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血糖忽高忽低,易引發併發症,3招保血糖平穩

有不少糖友平時疏于自測血糖, 卻很重視糖化血紅蛋白的監測, 經常到醫院檢查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控制也比較理想, 然而還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併發症。 他們也很納悶, 糖化血紅蛋白反映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準, 將它控制好了, 不是意味著血糖也控制好了嗎, 為什麼還是不能避免併發症的出現?

其實如果每天的血糖波動幅度較大, 這忽高忽低的血糖, 就是併發症的“元兇”!

波動大的血糖危害大

眾所周知, 持續性高血糖對身體危害極大, 殊不知, 波動大的血糖狀態比持續性高血糖狀態危害更大。

波動性血糖更易引起血管受損,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造成心腦血管病變, 引起冠心病、腦梗塞等。 與此同時, 在腎臟和眼睛的視網膜裡, 細胞也經不起大起大落的血糖的折騰, 進而大量受損, 導致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

與此同時, 能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也扛不住了, 分泌功能大打折扣。

血糖迅速變化, 可能引起感覺神經的損傷, 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狀, 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血糖波動幅度越大,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率越高。 此外, 血糖波動還加速大腦老化,

影響老年糖友的認知能力。

所以, 即使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好了, 如果血糖波動較大, 還是可能出現併發症。

3招並舉保血糖平穩

餐後血糖急劇增高, 或者餐前低血糖, 導致隨後的血糖反彈, 是血糖波動的主要原因。 為避免血糖波動, 需要保證餐前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的穩定。 具體方法, 依然是老三樣:食療、運動和藥物3招並舉。

1、食療:宜選擇升糖能力較弱的食物, 如低脂肪飲食;宜食用粗雜糧, 少食用精細糧;以非發酵面、半發酵面的主食為主, 粥類少食為宜。 多吃一些有降血糖作用的食物, 如蕎麥、桑葉、枸杞、槐米, 能降血糖, 降低血液粘稠度, 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 有些人通常喜歡拿它們泡茶喝, 但是茶飲的方式, 食材中的有效物質難以被有效的吸收利用,

效果不大。 現代醫學把食材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 利用益生菌發酵製成發酵液, 如蕎麥桑葉發酵液, 喝20ml可頂幾十茶飲。 目前市面上類似這樣的食物發酵液有很多, 大家可自行查詢瞭解。

2、運動:應該安排在餐後半小時進行,

以中等強度的運動為宜, 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 不要空腹運動, 注意預防運動引起低血糖的風險。 運動後最好監測血糖, 如血糖<5mmol/ L, 可進食少許蘇打餅乾、水果等。

3、藥物:可選擇減少空腹血糖波動的藥物, 如長效胰島素(甘精胰島素等), 減輕餐後血糖波動的藥物, 口服類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吡嗪、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注射類的有門冬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門冬胰島素50、精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25R、精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50R、艾塞那肽。 其中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既能降低餐後高血糖, 又能避免下一餐餐前低血糖。 胰島素泵的使用也有助於減少血糖波動。

最後,為自己設定一個適宜的控糖目標,更能讓血糖平穩。60歲以下、無明顯併發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議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 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60歲以上或有嚴重低血糖史、或有明顯併發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診斷為1型糖尿病的糖友,可在醫生指導下將上述目標範圍適當放寬。

最後,為自己設定一個適宜的控糖目標,更能讓血糖平穩。60歲以下、無明顯併發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議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 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60歲以上或有嚴重低血糖史、或有明顯併發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診斷為1型糖尿病的糖友,可在醫生指導下將上述目標範圍適當放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