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了更便利的生活,你們主動向互聯網巨頭們奉上隱私!

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點到外賣、完成網購, 消費升級背景下, 我們的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便利, 但代價是我們必須如實交付手機號碼、家庭住址、性別年齡, 工作收入等資訊。

對資料的分析存儲技術日漸成熟, 我們每一次的消費行為、甚至網頁流覽記錄都會成為商家資料庫裡有價值的分析物件。

至於平時推銷樓盤商鋪、股票基金的騷擾電話, 以及假裝成老師同學的詐騙電話, 我們早已司空見慣。

每次拆完快遞後先要劃掉電話號碼和地址, 生怕自己的隱私被洩露。 可問題是, 我們的隱私已經裸奔很久了。

用戶已經沒有隱私了!

一個很可怕的事實是:我們各個場景下、各個維度的個人資料都已經被各大平臺所掌握。

以上班族一天的日常生活為例, 早上從社區樓下騎小黃車到地鐵站, 下地鐵之後再騎車飛奔到公司, 在解決這來回1公里的過程中, ofo的資料平臺已經記錄下了你的整個行程, 從每天相對固定的路線不難推斷你的家庭住址、公司地點甚至乘坐的地鐵線路。

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 2017年中國共用單車市場使用者規模預計將達2.09億人, 到2018年預計將達2.98億人。 這意味著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將掌握接近3億人的電話、身份資訊、支付帳號等個人資訊, 以及地理位置資訊等社會資訊。

而很多用戶都不會仔細看《使用者協定》裡面的隱藏內容, 某單車租賃平臺的《使用者協議》就寫著“本公司可能會與協力廠商合作, 如該協力廠商同意承擔與本公司同等的保護用戶隱私的責任, 本公司有權將使用者的註冊資料等提供給協力廠商”、“本公司有權對使用者資料庫進行分析並對資料庫存進行商業上的利用”等內容。

這就意味著, 使用者的資訊有可能會被平臺及其他公司使用, 而用戶在這個過程中全然不知。

臨近午飯時間外賣小哥們就會奔赴在大街小巷送餐, 這時候外賣平臺已經拿到了你的公司位址、姓名電話等資訊, 也會根據使用者以往的訂單記錄分析你的飲食偏好、訂餐價格等, 等你下次再打開訂餐平臺的時候, 技術已經為你篩選好了餐品, 解決了你的選擇困難症。

晚上回家再刷刷淘寶, 你在手機用戶端搜索過的商品已經被默默記住, 打開網頁的時候鋪天蓋地的廣告襲來, 甚至你在網頁上無心流覽過的東西也會出現在彈窗廣告裡。 而你一旦有興趣點進去, 對商家來說就意味著可能會完成一次消費。

隨著O2O平臺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將自己的個人資料交給了電商平臺, 通過對資料的深挖和加工, 龐大的資料樣本被賦予了商業價值, 而用戶的隱私就混在這些資訊流中。

再頂尖的存儲技術也很難萬無一失

企業如何存儲體量如此龐大的資料?

京東集團首席技術顧問翁志介紹, “我們的資料放在虛無縹緲的雲上, 但是雲端資料不一定安全。 ”每個互聯網公司、電商都擁有大量的帳戶, 這些帳戶洩露, 對於用戶和公司來說都是致命的問題, 對於企業來說, 使用者資料不僅僅是企業的底線問題, 更是核心商業資源, 他們本質上也不願意分享和洩露。 但現實問題是, 用戶隱私洩露問題根本無法杜絕,

用戶的隱私安全也難得到保障。

在去年舉辦的中國大資料產業峰會上,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說, 從中國現階段實踐來看, 跟大資料相關的法律法規, 還有很大建設和完善的空間, “比如在資料價值和產權沒有明確分類和清晰界定的時候, 資料收集者的動機可能被隱藏, 資料安全和各類隱私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

