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羽之廟為什麼那麼多?

明清以前, 孔夫子的文廟幾乎遍及中國各地, 但是明清以後, 關老夫子的武廟後來居上, 遍佈全國城市與鄉村, 其規模與數量超過孔夫子的文廟, 這是為什麼呢?小編帶你找原因!

我想這應該是儒家、佛家、道家出於弘揚各自的思想目的, 共同尊奉的結果。

佛教把關老夫子供進廟堂, 是因為在南北朝的陳代, 佛教天臺宗四祖, 因為對關老夫子頗為賞識, 又為了進一步弘揚佛法, 便借用民眾對三國英雄的崇拜心理, 因此便把他請入廟堂, 修建了先烈廟來安置他, 又為之授五戒, 以後世代相承。

儘管道教對關老夫子的信奉比佛教晚, 不過其尊奉方式則遠比佛教高明。 道教徒們一方面利用皇權抬高關老夫子的地位, 致使歷代皇帝對關老夫子不斷追封, 一直到清代, 關老夫子被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而且在洛陽關林立了石碑, 成為了赫赫有名的關聖帝君,

道教的俗神。

同佛道兩家相比, 儒家對關老夫子的推崇, 更為有力, 影響更為巨大。 關老夫子的義勇忠烈十分符合儒家精神。 因此得到了儒家學者的廣泛傳頌和百般推崇。 在這方面, 關廟中大量的碑文就是有力的證據。

等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問世, 關老夫子在神州華夏更是與儒家思想合二為一, 成為儒教之神, 義勇忠烈的典型, 以下幾副可見一斑:

萬古勳名垂竹帛;

千秋義勇壯山河。

由此可見, 關老夫子被神化, 完全是儒家、道家、佛家共同尊奉的結果!

古知多少事, 盡在歲月小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