的一半孩子採取比較輕微的批評。 對另一半孩子則惡狠狠地責備。 接下來把孩子們重新帶回房間。 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受到輕微批評的孩子都抵制住了誘惑, 自覺不玩。 而遭受嚴重威脅的孩子絕大多數會選擇玩玩具。

這個實驗設計和說狠話的情形有些類似。 孩子好比親密愛人, 我們總是想方設法使他們能做出令人期待的行為。 但是惡毒的話就像嚴厲的懲罰, 不但沒有阻止行為, 反而更有利於不良行為的維持。

阿倫森用“自我辯護”理論解釋了這種現象。

當人發現自己的不良行為時, 比如那個101前忍氣吞聲的女孩,小A那個忘了買車票的老公,一開始都心存內疚,想要改變,如果此時有人安撫他們,輕輕地責備幾句,就會越發內疚,越發想要改變。

可是呢,偏偏有人大動肝火,把他們罵個狗血噴頭。此時看不見的認知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

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辯護道:是啊是啊,我是有錯,不過都被罵成那樣了。該付的代價都付了。再也不必對不起誰了。內疚隨之減輕,改變的動機也逐漸消失。

倘若惡毒的語言仍然在耳邊蕩漾,他便開始厭惡,並在潛意識裡用對方痛恨的行為對抗,你不喜歡他怎麼樣,他偏偏怎麼樣,難以遏制。心理學家武志紅曾把這樣的情況稱之為被動攻擊。

想想生活中類似的事情是不是很多。我有一個學生從小愛丟三落四,多重要的東西都丟過。每次一丟東西,他的母親就會挑最刻薄的詞彙刺激他的神經以便令他痛改。不過正如你預料的一樣,丟三落四的毛病從此落下根子,再也沒好過。

“自我辯護”常常橫亙在我們和最親愛的人之間。

4

“惡毒的激勵話”到底要怎麼說呢?

有一個小故事可以給我們啟發。電腦專家曾經編出一個程式。這個程式的功能很奇特,它可以重複和它對話的人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比如你說:我今天心情不太好。程式就會回應:哦,你今天心情不太好哦。諸如此類。

結果凡是和程式對話的人都認定電腦後面一定坐著世界上最善解人意,最懂得他們內心的心理學家。僅僅因為重複最後一句話,他們幾乎愛上那台冷冰冰的機器。

可見被別人肯定和認同是來自人們內心深處普遍的需要。惡毒的話就像當頭棒喝,只會讓人沮喪,自我懷疑。打擊了自尊卻說為了激勵就好比摘掉了鳥的翅膀卻說想讓它飛。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在《持續的幸福》一書裡記錄過心理學家戈特曼所做的實驗。戈特曼記錄了幾十對夫妻在週末的所有對話,帶回實驗室分析。結果發現夫妻之間對話的性質比例可以預測這對夫妻的婚姻走向。

如果對話中充滿著抱怨,指責,常常出現惡毒的詞彙,嘲諷的語氣,那麼夫妻的關係絕不會是彼此激勵,情投意合的,相反這預示著婚姻行將末路。

戈特曼最後建議道:想要獲得美滿的關係,但又改不了毒舌積習,那麼只剩下一個方法彌補了,就是對親密愛人每說一句狠話立馬要配五句表達愛的話。

作者:姚瑤 初心專欄作者 某高校教師 獲得心理諮詢師資格,專注於親子,情感及社會心理方面的觀察與寫作。

圖片、內容版權均歸初心客廳心理疏導平臺所有。

比如那個101前忍氣吞聲的女孩,小A那個忘了買車票的老公,一開始都心存內疚,想要改變,如果此時有人安撫他們,輕輕地責備幾句,就會越發內疚,越發想要改變。

可是呢,偏偏有人大動肝火,把他們罵個狗血噴頭。此時看不見的認知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

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辯護道:是啊是啊,我是有錯,不過都被罵成那樣了。該付的代價都付了。再也不必對不起誰了。內疚隨之減輕,改變的動機也逐漸消失。

倘若惡毒的語言仍然在耳邊蕩漾,他便開始厭惡,並在潛意識裡用對方痛恨的行為對抗,你不喜歡他怎麼樣,他偏偏怎麼樣,難以遏制。心理學家武志紅曾把這樣的情況稱之為被動攻擊。

想想生活中類似的事情是不是很多。我有一個學生從小愛丟三落四,多重要的東西都丟過。每次一丟東西,他的母親就會挑最刻薄的詞彙刺激他的神經以便令他痛改。不過正如你預料的一樣,丟三落四的毛病從此落下根子,再也沒好過。

“自我辯護”常常橫亙在我們和最親愛的人之間。

4

“惡毒的激勵話”到底要怎麼說呢?

有一個小故事可以給我們啟發。電腦專家曾經編出一個程式。這個程式的功能很奇特,它可以重複和它對話的人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比如你說:我今天心情不太好。程式就會回應:哦,你今天心情不太好哦。諸如此類。

結果凡是和程式對話的人都認定電腦後面一定坐著世界上最善解人意,最懂得他們內心的心理學家。僅僅因為重複最後一句話,他們幾乎愛上那台冷冰冰的機器。

可見被別人肯定和認同是來自人們內心深處普遍的需要。惡毒的話就像當頭棒喝,只會讓人沮喪,自我懷疑。打擊了自尊卻說為了激勵就好比摘掉了鳥的翅膀卻說想讓它飛。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在《持續的幸福》一書裡記錄過心理學家戈特曼所做的實驗。戈特曼記錄了幾十對夫妻在週末的所有對話,帶回實驗室分析。結果發現夫妻之間對話的性質比例可以預測這對夫妻的婚姻走向。

如果對話中充滿著抱怨,指責,常常出現惡毒的詞彙,嘲諷的語氣,那麼夫妻的關係絕不會是彼此激勵,情投意合的,相反這預示著婚姻行將末路。

戈特曼最後建議道:想要獲得美滿的關係,但又改不了毒舌積習,那麼只剩下一個方法彌補了,就是對親密愛人每說一句狠話立馬要配五句表達愛的話。

作者:姚瑤 初心專欄作者 某高校教師 獲得心理諮詢師資格,專注於親子,情感及社會心理方面的觀察與寫作。

圖片、內容版權均歸初心客廳心理疏導平臺所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