大資料服務商既是資料的生產者, 又是資料的管理者和使用者。 如果僅僅把保護資料隱私寄託在服務商的自律、管理制度的嚴格上, 是不夠的。

以電商企業為例, 使用者資料存儲在電商平臺、物流等各個環節中。 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之所以會被洩露, 一方面可能是平臺內部存在管理疏漏, 工作人員監守自盜,將使用者資訊以幾毛錢的價格打包賣出,謀取利益;另一方面平臺可能存在安全性漏洞,駭客趁虛而入盜取使用者資料。

一旦使用者資訊洩露,被拿到駭客市場販賣,掌握海量資料的各類商家則會根據使用者地理位置等資訊展開精准的買房、買車推銷,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來進行詐騙。

大數據時代:用隱私置換便利

關於大資料使用的倫理問題學界和業界一直在討論,使用者的資料應該怎麼使用?如何保障其安全?

對於企業來說,通過為使用者提供服務拿到涉及使用者隱私的個人資料,目的就是為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挖掘進行商業變現。對於資料如何使用,企業在進行資料採擷時擁有多大許可權,目前並沒有清晰的界定,既然使用者同意提交了資料,那就預設企業擁有了資料的使用權。

但用戶之所以能夠容忍商家這種不斷侵入隱私的行為,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便利,這種便利性嵌入了用戶生活中的各個消費場景,長此以往,我們自然對隱私洩露產生鈍感。

更讓人灰心的是,即使現在登出所有平臺的個人資料,也為時已晚,我們每一次填寫資訊,都會增加資訊洩露風險,早就防不勝防。

想想購物網站可能掌握你喜歡那個牌子的衣服、買過什麼牌子的香水,它對你的瞭解甚至超過你的男友,確實細思極恐。

但是一鍵下單、上門服務的購物體驗又極具誘惑力,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這些新興消費方式了。轉念細想想電商平臺已經掌握那麼多人的隱私了,也不差你一個,還是默默點個外賣,在購物車裡添加一下雙十一要買的寶貝吧。

財經網(ID:caijingwangwx)出品,轉載請聯繫授權。

編輯:拾壹

工作人員監守自盜,將使用者資訊以幾毛錢的價格打包賣出,謀取利益;另一方面平臺可能存在安全性漏洞,駭客趁虛而入盜取使用者資料。

一旦使用者資訊洩露,被拿到駭客市場販賣,掌握海量資料的各類商家則會根據使用者地理位置等資訊展開精准的買房、買車推銷,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來進行詐騙。

大數據時代:用隱私置換便利

關於大資料使用的倫理問題學界和業界一直在討論,使用者的資料應該怎麼使用?如何保障其安全?

對於企業來說,通過為使用者提供服務拿到涉及使用者隱私的個人資料,目的就是為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挖掘進行商業變現。對於資料如何使用,企業在進行資料採擷時擁有多大許可權,目前並沒有清晰的界定,既然使用者同意提交了資料,那就預設企業擁有了資料的使用權。

但用戶之所以能夠容忍商家這種不斷侵入隱私的行為,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便利,這種便利性嵌入了用戶生活中的各個消費場景,長此以往,我們自然對隱私洩露產生鈍感。

更讓人灰心的是,即使現在登出所有平臺的個人資料,也為時已晚,我們每一次填寫資訊,都會增加資訊洩露風險,早就防不勝防。

想想購物網站可能掌握你喜歡那個牌子的衣服、買過什麼牌子的香水,它對你的瞭解甚至超過你的男友,確實細思極恐。

但是一鍵下單、上門服務的購物體驗又極具誘惑力,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這些新興消費方式了。轉念細想想電商平臺已經掌握那麼多人的隱私了,也不差你一個,還是默默點個外賣,在購物車裡添加一下雙十一要買的寶貝吧。

財經網(ID:caijingwangwx)出品,轉載請聯繫授權。

編輯:拾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